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濟學到和平論——薩克斯作為一種現象

撰文:陳奕謙
出版:更新:

「我主要的經濟哲學是,善待你的鄰舍。」經濟學家薩克斯(Jeffrey Sachs)在香港城市大學的演講上如此說。

薩克斯成名得早。1980年在哈佛大學取得經濟學博士,83年年僅廿八歲成為正教授,與同齡的薩默斯(Larry Summers)並為哈佛最年輕教授。隨後幾年,薩克斯先後獲玻利維亞、波蘭、俄羅斯政府邀請,就經濟政策指點江山。

2002年,薩克斯獲哥倫比亞大學以高薪厚職挖角,出任地球研究所所長。同年,他受邀出任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的特別顧問,主持千年發展目標計劃。那時他被視為明星級經濟學家,有力問鼎諾貝爾經濟學獎。

指點江山、援助貧窮的教授

薩克斯一方面主持千年計劃,爭取撥款改善非洲的醫療和衛生水平,另一方面出版《貧窮的終結》一書,宣稱只要發達國家願意出一分力投資、援助發展中國家,全球將可以在2025年告別極端貧窮,發達國家亦將因而得益。

不過,薩克斯的主張受到不少質疑,尤其是認為他誇大了外部援助的作用,同時低估了內部制度的阻礙。對薩克斯的發展經濟學抱有保留的迪頓(Angus Deaton)和迪弗洛(Esther Duflo)分別在2015年和2019年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揚其對於貧窮問題的研究,曾經帶領迪弗洛做研究的薩克斯反而未曾折桂。

過去一個星期,薩克斯來港先後接受香港中文大學和城大頒發榮譽博士學位,適逢諾貝爾經濟學獎公布在即,自然被問到得獎的可能。他對傳媒表示,目標只為提出實際建議,做一些好事,得獎僅為其次。

由發展經濟學到地緣政治

事實上,過去十年八載,薩克斯的關注已逐漸由發展經濟學轉到地緣政治和國際關係,甚至更像是一個活躍的公共知識份子,積極地四出演說、接受訪問。近年,葉劉淑儀亦不只一次引述他對中美關係、美國問題的分析。薩克斯除了今年1月發表文章〈新地緣政治〉,剛在城大的演講亦以「可持續發展的新全球政治」為題,提倡多邊主義以及國際合作。

經濟學家薩克斯獲城大頒發榮譽社會科學博士,並在致詞時表示「近年我們亟需的倫理基礎,因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而嚴重扭曲」。

作為一名經濟學家,薩克斯對於中國對美國的經濟體量變化、七國集團與金磚國家的經濟生產以至十五世紀航海技術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如數家珍。他亦引述了亞當斯密《國富論》的第四卷第七章,既強調過去歐洲國家如何富強,亦都意味了貿易、科技、交流如何令其他地方也發展起來。

不過比起發展經濟學,薩克斯現在更關注地緣政治和國際關係,批評美國的霸權主義,包括其海外軍事基地、四方安全對話和澳英美「AUKUS」,又一口氣提到了基辛格的勢力均衡理論、米爾斯海默的大國政治悲劇、艾利森的修昔底德陷阱。就連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他亦明言不應該只是推廣自由貿易,更要有政治合作,把中國、日本、韓國、澳洲等都團結起來。

「ABC」普世價值尚未成功

雖說關注地緣政治和國際關係,但面對矛盾加劇、衡突不息的當下,薩克斯給出的回應卻既不是經濟學,也不是政治學,而是他所說的「A(亞里士多德)、B(佛祖)、C(孔子)」價值倫理,提倡美德、合作和責任。薩克斯或許已不只由經濟學家走到了公共知識份子,更由公共知識份子成為了普世價值的傳教士。

只是薩克斯的「福音」未必很多人願意聆聽。他因為將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責任都算到美國頭上,不但早前在接受訪問時被《紐約客》針鋒相對,亦引起同為哥大的科普丘克(Wojciech Kopczuk)、麻省理工的阿齊默魯(Daron Acemoglu)等多名經濟學者聯署反駁。8月他到台灣領取唐獎永續發展獎,發表的演講亦遭到部份人質疑。薩克斯的「福音」尚未促進合作,可能已經帶來矛盾。

「善待鄰舍」無疑是重要的倫理價值,人與人、國與國都應該和可以和平共處,互惠互利。但要化解經濟矛盾、政治衡突,薩克斯作為一種現象,折射出國際社會還需要更多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