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為什麼提「善作善成」? 答案已經揭曉

撰文:陸逸安
出版:更新:

行政長官李家超周一述職,國家主席習近平形容特區管治團隊「敢於擔當、善作善成」,被一些本地輿論視作對李家超班子的高度評價。本欄此前已指出,述職機制的建立絕不僅是為了作出肯定,更是為了總結經驗,提出新的工作要求。國家領導人對治港者提出了什麼具體要求?中央港澳辦主任夏寶龍給出了答案。

夏寶龍周五(12月22日)在全國港澳研究會成立十周年慶祝大會致辭,有關方面事先預告這是「重要講話」,但由於當局特別邀請新當選的第七屆區議會議員全體到政府總部觀看直播,多少讓人以為夏寶龍將特別針對香港在「完善地區治理體系」後如何推進地區行政作出指示。結果,夏主任提出的是更全面具體的治港要求,不僅僅是提醒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後首次選出的470名區議員如何做好本份,而是對治港體系的各個層面,上至特首與特區政府管治團隊,下至18萬公務員,以及立法會、司法機構、政團社團都指明了責任,同時也提醒每位市民都是香港的「持份者、建設者、受益者」,應該共同建設美好家園。

誰對香港發展缺乏信心?

夏寶龍講話要義一言以蔽之,就是香港已經為實現「愛國者治港」構築了制度保障,接下來的核心任務只有一個——以實際行動展現新制度的治理效能,推動香港實現更好的發展。新華社在李家超述職隔日發表的報道中已指出,習近平對香港的發展作出了重要指示,但由於述職具體內容並未公開,外界無從得知他如何談論香港的發展問題,以至於新華社綜合的「香港各界反應」只是「國家主席的重要講話為香港發展注入強大信心,『一國兩制』的生命力和優越性必將不斷顯現」。

行政長官李家超(左)星期一(18日)向國家主席習近平述職。(李家超FB圖片)

2019年10月舉行的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指出,「一國兩制」是國家制度與國家治理體系十三項顯著優勢之一,說明中央對「一國兩制」的發展前景並不缺乏信心;堅持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說明中央對香港的發展潛力也不缺乏信心。因此,國家領導人表示對香港「有信心」本來不應讓人感到意外,那又是什麼原因驅使中央不斷把這幾個字掛在嘴邊?是擔心香港社會察覺不到它的「信心」,還是它其實是看到香港社會對自己的發展能力缺乏信心,又或是它其實是對治港者缺乏信心?

毋庸諱言,香港社會對前景確實是缺乏信心的,從早前內地網絡調侃「國際金融中心遺址」在本地精英階層裏所引起的緊張反應可見一斑。近年本地政商與學術界對香港「國際定位」感到徬徨,以及出現香港面對被國家「繞過」淪為棄兒的危機等論調,也都反映這個城市如今是何等的不自信。由此觀之,「國家主席的重要講話為香港發展注入強大信心」並不是一句虛言。

治港者還沒看懂改革要求

但國家領導人對香港的期許肯定不只是「有信心」。夏寶龍在周五的講話中表示:「相信特别行政區政府一定會敢於擔當、善作善成,把有爲政府和高效市場更好結合起來,破除利益固化藩籬,着力破解經濟社會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充分釋放香港社會蘊藏的巨大創造力和發展活力。」這是向治港者挑明香港應該如何謀求發展,向他們發出行動綱領,當中雖然包括習近平會見李家超時提到的「敢於擔當,善作善成」,可同樣的八個字,換了場景與語境,相信沒有人會再只是把它視作「高度評價」。

其實治港者不應該對夏寶龍這番話感到陌生,因為他實際上是重申了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報告以及去年7月1日香港回歸二十五周年慶典講話中對香港的要求。二十大報告表明中央「支持香港、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七一講話既希望特區政府「轉變治理理念,把握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把有為政府同高效市場更好結合起來」,又表明「中央全力支持香港積極穩妥推進改革,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充分釋放香港社會蘊藏的巨大創造力和發展活力」。

香港各層治理精英對二十大報告與七一講話不可謂不重視,為此舉辦的各種學習研討活動市民有目共睹,中央必然也看得見。但對於習近平提出的兩個「破」以及推進改革,治港者是否已積極回應?夏寶龍需要「重申」,說明中央還未感受得到,而夏寶龍這次講話的重要之處也不僅僅在於鞭策治港者行動起來,還作出了心靈挎問:為什麼國家表明了全力支持,香港的改革之路仍是蹣跚難行?是誰在阻礙香港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阻礙香港破除利益固化藩籬?

還是那句話,「善作善成」背後是中共所秉持的問題導向方法論,國家賦予香港高度自治,由香港人自己擔任治港主體,但如果治港者連香港治理中的本質問題是什麼都搞不清楚,又何談高度自治?

相關文章:「善作善成」不只是「高度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