自18歲患暴食症 7年來節食、狂食、扣喉中輪迴 女生健身尋自我

撰文:梁雪怡
出版:更新:

她不停吃吃吃吃吃,把雪糕、雞蛋仔、格仔餅、一堆餅乾塞到嘴裡,經過食道進入胃,直到吃到感覺身體漲得快爆炸了。回過神來,她開始害怕、自責、後悔,於是衝入廁所,對著馬桶弓着腰,把所吃的全都吐出來。如此的日子,過了七年。
胡清妍一直對自己的身型、體重感到自卑;很想變瘦,想圓潤的臀部瘦下來,想雙腿如模特兒般、如牙籤般又瘦又長又直。於是她每天只吃三個蘋果,以數百卡路里的食物維持自己的生命,但有時她卻又狼吞虎嚥,意識一時之間被吃的慾望全然支配。那時候,她只懂用數字定義自己。
攝:高仲明

今年25歲的胡清妍是位物理治療師,七年前,她可以一個人吞下一個兩磅蛋糕。那些甜品都是屬於今天她盡量遠離的高碳水化合物及高糖。狂吃,其實皆因怕肥起。

被男同學取笑「籮大」、」甲組腳」,你無心的一句話,其實已經深深的傷害了人。(高仲明攝)

「男同學笑我個籮大、甲組腳、象腿」

她說:「讀中學時,男同學話我肥、話我腳粗,笑我個籮大、甲組腳、象腿,我好介意,又會同其他同學或明星比較,總覺得自己不及其他人,我也覺得自己下半身比較肥,所以不喜歡自己,一直很自卑。」當時的瘦身風氣盛行,到處都是「皮包骨」的瘦身廣告,她更在網上看到有人在小腿做局部肌肉切除術,以減「蘿蔔腳」。耳濡目染,她很想配合別人的喜好,想自己成為身型「完美」的女子。

於是,她每天只吃很少。當女性一天約需要1500至2000卡路里,她卻只吃3個蘋果、約150卡路里過活。她身高157厘米,開始暴食時,體重約53公斤,以BMI(身體質量指數)計算,是21.5,屬於標準(18.5至24為正常範圍)。減到最瘦時,她重51公斤。可是,饞嘴的她愈節食,便愈想食,所以只節食了很短時間,「因為我好鍾意食,所以慢慢變得暴食。初初會想有方法吃完不胖,所以會咀嚼後吐出來,但有時忍不住吞下去,於是演變成食完之後扣喉。想吃又吃不飽,太壓抑,會突然間好想食,食到胃撐不下去了,便扣出來,一定要完成這組動作才收手。」暴食期間,她的體重略為升至54至57公斤。

+8

扣喉致蛀牙、爛手指、腮腫

雖然扣喉可以將食物嘔出來,但它所帶來的後遺症是十分多。據「心晴行動慈善基金」資料,在嘔吐過程中,胃酸及電解質會隨着食物一併被吐出來,胃酸會侵蝕琺瑯質導致蛀牙,更會令手指皮膚潰爛;電解質會增加心臟負荷及令腮位腫脹。而過份節食,例如只以水果當正餐,則會導致營養不良--缺乏蛋白質及礦物質,使皮膚缺乏彈性,指甲和頭髮很容易折斷,缺乏光澤。

胡清妍回想從前的自己,也不禁說:「以前精神很差、很不穩定,我吃完會扣出來,個腦又覺得你已經吃了,但身體實際卻沒有吸收營養,會覺得很frustrated(情感受挫),於是整個人的思緒都被食物支配了,無時無刻都在想著食物,完全無法專心做事,好辛苦。」

除了糾纏在節食與暴食之間,她還會斤斤計較地做運動,跑步時常計着跑了多少分鐘,便可以燃燒多少卡路里,減到多少公斤,她的心靈被數字綑綁着,體重則由59公斤減至51公斤,但她並不快樂,因為身邊的人也仍然覺得她有着啤梨身型。為討好他人而厭棄自己的身體,但她深知沒可能滿足所有人的期望。

「以前精神很差、很不穩定,我吃完會扣出來,個腦又覺得你已經吃了,但身體實際卻沒有吸收營養。」(高仲明攝)

暴食症屬飲食失調類的精神病:
據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資料,女性比男性有更大機會患上飲食失調,比例大約是十比一,但男性患者亦有上升的趨勢。暴食症的病發率較厭食症高五至十倍,大約百分之二至三的年輕女性患有暴食症。
據東華三院心瑜軒資料,一般人進食主要是滿足生理需要,就算偶爾因為喜慶節日而過度進食,但也會因為身體發出飽足訊號而能夠節制停止。
而暴食症患者的進食習慣是由情緒主導而非身體主導,往往為了發洩情緒、麻醉自己、逃避壓力與問題等心理需要,而於短時間內失控狂食,直至出現過飽而感到身體不適。暴食漸漸成為了處理情緒、壓力的唯一途徑而形成惡性循環。暴食症患者會於暴食後有「補償行為」,如扣喉、濫用瀉藥等。

在身體上建起肌肉作城牆,她漸漸擺脫暴食陰霾。(高仲明攝)

「扣喉對我而言是一種解脫」

在人前,她是個開朗少女,笑起來雙眼像彎月,說話時聲線甜美,食得𩟔得,又是物理治療師,過着健康快活人生;在人後,她蹲在廁所讓食物與胃酸侵蝕自己的食道,她憂憂地說:「現在回想,扣喉對我而言是一種解脫,真正問題是為什麼會想食,為什麼食完又要扣,其實因為自己好介意外型和體重,一直好怕肥。」

被暴食症纏繞多年,她一直沒有求醫,直至兩年前開始接觸健身、重力訓練,漸漸懂得靠運動和健康飲食習慣重建自信。起初接觸健身的原因,是其辦公室有簡單的健身器材可以使用。她看着健身教練舉重,自己也躍躍欲試,誰知她咬實牙關舉起了沉甸甸的啞鈴,卻漸漸解放心靈,放下執着,「我開始想有均勻一點的身型,而不是盲目追求瘦。例如我天生脂肪易積在臀部和大腿,這是無法改變的。那就練上半身囉!我將膊頭練橫點闊點,背脊也練闊點,看上來就會均稱點,不會只是上半身好瘦好直,下半身突然漲出來。然後我開始明白體重不代表一切,還要看肌肉比例。」

現在可以舉起70公斤,近乎一個男人的重量,她笑說:「有時去旅行,別的女仔抬不起旅行箱,我輕鬆地舉起了,也有點飄飄然。」(高仲明攝)

由緊張重量到被「重量」解放出來

建立運動習慣的下一步,就是飲食習慣。初時她間中仍有暴食,但曾修讀健身營養學的她知道飲食影響肌肉增長,她說:「舉重舉得好辛苦,然後又亂食嘢,浪費咗自己嘅努力。我要學會不如此緊張體重,不能時常看着磅。」

起初深蹲只能舉30公斤,流著汗紅着臉默默練習兩年。現在可以舉起70公斤,近乎一個男人的重量。至於槓鈴臥推,則由起初的空槓增至現在的30公斤。從前只想瘋狂做運動以減磅的她,現在不會一星期做足七日運動,而是練習三日,每次1至1.5小時,她說:「訓練以外,休息也很重要,不夠休息反而會導致肌肉流失。」

在網上分享是為了紀錄復康過程,同時鼓勵他人。(胡清妍IG)

分享健身、飲食專業知識 為同路人打氣

一步一步從暴食症康復過來,她深感香港有不少女仔像她一樣,飽受暴食或厭食之苦。她努力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健身與飲食資訊,希望以個人經驗與專業知識幫助同路人。因為過去被食物慾控制思想,所以她會鑽研在人未感到肚餓時,但為何仍會不斷想吃東西,了解不同情況下食慾大增的原因。她舉例:「睡眠不足都會令人不自覺吃多了」,因為由胃部產生的飢餓素負責調節食慾,當胃處於飢餓狀態時,體內高濃度的飢餓素便會下降;而當睡眠不足,身體的飢餓素濃度會增加高,會令人很想進食。又例如高糖食物如蛋糕何以會令人糖上癮,低升糖食物如全麥麵包何以會令體內血糖的波動相對較少,令胰島素較為穩定,較少機會讓人想在短時間內不斷想吃東西。

今天即使她仍然「不及」那些瘦骨如柴的明星們,她卻能夠自豪地在鏡頭前展露自己豐滿的臀部和壯碩、有線條的手臂,甚至敢在沙灘穿起比堅尼。她注意飲食,少吃加工食品,主要吃薯仔、雞肉等新鮮食材;嗜甜的她也盡量遠離雪糕等高糖食物,改吃生果或希臘式乳酪等低糖甜吃,她笑了笑續說:「有時也會禁不住會受食物的引誘,但人生流流長,不會讓一、兩餐、一、兩日影響一年的努力。休息不緊要,最重要是之後慢慢回復健康飲食習慣。現在吃得好一點,會感到身體沒那麼大負擔,比從前精神。」

現在的她,對自己的身體感到自豪。她說,第一步是不要經常磅重,三餐正常,不能有時不吃,有時卻狂吃。(胡清妍IG)

別讓數字定義你

她現在的體重是58公斤,比暴食症時期略重一些。她坦言,現在的她仍怕肥。「怕肥」大概是港女們的緊箍咒,但是她已沒有再節食,而且明白肥瘦與否,除了看體重,還要看肌肉比例,重了也未必代表胖。在身體上一點一點地建起肌肉作城牆,為從前自卑的她遮風擋雨。「現在都會和人比較身材,但比較完,就當是做運動的動力,亦又會覺得,自己現在也不錯啊。」她彎起嘴角說。

胡清妍還有什麼健身飲食心得?可點擊下圖:

+14

如何治療?
據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資料,飲食失調的治療需要照顧精神病人本身以及由此引起身體各部分的後遺症。治療第一個目標就是回復正常的體重,及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研究發現,有幾種非藥物治療對於飲食失調有效。除了營養與體重的教育之外,認知行為治療能針對自尊心及無助感的問題,而人際關係治療可以協助患者改善社交上的困難,家庭治療尤其對於與父母同住的年幼患者有效。

相關文章:怎樣才算暴食?喜歡大吃大喝就等於有精神病?做一個自我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