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anker棋王】港產世界冠軍 嘆香港偏重金融 難以象棋為職業

撰文:林可欣
出版:更新:

香港有個寂寂無名的港產世界冠軍。香港棋王林景蔚今年4月在意大利贏得「世界業餘國際象棋賽」超快棋組冠軍後,自覺有責任在香港推廣國際象棋,想大眾先留意國際象棋這項目,理解和體驗下棋的樂趣。他批評政府多年支援欠奉,使本地難以誕生職業棋士為港參賽。
攝影:龔慧

今年贏得世界冠軍後,林景蔚才獲更多機會讓他推廣國際象棋,例如近月他到自己母校,與中學師弟分享下棋心得。
+12

上回提到,林景蔚形容下棋是他的「信仰」,讓他平靜減壓,應對自己金融工作的變幻世界:Banker成港產世界棋王 厭倦金融界爾虞我詐:下棋比做銀行有邏輯

林景蔚1990年起已參與本地國際象棋的不同賽事,年僅15歲奪香港冠軍。他習棋32年,曾於過千個棋盤上,與世界無數棋士交手,去過荷蘭、德國、阿塞拜疆、馬來西亞、匈牙利等20幾個國家和城市參賽。這些年來,他開始熟諳不同國家的棋士的套路和棋式。

「歐洲的多是理論派,像是讀過一些棋術,西歐如英國、法國的棋手始終不是國家規訓出來,比賽會常出錯;東歐國家則有國家訓練,教練教得他們技術好好,但因為是共產國家,所以不鼓勵創造性,棋術如是。」他還見識過亞洲棋手:「有些國家的棋士棋術較『野蠻』,如菲律賓、蒙古,其實反映他們國家,一些東南亞的,因為慣於用捉棋來賭錢,所以只靠小聰明來贏錢贏比賽,這手法很難再更一上層樓。」

曾經是iBanker的林景蔚,放棄高薪厚職,成為職業棋士追求夢想。(資料圖片)

本地棋界97年後真空  棋士銳減

至於香港棋手,林景蔚說1997年後人才銳減,亦令本地棋手技術水平下降。他說港英時代的香港,國際象棋依然人才濟濟,理應有發展空間。「但97年之後,呢班在港嘅外國人走晒,香港國際象棋界突然真空,只剩一班捉開中國象棋嘅人。」林景蔚說這班棋手後來轉玩國際象棋,如此半途出家學別的棋術,或感吃力:「佢哋有時可能未完全轉換得到,好似你以踢開欖球技術嚟踢足球,都係要踢,但踢得唔好。」

林景蔚自幼跟着幾本外國棋書自學,後來在英美生活多年,曾於當地和遠赴多國參賽,他多學習和揣摩外國的技法。這個香港棋王自言,如今在本地找不到旗鼓相當的對手切磋,每次參賽前只能翻書重溫棋法練習。前幾年他在外國比賽,遇上厲害對手,不論成果都很開心:「喺外國,有更好對手,亦可以與他們聊聊更高的棋術,遇強愈強讓自己進步。我係好享受去外國比賽的。」

從棋盤思考戰略,林景蔚說這能訓練一個人的待人處事能力,希望家長看到下棋的好處,培養孩子。
林景蔚曾參賽不同類型的賽事,一些熱身賽他都會去,當是找些對手操練棋藝。(受訪者提供)

香港仍屬業餘階段 棋手盼港府支援國際象棋發展

即使林景蔚去年在國際象棋奧林匹克賽中,贏得棋聯大師的稱號,亦曾在一些國際職業賽贏過職業棋手,他卻自知在香港很難成為全職棋士。

他遙望外國的國際象棋界發展,覺得香港政府多年沒甚支援,令香港發展一直落後。「人哋外國係年年都有好多場賽事,好重視棋士,給他們贊助代表國家或城市出賽。」近如台灣,早已有職業棋士在當地和外國比賽爭勝贏獎金。彼岸的香港,國際象棋則仍停留在業餘階段。

現時香港國際象棋總會每周一晚上在伊利沙伯體育館定期聚會,每次有10幾至40位國際象棋愛好者,同場切磋棋藝。他說總會一直無法累積200個活躍會員,亦沒足夠資源連續五年舉辦全港性賽事,故本地國際象棋從未能加入港協暨奧委會的項目之一,未獲政府重視。「靠我們自己是達不到這些標準的,希望政府先支援我們發展,至少先宣傳推廣,提升大眾和小朋友對國際象棋的留意,再有一些商家贊助,我們可以舉辦同樂日,先讓小朋友體驗下棋的樂趣。」

因為傳媒訪問問及,林景蔚近月開始反思一路走來的棋士生涯,為自己業餘下棋又參賽,想好了繼續堅持的原因。

棋王:孩子學習興趣低難成棋士

兒時林景蔚無師自通,他說要練到棋術精湛是艱苦的,如今的家長很少讓孩子投入棋藝。「有小朋友學的,但self-driven(自己想學)的很少,而本地棋院師資亦並非水平最高,那麼怎教出更好的棋士呢?」

這個香港棋王如今亦當起教練,周末開班一對一教幾個10來歲的年輕人下棋,但他沒想過全職投身棋班。「即使在香港獲政府受薪支持成為全職棋士,薪水卻一定比不上我現時職業,搵唔返我𠵱家嘅收入。」他本身在金融界打滾多年,是銀行家:「成日話香港係國際大都市,我一啲都唔覺得!國際大都市是講求diversity(多元化),但看看其他界別如文化藝術、科技或體育的發展,就知道這個城市只傾向金融和商界。」

林景蔚抱着頭說:「香港變化愈來愈厲害,好多嘢經已不同」,苦說金融界亦風光不再,銀行家待遇不如十年前好景。
今年4月林景蔚在意大利Spoleto舉行的「世界業餘國際象棋賽」超快棋組別奪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