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到有藥醫?研究發現「例遲」或是深層性格問題

撰文:蔡燕麗
出版:更新:

上班遲到,朋友約食飯遲到,就連去旅行搭飛機都遲到?聽似誇張,但筆者身邊就存在著不少這種常態遲到者(非正式統計,大部份皆是女性……)。

(《穿Prada的惡魔》劇照)

無論面對重要事情或芝麻小事,對於經常遲到的人來說,遲到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性(就像喝咖啡愛下糖、米線要走青一樣),並不是一句「下次請準時」或幾個morning call就能解決的問題。最近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常態遲到者在「時間感知」上有嚴重誤差,更有一部份是可能永無辦法改善的「性格問題」。

根據紐約大學社會心理學家Justin Kruger的研究發現,常態遲到者分為三大類別:

multi- tasking 也是造成經常遲到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穿Prada的惡魔》劇照)

1)未能準確估計任務所需時長

經常遲到的人,大部份都沒有準確估計一項任務所需時長的能力(Planning fallacy)。他們經常低估了處理一件事務所需的時間,以致只要有一項任務受到延誤,當日其他的排程也會通通被延誤。更甚的是,很少人能夠察覺到這個問題,他們大多數會把延誤歸咎於塞車、突發事件等外在因數,於是問題日復日累積,無從解決。

2)多重任務(multi- tasking)

同一時間處理多種任務(multi- tasking)也是造成經常遲到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美國聖地牙哥大學研究員Jeff Conte就曾經對紐約市的地鐵工作人員進行實驗,發現經常同一時間處理多於一項工作的員工,他們的守時表現比只專心處理一件事情的員工差。專注度減低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也同時影響員工對於時間評估的準確度。

3)天生有誤的時間觀念

有一種個性,他們對時間的感知就是不一樣。同樣由Jeff Conte進行的研究,將參與者分成A與B型-發現A型人士一分鐘平均是58秒,而B型人士的一分鐘平均竟然有77秒,兩者差別有18秒之多。可想而知,B型人以為自己很快地完成了工作,但現實是,已經比別人遲了一大截。

但經常遲到的你也不是沒救的,雖然是老生常談,但要改善遲到狀況,一切還得從計劃做起:

將任務拆解成細節,以便更準確地預算完成時間。

同時加入「緩衝」,即是「預鬆D」,如當中一任務受到延誤,也不致於產生骨牌效應,慢慢一步步改善遲到狀況。

假如你自問是個容易分心的人,就盡量別在同一時間攬太多事情上身。

為自己的日程設立明確時間表,並盡量在特定時間內完成一項任務。這亦有助改善你的時間概念,更準確地掌握時間。

如果你深知是性格使然,第一步就是先承認自己是位常態遲到者。

如果你又有心改變現況,最重要就是先為自己的生活設下規律,像小學時常常被老師迫著做的暑假時間表-什麼時間起床、什麼時候吃早餐、吃多久、幾點就必須出門等等,從生活規律開始調整自己的時間觀念,讓自己的大腦與身體適應規律。身體不懂得自己做的事,就唯有在生活套入結構,一步步的去改變。

 

資料來源:The Wall Street Journal, Business Insider, Science Al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