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後話.4】離異家庭問題頻生 社工:一人要處理100宗個案

撰文:陳芷慧
出版:更新:

在今年2月公布的2018至2019年度財政預算案中,政府宣布為離異家庭於全港五個區(香港、九龍東及西、新界東及西區)各設立一間由非政府機構營辦的共享親職支援中心,並加強社會福利署綜合家庭服務中心及保護家庭及兒童服務課的人手,及早識別和更有效介入有離異危機的家庭,涉及額外經常撥款約5,600萬元,期望做到從探視、夫婦、兒童情緒輔導以至共享親職等「一條龍」服務。

恩悅主任葉麗碧姑娘認同政府的理念,但她認為政府在增撥資源、人手方面,遠遠不足以成事。

綜合家庭服務中心社工呂清華(右)及葉麗碧 (左)指社工工作量驚人,每位社工各處理100個個案,根本無力推動社區教育的計劃。綜合家庭服務中心社工呂清華(右)及葉麗碧 (左)指社工工作量驚人,每位社工各處理100個個案,根本無力推動社區教育的計劃。

14名社工處理1,400個案

社署的保護家庭及兒童服務課整個部門有168名社工,社工同時要處理全港每年逾7,300宗虐待個案,意味每名社工每年需要肩負44宗個案。除了跟進個案,還需要應付公眾諮詢、治療小組等服務。

恩悅共有14位社工,去年合共處理1,400個個案,即是每位社工各處理100宗個案。100宗個案中,活躍的個案佔60宗,平均每人每月完成8宗個案。呂姑娘問:「60個case,一個月,怎樣狂見呢?」恩悅社工們的工時是周一至五朝九晚五,周六半天工作,輪流兩晚夜更。但為了遷就夫婦,輔導多安排於晚上進行。

呂姑娘說:「通常見到九點半,每次輔導難免要一兩個鐘。其實真的好辛苦。因為除了見人,背後還有好多文件工作,真的有好多表格要填,好多轉介信要寫。」轉介信包括與醫生、臨床心理學家、某些孩童遷至兒童之家、院舍,還有無數的會議和溝通;有些時候夫婦其中一方不願見社工參與調解服務,社工還要寫信動之以情。這些信可沒有範文可抄。

恩悅綜合家庭服務中心為離異家庭的小孩設各類型小組活動,以遊戲形式讓小孩表達情緒,但課程不會開宗名義講明為離異家庭而設。

忽視社工工作量

社工日間要做聯絡,長期如獨臂俠般單手托着話筒,又要與對象會面、輔導,「這些文件工作可以幾時做呢?就是放工後。」因此,葉姑娘說,要做好家庭服務支援,政府要在資源上配合。問題是,政府自欺欺人地認為數字反映一切。

政府規定每間中心每年應處理新個案的數目(新個案數目以每間中心人手分配而定,恩悅每年需處理555個新個案),但卻忽視他們處理中的舊個案,「變了年年個案都要達到一個數字,但正在處理的個案又不能就此結案。」這就是社工精力經常被磨蝕的主因。她們期望社工每年處理的活躍個案,由60個減至40個。

恩悅主任葉麗碧姑娘認同政府提出探視中心,但她認為只增加5,600萬元資金,遠遠不足。

一個個案可拖拉五年

數字看似一目了然,卻不能道盡社工處理一個個案的複雜性。一對夫婦醞釀離婚到下決心分開,「雙方一直居於同一住所,有好多衝突,時間可以拖延很久。」有些夫婦停留在掙扎的狀態多年,「嘩,好長好長,可以四、五年。」

及後離婚的安排:撫養權、子女探視、財產分配、贍養費等等衝突的協調,社工參與整個過程,猶如經歷一段又一段婚姻。即使對子女安排已有共識,執行上又是另一回事。「曾有個案,離開一方的家長擔心小朋友,走去對方屋企門口,聽她怎樣教小朋友,另一方就覺得被騷擾。」例如法庭判父親有探視權,當父親經過前妻屋企要求見仔女,但前妻表示:「阿囝要考試,要做功課,不是說你想什麼時候與小朋友見面,就要見。你有沒有替小朋友着想?」這些衝突,了無止境。

協調一個離異家庭的衝突,社工的做法往往需要「一開三」,意即太太、丈夫、子女分別接見,變相一個個案等於三個個案。社工先要了解夫婦雙方的困難和需要,再評估是否適合一起調解,「如果勉強一起調解,可能會說出傷害對方的說話,對往後調解百害而無一利。所以事前的判斷要好準確。」幾經艱辛,兩夫婦坐在一起,某些情況又會失控,產生衝突,社工又要把他們分開,再個別調解。

工作量驚人 社工難做社區教育

恩悅又特別在離異家庭調解當中,加入兒童調解服務一項,社工會以小組或遊戲的形式,觀察並了解小朋友的想法和需要。例如透過繪畫,讓小孩表達情緒。

葉姑娘說:「我記得有一次治療裏面,小朋友把爸爸畫成怪獸,用槍、飛鏢去射。」亦曾有小朋友畫了一幅畫,爸媽在兩邊拉扯他。她指出,中國家庭往往視子女為財產,「佢係我嘅」,而非視他們為個體,忽略了子女的感受。她續道:「小朋友離開輔導室,要再次面對父母,讓媽媽知道小朋友嬲的原因。」

因此,社區教育好重要。「如果我們有時間做教育工作,個案數字可能會下跌。最初設立家庭服務中心都是為了這個緣故。但實際上不是這樣。上面個案工作量太大,下面缺人手冇空間。增加人手,可以做更多社區教育。」葉姑娘說。去年恩悅有80多個教育課程,遠超於社署要求的38個。社署要求每年設有50個教育計劃,「我們做了100個。」不是社工「找屎」,而是用家反映需要。

按教育程度分析,1990年代擁有較高學歷者離婚率較高,然而踏入千禧年,趨勢改變,較低學歷的男女離婚或分居率在大幅上升。這個情況同樣在地區離婚率反映出來,全港各區擁有大學學位的比率,觀塘區最低,只有17%;其次是黃大仙、葵青區,分別只有17.2%,這些地區離婚率亦較高。港島以灣仔區、中西區教育程度最高,離婚率則較低。

重災區十年增一家庭中心

現時,分布全港的65間綜合家庭服務中心及兩間設於東涌的綜合服務中心,均提供一系列預防、支援和補救性的家庭服務。中心不僅處理離異家庭的個案,服務還包括家庭生活教育、親子活動、小組工作服務、活動計劃、義工培訓及服務、外展服務等等。

綜觀全港,每間中心約需處理5,000個個案。當中離婚重災區:深水埗及觀塘區,由2008年至今,綜合家庭服務中心只由六間增至七間。相比離婚率較低的港島區,離婚個案與中心的比例,遠高於深水埗及觀塘區,足以見到政府投放各區的資源不均。另外,荃灣區雖然離婚率不屬重災區,但全區亦只有一間綜合服務中心。

社工呂清華姑娘認為若探視中心做得好,發揮夫婦調解、婚姻輔導、離異家庭協調、兒童輔導、社區教育等功能,有助減少單親孩子的負面情緒。

上文節錄自第111期《香港01》周報(2018年5月14日)《離婚後話》。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