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anker棋王】厭倦金融界爾虞我詐 世界冠軍:下棋更有邏輯
港人為港產世界冠軍如吳安儀、曹星如、李慧詩喝采鼓掌,卻無人認識林景蔚(Daniel)。這個香港棋王今年4月在意大利贏得「世界業餘國際象棋賽」超快棋組冠軍,憑藉這個勝利名銜,他才漸獲數間傳媒訪問,讓他有機會推廣國際象棋。「但在香港這個功利社會,who care?(誰會關心?)」林景蔚在銀行當高級投資策略師,深明生存之道。他在金融界打滾16年,他說外界以為金融佬風光依舊,但原來2008年雷曼事件後好景不再。他說金融界愈來愈難撈,變得爾虞我詐。林景蔚惟有下棋讓他平靜,從棋盤中學懂應對險惡世途。
攝影:龔慧
相約在林景蔚的「地頭」中環訪問。抬頭一看便是中銀、國際金融中心等金融地標。他是外界眼中的社會上層打工仔,翻開履歷擲地有聲:本地名校出身,1990年代移民紐西蘭,大學負笈英國,劍橋大學碩士畢業,再赴華盛頓跨國顧問公司打工。美國「九一一」後回流香港。
曾為金錢忘卻興趣:「金融界最醜陋畫面,我都見過」
這個「聰明仔」自言想法現實,多年求學只為求分數,成績好、搵份好工就人生滿足。「呢個mentality(心態)係好典型香港人,好現實,喺香港做咩最賺到錢?做金融好搵,我讀數學系,好自然就入咗行。」林景蔚說。
他加入投資銀行當junior banker(初級銀行家),眼見同行每天風花雪月,住豪宅、揸靚車、嘆靚酒、食雪茄、女友三五成群,「佢哋係有老婆,都仲可以攬兩三個女朋友,日日開Party、唔洗做。外界描述過金融界最醜陋畫面,我都見過。」林景蔚曾以為金融佬「升呢」後,人生便能呼風喚雨,於是那幾年一頭栽進「錢途無限」的金融世界,為此擱下了自己的興趣--國際象棋。
相關文章:港產世界棋王無人識?自學棋術多年 銀行家兼棋王嘆香港只重視金融
嚴厲家庭長大 自學國際象棋為安全感
林景蔚不像漫畫《棋靈王》的天才主角,亦沒有師承名門或得幽靈相助。那年他九歲買來電腦當對手,手執幾本外國棋書,邊看邊自學。「學棋好艱苦,但贏到人,我prove(證明)到自己能力,告訴自己『I’m a okay guy!』。」
林景蔚在嚴厲家庭長大,即使學業成績已名列前茅,家人從沒讚許他半句。「佢哋(家人)只會同我講:『你做唔到呀?Why not?』。」他童年時從不被認同,惟有在國際象棋比賽屢戰屢勝,他才獲安全感。「我發現自己拎到第一,我prove到自己。」1990年他已是全港國際象棋21歲以下青年比賽冠軍;1991年在快棋組奪冠,年僅15歲已成為香港第一號;99年再下一城,在香港慢棋組別他亦已無敵手。16歲少年於是赴卡塔爾比賽,惜未獲獎。直至今年,他在全球業餘棋手中,超快棋組別已世界排名第一、慢棋組排名第五。
在國際象棋比賽中,一般及簡單而言,超快棋賽會約於20分鐘內決勝負,棋手每人於一盤內限時10分鐘內完成所有棋步。而快棋賽則約於50分鐘內決勝負,每個棋手限時25分鐘。慢棋一盤的比賽時間約為5小時,棋手分別有2.5小時完成整盤棋步。
「捉棋有邏輯,但金融界啲嘢係唔make sense」
國際象棋的超快棋賽事,一盤棋20分鐘內便要分勝負,棋手分別只有10分鐘總時間,要好好分配每個棋步的思索時間,過程爭分奪秒。有時在比賽前夕,他會壓力大得失眠。為了要贏,他會翻查和分析對手以往的棋局,預先掌握對方的棋術,想好戰略應對。「盤棋係得咁多隻棋,唔會無端端有隻棋飛埋來。捉棋係有邏輯,完全計得到。但金融界唔係,啲嘢係唔make sense(不合理)。」林景蔚說。
他覺得世界自2008年後變得愈來愈唔make sense。那年雷曼債券事件禍及全球,香港亦不能倖免。後來政府多了監管,投資生意愈來愈難做。「𠵱家係policy driven(政策主導),中央銀行主導晒個市,投資好難再睇公司同行業,做市況研究難好多。我哋要估佢(中央銀行)幾時再出招,你就像play a game with poker(在對賭)。」還有隨時風起雲湧的網上投資市場。「啲人一聽啲咩,估到啲咩,就一窩蜂喺網上交易買呀賣呀,網上個流量好快,太多資料,成個人係好stressful(受壓)。」
金融世界最多「金手指」 重拾棋盤減壓
從前同儕有錢齊齊搵,如今生活受壓,讓他見盡人性真面目。「中央銀行、監管機構愈設愈多regulations(監管和規條),銀行和投資生意做得慢咗、難咗,個餅(投資市場)愈來愈細,利潤愈來愈少,同事之間利益受威脅,就開始『隊人』,要『隊』走佢為止,就搞辦公室政治。」
他2011年突然被炒。「我哋條team明明賺錢,但因為politics(辦公室政治),成條team炒走。」他發覺人生有很多唔make sense,包括愛情與婚姻。那年女友於訂婚後悔婚,他突然失業又失婚,頓覺一無所有。他決定再次在棋盤中尋回自己,又自學紫微斗數想了解命理,要為自己「雙失」找答案。
他說這幾年金融界政治愈演愈烈,辦公室內互相謀算,天天提防又憂心。「一下棋我就平靜。」兒時下棋是興趣,獲取認同感的來源,如今是他的信仰。「好似啲人有咩事會祈禱;而我,愈喺金融界,愈要捉棋。如果唔捉返棋嘅話,我諗我會黐線!」
下棋讓他平靜,亦讓他學懂收放自如,依據對手往局和步法進攻、防守。「棋盤個變化有限,對住本棋書,跟住學,或跟老師喺skype學,學返一啲棋技。」林景蔚的老師是遠在東歐的棋藝大師,這幾年教他不同招式應對比賽時遇到的高人。
嘆港府無支援 本地難有專業棋士
不上班、不學棋的日子,林景蔚則一對一開班,分別教幾個10來歲的學生下棋。他說在香港無法當全職棋士,若開棋院,盈利亦不如他目前收入。「政府不資助香港人去參賽,機票或少少車馬費也沒有。我每年可能要多請無薪假,才能飛到外國去參加多個賽事。這怎鼓勵香港(國際象棋)的發展?」40歲的他說,一般香港棋手30歲後便很難再堅持,「有家庭負擔、體力都難以應付練習和賽事。」惟有這個香港第一號,學棋32年至今仍奮戰不懈。
他不屑說:「成日話香港係國際大都市,我一啲都唔覺得!香港一直只得金融,政府說要發展科技,看看今日有什麼成績。人哋紐約、倫敦,有金融,亦重視文化藝術,也有科技工程。」
一入銀行深似海 只能當業餘棋士
平日他穿起西裝、打着呔走到街上,看上去是一副滿有優越感的金融才俊模樣。「試過後生仔低頭睇手機撞到我,竟然憤青上身鬧返我轉頭:『你啲咁嘅西裝友大晒呀?衣冠禽獸!』,佢哋仲係覺得我哋好好搵。」旁人以為他薪高糧準,他卻說今天做金融的,有苦自己知。
「我成日同同事講,十年前banking個清潔阿姐都有一年薪水嘅花紅,但come on,𠵱家冇㗎喇!不能再與2003至07年嗰段時間比較。」現在他已成為高級投資策略師,待遇卻沒十年前的上司優厚。「𠵱家仲做緊呢行係we have no choice(我們別無它選),有啲同事話轉行,但啲工作skills(技術)放喺其它地方,好難match(配合)到,亦都搵唔返𠵱個salary(薪水)。」
林景蔚笑說自己可能入錯行,又想過當心理醫生:「𠵱家香港咁多人有情緒問題,如果我早知香港今日會搞成咁,十年前會去做心理醫生,應該好好賺又咁多日假期,我可以年年去參加棋賽。」如今他自知已無法抽身金融界,卻仍想當業餘棋士:「我想多啲人認識,知道面對一個棋盤,可以訓練一個人嘅情商、智商、抗逆能力和處事方法。這是我贏了(世界)冠軍後,自覺有推廣的職責。」
不過,目前香港國際象棋發展如何?這個港產世界棋王何以一直寂寂無名?請看下集:港產世界棋王無人識?自學棋術多年 銀行家兼棋王嘆香港只重視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