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護老誌】護老業陰盛陽衰 日本掀「介護男子」熱?|岑啟灝

撰文:岑啟灝
出版:更新:

在香港,當提到護理工作,都會聯想到很多在安老院舍前線的女性護理工作者,很多人會稱他們做「姐姐」。事實上,香港絕大部分前線的護理工作者以女性為主,男性只佔少數。
在日本,護理行業同樣陰盛陽衰,女性員工約佔八成。但近年日本護理界掀起了一陣「介護男子(かいごだんし)」的熱話。日本人稱護理為介護(かいご)。「介護男子」表面上指從事護理行業的男士,實際上是指一班在護理前線工作而相對年輕的男士。

(作者簡介:岑啟灝,曾赴京都修讀碩士學位,研究日本長者福祉政策、同時在京都老人院工作兩年。希望將日本的護老理念及值得參考的例子帶來香港,與大家一起應對人口老化帶來的各種挑戰。)

2025年日本缺38萬護理人手

日本近年出現不少反傳統、非主流的名詞,並不同程度地衝擊著整個主流文化,例如「育兒男子(イクメン)」、「草食系男子(そうしょくけいだんし)」等等;另有以男性護理員為題的漫畫作品,而「介護男子」則引起社會很大的關注及討論,並衝擊著「介護 = 女性」的傳統社會固有觀念。
 
說到「介護男子」,其實與日本的護理人手不足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日本面對急劇的人口老化,現時約四個人便有一位是65歲或以上的長者,顯然目前的護理人手已經不足以應付龐大的需求。根據日本政府的推算,2025年護理人手短缺將達38萬。當局近年雖然以引入東南亞地區護理專才等措施來彌補人手不足,但礙於語言及文化等問題,加上申請條件較為嚴苛並有逗留年期限制,成效非常有限。政府及民間都意識到長遠來說,吸引更多本地人入行亦為一個良策。所以,日本政府及護理界近年都絞盡腦汁,希望吸引更多人、特別是年輕人,加入護理行列。

去年一齣以日本安老院舍「葵照護Aoi Care」創辦人加藤忠相的真人真事改編電影《照顧人》,引起日本護理界對「介護男子」的關注。

電影、攝影集以介護男生為題材

要推廣「介護男子」,文化是其中一個重要策略。業界期望藉此改變社會對「介護」這個行業的固有觀念,吸引更多年輕男士新力軍入行。

去年,一部以一位日本年輕男性護理員為題、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ケアニン》(照顧人)上映,引起當地社會及業界很大的迴響。筆者的臉書專頁《京都・耆學帖》也曾分享該電影的預告片段,引來不少港台朋友的關注。這部電影真實及細膩地刻劃了一位「介護男子」在職場上的點滴,以及他與認知障礙症患者的感人故事。電影引起了大眾及護理工作者的共鳴,身為護理工作者兼電影主角的加藤忠相先生所創立的安老院舍亦因而聲名大噪,他現正忙於在各地舉行的分享會宣揚他的理念。

日本攝影師高木康行,以在老人院工作的年輕男照顧員為題材,透過攝影去解構「介護男子」的社會現象。(圖片摘自《介護男子スタディーズ》攝影集網頁)

另一位日本攝影師高木康行,前些年以一群年輕的男護理員為主題,出版一本名為《介護男子スタディーズ》(護理男子研究)的攝影集。他拍攝並紀錄了一班年輕男性護理員的日常工作及跟老友記互動的細節。更特別的是,高木先生希望打破一些有關護理的主流觀念,所以他邀請了不同界別的專家參與編書,包括社會學者、護理大學教授、作家、現代美術家、評論員等,由「介護男子」這個主題出發,從不同角度解構並分析有關護理行業的社會現象,以及未來面對的各種挑戰,讓大家從不同角度重新思考這個迫在眉睫的議題。

打破性別枷鎖?只是折衷方法?

日本大眾對「介護男子」的興起及推廣有很多不同的討論,當中有正有負。有人認為這令他們更了解它在社會上的重要性,改變了他們對於護理行業的觀感;也有人認為這是一個契機重新思考什麼是「介護」,甚至藉此衝破「介護就是女性的工作」的傳統枷鎖。有人又認為介護行業之所以人手不足,與護理行業待遇相對低下有關,推廣「介護男子」只是政府用來混淆視聽的技倆。「介護男子」的話題無疑引起了大眾對這個行業的關注,甚至帶來了一些思想上的改變。

曾經也在日本當過「介護男子」的筆者,深深感受到護理這份工作的重要性及專業性。可是,當時一位香港友人知道筆者在安老院工作,曾說:「你一個男人能處理到嗎?這些是女人的工作啊。」我並不是要去怪責這位友人,而是想帶出,香港主流社會不單對於護理工作的待遇及工作環境等有負面印象,大眾對於護理及性別問題,更有根深蒂固的社會觀念。

24歲的奥平貴将,於奈良縣一間特別養護所,為伯伯洗澡。(圖片摘自《介護男子スタディーズ》攝影集網頁)
+2

讓男生充滿自信的工作 香港可行嗎?

記得有天跟一位同樣身為「介護男子」的日本朋友外出吃飯時,剛好在一家餐廳碰到他的一群朋友,當中有第一次碰面的,我們逐一簡單自我介紹,其中有人在銀行做投資工作、也有律師甚至準備參選議員的政治家。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當輪到我這位「介護男子」朋友自我介紹時,他說過名字後,絲毫沒有忌諱地說:「介護福祉士です!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我是一名護理福祉士!請多多指教!)之後他說,十分喜愛「介護」這份工作,工作雖然辛苦,但非常有意義,亦為此而感到自豪。直到今天,我還很清楚記得當時他那充滿自信及凌厲的眼神。

有關介護福祉士(護理福祉士)
在日本安老院工作的護理員一般統稱為「介護職員」。
「介護福祉士」乃日本國家資格。當從事護理工作達3年(1,095天),再通過「實務者研修」課程(450小時),便可擁有「介護福祉士」的考試資格。通過考試後,便可正式成為「介護福祉士」。

「介護男子」在日本護理業界擔當著重要角色,男性在氣力、身高上普遍佔優,於日常工作如扶抱等,的確能紓緩女性職員的體能負擔;至於一些相對敏感的護理工作,例如洗澡及如廁,若經本人及其家屬同意,男性護理員同樣可以參與。雖然業內都認同「介護男子」的存在,但事實上,日本社會仍然存在強烈的職業性别隔離(gender segregation)現象,許多職業仍存有固定的性別觀念,例如傳統日本人會認為這是屬於女性的職業。但「介護男子」為這些觀念所帶來的強烈「反差」,反而令不少用心工作的男性護理員在職場上受到老友記歡迎:「明明是男生,沒想到那麼細心!又懂得照顧長者!」,間接為「陰盛陽衰」的護理職場,帶來煥然一新的氣氛。

在香港,因為家人、朋友的經驗或一些有關院舍的報導等等,社會普遍對於護理工作印象負面。從事護理工作的人,儘管是一些很有抱負的年青人,也會無奈地受到社會標籤,大大降低了工作的滿足感,承受很大的無力感。然而,近年看到一些本地報導,知道有香港的安老院舍推行了重大改革,期望提升護理質素,這無疑為護理界帶來一點新希望。筆者當日決定到日本留學研究當地的長者福祉,一直抱著一個信念:「一點小改變,帶來大改變。」

從日本的經驗來看,「介護男子」文化的興起,的確令不少人更了解「介護」工作的意義,對護理界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在香港,我們也可以創造一個令大家期待的護理文化嗎?

男士在氣力、身高上普遍佔優,於照顧長者的工作上,或能紓緩女性職員的體能負擔。(圖片摘自《介護男子スタディーズ》攝影集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