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首個拗手瓜組織目標參加國際賽 發起人:拗手瓜學問多!
這個擂台僅能容納兩隻手——二人的手掌互相緊扣,二頭肌繃緊得快要炸開。一方的前臂奮力往下壓時,另一方的手背離檯面只有幾公分的空隙。這微不足道的距離,雙方也毫不退讓。直到把對方的手臂壓倒在檯上,這回合才宣告結束——拗手瓜又稱腕力運動,當我們以為這只是男生在課室、酒吧較勁的玩意時,鄺梓文(Tommy)則認真鑽研當中的技巧,希望能組織香港首支隊伍出賽。「大部分人覺得認真拗手瓜好似『真心膠』;但只要引起部分人興趣,都足以令我繼續下去。」
攝影:龔慧
在長沙灣李鄭屋邨一隅,鄺梓文與十多個男生在空地圍着「擂台」,分成兩隊作實戰訓練。在外行人眼中,拗手瓜只是「鬥大力」的遊戲,但隊員偉仔解釋,由選手的站姿、手指擺放的位置等細節,事前已經有所部署。「當人往左面發力時,就要用右腳做支撐。大家握手度位的時候已經在用力,當中包含的技巧大家未必看得見。」
手瓜起腱不是優勢?
22歲的鄺梓文現時就讀科技大學數學系三年級,他於去年6月成立「香港腕力協會」,成員當中有的是健身教練、街頭健身愛好者,甚至社工及中學生。他們來自五湖四海,但手臂同樣有座如山丘般的二頭肌。然而,「山丘」愈大並不代表愈佔優。鄺梓文舉起粗壯的右手,說:「『拗手瓜』是一道力量的鏈,由手指的力去到手腕、前臂、大臂再去到膊頭及全身。反而手指粗、手臂長或手掌厚的人是比較有優勢。」鄺梓文着我留意他的手,他說自己的手很細小,手指骨十分幼;即使對手的手臂不及他粗壯,握手時已能把他的手牢牢地包起來。「一揸上手,我已經知道自己輸了。剛開始時以為肌肉愈練得大,就一定贏硬。」鄺梓文示範了拗手瓜的三大基本技巧——頂峰(top roll)、勾手(hook)及推(press);當中牽涉手腕的動作外,更需要運用三頭肌、肩膊肌及胸肌等身體部分集中力量。乍聽下,拗手瓜並非「得鋪牛力」就代表勝算在握。
由「拗遍天下無敵手」到被「秒殺」
鄺梓文練習時經常跟隊員拗得難分難解,甚至被對手壓倒;但早在中學時期,鄺梓文在學校「拗遍天下無敵手」。中學的男生往往喜歡在小息時拗手瓜較勁,鄺梓文在中五時,主動挑戰不同班別的強敵及老師,他們均是鄺梓文的手下敗將。自此,鄺梓文逐漸對拗手瓜產生興趣,開始在網上搜尋相關的片段、知識,但發現本地並無任何組織舉辦腕力訓練。「深圳、台灣、日本都有專業聯賽及隊伍,但在香港想買兩張比賽專用檯,也要找中國腕力協會幫助才買得到。」
除了比賽專用檯,鄺梓文還添置了其他器材以及隊伍T-Shirt,一共花費了數千元。出錢又出力,他初時純粹希望在讀書以外,能夠找到一個舞台讓自己發揮。「剛開始時是自我實現的感覺,因為對自己的實力很有信心,但很快便看到自己渺少。」鄺梓文的自信源於在學校無人能敵,但開始與本地或深圳等地的選手交流時,逐漸發現自己的位置。「我發覺四個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其實八個字)』,即使我是香港最top (頂尖)的1%,但在世界的舞台上是絕不顯眼。」鄺梓文於去年分別在深圳及香港參加過三個比賽,當中更是由阿諾舒華辛力加創辦的「阿諾國際體育節」(Arnold Classics),但他先後在首輪及次輪比賽中被淘汰。「有次的對手是深圳70公斤(組別)排名第一,我可以維持到幾秒是因為他讓我發一發力;如果他們真的用力,應該半秒就贏到我。」
成員有望作明日之星
他早前帶領隊員到深圳與當地腕力協會的成員交流,其中有位80公斤以下組別的冠軍級人馬,評價成員阿宗為腕力界的明日之星,鄺梓文也感到十分鼓舞。從前著眼自身的成績,到現在希望整個團隊進步,鄺梓文逐漸摸索到自身的價值。「我的角色是推動者以及負責協調不同地方交流,繼續推廣腕力運動。」每年8月,「阿諾國際體育節」均會在香港舉行,鄺梓文早前跟馬來西亞腕力協會聯絡,希望能成為協辦單位;然而,本年度的體育節據稱因贊助問題未能於香港舉辦。鄺梓文唯有改變策略,計劃聯絡大專院校的運動組織,舉辦聯校比賽。
協會成立至今已有一年多,起初並沒有固定的練習場地,成員每星期就要拿着器材找空地訓練。可幸的是,他們於本月初獲得健身中心贊助場地及訓練器材,讓他們能夠定期訓練。除了加強拗手瓜的基本技巧,還利用中心的器材作重量訓練,如胸大肌、三頭肌等。現時,協會的成員有大約20多個,鄺梓文覺得他們的實力絕不遜於資深選手。「與職業選手相比,我們當然還有一段距離;但早前與深圳腕力協會的成員交流,與幾位資深選手比賽時,我們都贏到不少回合;加上現在有固定場地,我對未來的發展也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