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寮民風災後1】屋頂吹走、被塌樹壓毀 復修費上萬緩助最低三千

撰文:阮秀君
出版:更新:

本港寮屋區的向來是個黑洞般的謎題,官方沒有區界線,沒確實人口數字,沒有地理與人口分布的定義與身份,寮屋居民的實際需要,基本上無從得知。上月,颱風「山竹」襲港,樹塌路封,建相對簡陋的寮屋群首當其衝,惟災情輕重無人知曉。《香港01》記者追訪全港十多隊支援寮屋社工隊前線人員,搜集寮區災情片瓦,發現荃灣、元朗等八個區均有寮屋被吹屋頂、被塌樹壓毀,亦曾出現停水或停電。記者連日走訪北區、元朗區及觀塘區寮屋集中區域,發現災後大半個月,仍有寮屋劏房戶居所被大樹所壓,居民終日憂心;復建家園的寮民,更需應付數以萬計修繕費,奈何可供申請的援助金只有數千元;且寮屋政策硬規定須以原有物料及設計維修,寮民憂心下一個「山竹」到來之時,損失無日無知。有關注組織直指寮民是「最有需要卻最無支援」的社群,批評政府欠缺完善防災對策,以致寮屋區成為最當災之處。攝影:鄭子峰、阮秀君

截斷的大樹橫卧在Chris的寮屋附近,幾乎要壓毀他的家園。(阮秀君攝)

「你看,就這樣壓著屋,多日都沒人來看,都唔知點算。」寮屋劏房戶Chris(化名)憂心忡忡地指着居所上的樹枝。這間以鐵皮及木板搭建而成的寮屋,位於觀塘區一個寮區山邊,9月16日,颱風山竹吹襲,該區十多戶寮屋均有損毀,而Chris所住的寮屋被塌樹壓着,即使報警,甚至帶民政事務總署的人員前來,但半個月來仍未被清理。

9月26日,記者到訪該區,仍見Chris居所的屋頂堆滿樹幹,屋頂上仍有折斷未跌的枯枝,隨風搖動,屋旁一棵直徑約半米的大樹幹,橫擱山坡上。Chris謂:「幸好當時這最大的樹枝沒有打中屋,但仍然擔心會再有塌樹。」

塌屋屋主不理 劏房戶敢怒不敢言

他指一指旁邊的鐵皮屋,只見那間屋上層全完塌下,「在打風時吹塌,現在下層仍有人居住,但屋主不予理會,不維修,大家都不知道可以怎做。」他嘆謂,劏房戶完全受制於寮屋屋主,「一旦得罪他,不直接趕走也會大幅加租,之後都不知可居於何處。」

Chris所住的寮屋共有兩層,全部為劏房戶居住,上層分間成約八間、每間約一百平方呎房間,但每間都要二千多元租金。為免被屋主認出,Chris不願透露生活狀況,而活在塌樹下,他自嘆「只能乾着急」。

北區塌樹壓穿寮戶天花

相比市區,新界郊區情況更嚴重。在北區其中一條寮屋村,60多歲英姐的寮屋直接被塌樹壓穿屋頂,「那是我媽媽的房間。」她說,風災前安排近90歲的媽媽到親友家暫住,但由於損毀嚴重,母親仍未能回來一同居住。

英姐的寮屋在颱風當日被塌樹壓穿屋頂,但不知如何去修補。(鄭子峰攝)

義工搬壓電纜塌枝引火花

訪問當日,屋頂上的塌樹已被搬下來,放在屋後的山坡。英姐女兒說,全靠街坊幫手。不過,雖區內居民齊心,但一涉及電力便會束手無策。她表示,颱風後連至家中的電纜被塌樹壓着,曾有義工嘗試移走塌樹,但即引起火花,「結果大家都不敢再碰,雖然大家都想幫手,但無人有這類專業知識。」

風災後幾乎求助無門,她憶述,「打999,打電話給電力公司,全部都接不通。」她憶述,至災後第二日凌晨才接通各電話熱線,至第五日,電力公司才派人前來。目前,她仍為復修居所而苦惱,「日間只有我跟媽媽在這屋,根本無力自行維修,弟弟雖同住,但平日要上班,即使假日,一個人都蓋不了屋頂。」

地政總署發言人指,目前有逾38萬間已登記寮屋分布全港,劃分的小區達784個,不過,竟沒有明確界線,人口登記更三十多年未有更新。

從屋外看,可見到英姐的寮屋穿了兩個大洞。(鄭子峰攝)

全港8區寮戶被吹翻屋頂綜合本港16隊支援寮屋社工隊前線人員資料,本港最少8區的寮屋因颱風而受不同程度損毀,包括:北區、屯門、元朗、荃灣、大埔、西貢、觀塘及離島。其中,最少有27戶直接被強風吹翻屋頂、16戶房屋被塌樹所壓。按地政總署資料,截至上月20日,即颱風遠離後第四天,共有35戶寮屋家庭、78人獲安排入住位於屯門的寶田臨時收容中心。此外,最少7區颱風期間停電,其中西貢區有寮屋區全村受影響,而北區、荃灣及屯門有部分寮屋直至風後第三天仍未恢復供電;而部分長洲、荃灣大帽山腳一帶及粉嶺北發展區的寮屋,更曾停止食水供應。另外,觀塘茶果嶺村、西貢的對面海及菠蘿輋、荃灣深井,以及洪水橋的丹桂村、和平新村、鍾屋村,均曾出現水浸;而同屬低窪地帶的八鄉則沒有受影響。

寮戶復建材料費數以萬計

風災後,部分寮戶需復建居所,重置電器,但多個寮戶表示單是購置建材絕不便宜。在元朗其中一個寮區,寮戶葉先生的寮屋屋頂被吹至近百米以外的魚塘。他急忙重置屋頂,但只是添購數塊鋅板已花逾萬元,「材料錢真是好貴,如果請人搭都不知要幾多錢。」有前線社工指,區內寮戶的寮屋若損毀較嚴重,維修費可達數萬元,最高一戶更達17萬元,對低收入的寮戶構成巨大壓力。

颱風風力強勁,元朗葉生一家的屋頂被吹至近百米外的魚塘。(阮秀君攝)

援助審批欠透明 金額杯水車薪

現時,社署、民政署、地政總署等部門均有援助金予災民申請。社署主要負責傷亡補助,例如:每人15,130元的「殮葬補助」、視乎傷勢由724元至60,270元不等的「受傷補助」,以及以6個月為限、由452元至每月13,550元不等的「臨時生活補助」等。惟截至上月26日,社署尚未收到就颱風「山竹」傷亡補助的申請。

至於復修援助,寮戶可向地政總署及民政事務署申請津助。其中,地政總署提供的緊急救援基金可補助修繕、家具及家庭設備,發言人透露,截至2018年10月3日,共收到10宗因受颱風「山竹」影響而提出的補助申請,全部申請正在處理中。相關津助金額按不同損毀情況而定,例如搭建物未有嚴重損毀而家具嚴重毀壞,可獲補助由單身人士3320元至6人或以上家庭11240元不等。

而民政事務署發言人亦指,會透過「華人慈善基金」或「特別援助基金」,為經審批而合資格的有需要人士提供緊急援助。「華人慈善基金」主要向遭逢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而有急需的華裔家庭或人士發放援助金,由各區民政事務處審批,上限為8,000元。截至上月30日,署方已收到590宗申請受「山竹」影響人士的申請,已批申請150宗,其餘440宗申請尚待審批; 「特別援助基金」則為非華裔家庭或人士而設。

全港多個寮屋區均因為颱風而有不同程度的損毀,但各項援助金額杯水車薪,補助甚微。(阮秀君攝)

鄰舍層面社區發展聯席成員及社工陳姑娘表示,災後政府沒有統籌劃一向外發放援助訊息的對口單位,各區部門所提供緊急援助申請資訊混亂,未有主動公布,亦沒列明申請資格、審批準則,即使支援寮戶的社工隊,亦未能掌握申請援助途徑的詳情。陳續指,以民政署為例,由各區民政處按每宗個案決定發放金額,造成各區標準不一,於大澳寮戶大部分只獲批3,000元,補助甚微,難解寮戶燃眉之急。同時,地區民政處審批會考慮申請者有否已獲其他援助;寮戶想同時申請多個援助金亦難成事。至於地政總署的補助,陳指出,不少受影響寮屋居民為劏房戶,根本「無合法身份」向署方申請,結果最需要補助的一群,被摒出「援助網」外。

羅太的寮屋(圖中白色小屋)常因颱風及暴雨水浸而需重新修葺,她希望政府容許寮屋戶以更耐用物料維修。(阮秀君攝)

寮屋復建 宜放寛改用建材限制

更令寮戶困擾的是,在現行寮屋管制政策下,所有已登記的寮屋不允許改用與登記記錄不符的物料。佔用人若想修葺重建寮屋,則需向地政總署轄下的寮屋管制組申請及審批。根據立法會文件,過去管制組曾因寮屋在天災中受到嚴重破壞或完全被毁,不適合繼續使用或佔用,而不批出其重建申請,建議佔用人永久遷離。

羅太居於寮屋數十年,其以鋅鐵搭成的屋頂被颱風吹起,需花近兩萬重新搭建。她說,其屋頂已不止一次被掀翻,「幾乎年年都要整過」。其妹夫亦說:「政府又不容許我們用一些耐用物料,我們不想擴建,只想間屋穩陣一點,不想次次打風水浸都要再搭過。」

民間組織「土地正義聯盟」執委曾樂欣認為,寮屋戶沿用1982年登記時的鐵皮等物料重建維修,存在危險,長遠應放寬讓寮戶建立一個相對安全的適切住所。「寮屋原有建材都是不穩固的物料,地政處等各個部門放寬下,讓寮屋戶復修時選用堅固物料,便不用不斷復修再復修。」她相信,不少寮戶私下維修,但認為除非寮屋維修時嚴重違例擴建,否則政府應該不會取締自行維修的寮屋。截至目前,地政總署未有就放寬寮戶改用其他建材作出回應。

去年「天鴿」,今年「山竹」,兩次打風都對本港帶來巨大損失,然而,本港的災後支援政策未見寸進。寮民一再「當災」,曾樂恩說,這是合適時機去檢討政府對寮屋的政策和支援是否足以應付下一次風災的再臨。

上文節錄自第132期《香港01》周報(2018年10月8日)《風災過後走訪寮屋區 滿目淒涼 惻人心脾》。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