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政商民合作——澳門抗疫這樣跑贏香港
澳門衞生局近日表示,已經洽購新冠肺炎疫情緊急疫苗,最快將於月底安排高危人士接種;然而,香港政府才開始預留資金訂購疫苗,預料最快要待明年中才有疫苗供港。接種疫苗快慢正是兩地抗疫成效的縮影——同為特區,香港和澳門同樣自1月22日確診首宗新冠肺炎個案,但澳門至今已清零超過150日,而香港卻進入每日確診過百宗的第四波爆發。有關港府如何「佛系」抗疫的新聞已報道過太多,不妨看看澳門如何積極促成官商民攜手有效抗疫。
入境檢疫:機場到酒店「一條龍」嚴密監控
張小姐是澳門人,目前在香港攻讀碩士學位,曾於8月和9月分別在澳門和香港進行過14日強制檢疫。
「你要我講一個整體的對比,我會覺得在澳門有好安心的感覺。」張小姐說。
她回憶道,回澳門當日,到關口就被安排間隔約兩米的凳上填報資料。會有身穿着防護衣的工作人員為其辦理手續,進行分流並避免人員交叉接觸。同一批次的入境人士會乘搭澳門政府安排好的大巴送往山頂醫院做核酸檢測,待檢測結果出爐後再送往指定隔離酒店。檢疫期間,酒店每層會配備保安,為檢疫人士送飯與量體溫。檢疫完成前幾日,會安排檢疫人士再進行一次核酸檢測,確認為核酸陰性才會宣布檢疫完成。
將近半個月的強制醫學隔離雖複雜,但對社區疫情穩定起到重要作用。澳門立法會議員、鏡湖醫院副護士長黃潔貞就向《香港01》表示:「醫學觀察排除感染後,再將(相關)人士放回社區,可以有效減低社區傳播的風險。」
黃潔貞表示,澳門亦有過一段留學生回流潮,高峰時期當局曾經設立十多間檢疫酒店,現在還剩下一至兩間,「未來有聖誕節和長假期,預計會有大批人士回澳,我們會因應時勢再逐步增加酒店數量。」
澳門醫務化驗師吳許文則說,最初有部份酒店擔心業務受影響不願配合隔離,但是行政長官賀一誠即時「開聲」要酒店配合。「明年『賭牌』就要續期,你究竟只是來『搵錢』,還是在抗疫關鍵時刻亦可以配合工作?整個社會都看得到的。」吳許文說道。
吳許文直言,澳門與香港一樣是資本主義社會,政府很難去對市場做太大的干預,「而澳門(政府)不算干預市場,不是不給酒店錢,全部按照正常房價,一晚五百到六百元。只不過如果你是澳門居民,政府會幫你付錢。」
黃潔貞就表示,不少酒店都主動表態願意合作,但不是所有酒店都可被用於隔離,而澳門衞生局會對隔離酒店有所評估,例如酒店的設計需與商場分隔開,有一間獨棟用作隔離用途;對酒店的通風系統亦會有所限制,避免病毒經由通風系統傳播。
與澳門形成對比的,是香港一整套鬆散的境外回港檢疫政策。直到第四波疫情爆發之前,海外人士抵港仍然可以選擇「家居檢疫」或者「酒店檢疫」,但兩者都是「形式主義」,配套服務完全跟不上。
張小姐在九月份回港,接受過本港的「家居檢疫」,直言「形同虛設」。她解釋,雖然帶了個「好大塊」的手環,但「居家抗疫」的應用程式在14日內都無提醒過她發定位或報體溫。
她無法理解為何居家檢疫時同住者可以自由出入家中,假若自己染病,同住者極可能向社區傳染病毒。這令她認為「居家檢疫」是一件「完全無成效而且浪費檢疫人士時間」的事情。
而如果海外人士選擇「酒店檢疫」,由機場或口岸前往酒店同樣沒有專車接送;政府更沒有指定酒店,需要檢疫人士自行預定;酒店亦不會有額外的防護措施,之前甚至允許探視,亦出現隔離人士中途離開酒店的情況。
以上漏洞久久不被填補,令第四波疫情的海外病毒株輕易進入香港社區。據香港理工大學研究指出,近期爆發的第四波疫情源頭是來自尼泊爾和印度輸入個案的GH型病毒株,又推算9至10月至少25%的個案於機場走漏。
檢測:百元鼻咽取樣常態化
核酸檢測是識別傳染源、阻斷傳播鏈的最有效方法,然而,本港的核酸檢測不止成效存疑,價格亦偏貴,檢測能力更是難以應付當下爆發的第四波疫情。
本港一直採取深喉唾液檢測的方法,早在8月,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就已指出採用深喉唾液樣本檢測或有31%機率出現「假陰性」,而對於無痰患者「假陰性」機率可能會再高二至三倍。
談及深喉唾液樣本檢測,吳許文直指「這不是一個世界衛生組織(認可)的做法」,因為取樣必須通過專業人員操作,而通過鼻咽拭子方法的取樣是最為準確的。
「你叫些小朋友怎麼吐一些深喉唾液樣本?根本就是荒謬!」吳許文認為,如果連樣本都無法保證,檢測「永遠都準確不了」,就算取樣的醫療人員不是最專業的,但都比檢測者自己吐出的深喉唾液樣本要好。
香港理工大學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副教授蕭傑恒在11月中旬接受媒體訪問時就指,近兩個月以來,最少有73宗輸入個案在機場的檢測結果是陰性,直至檢疫期間被發現。
除了準確性成疑,本港日檢測能力與檢測定價亦成問題。擁有1,100平方公里土地和750萬人口的香港,目前就擁有九間社區撿測中心、十八間私營機構檢測點、四個流動採集點以及排放流動樣本包。
社區檢測中心每次檢測收費240元,但檢測能力有限,市民在中心門口「打蛇餅」早就不是新聞。據衞生署數據,由11月15日至24日的社區檢測中心檢測量為31,361人次,即在四間社區檢測中心的情況下,平均每日檢測人次約為3,485人。就算增至九間中心,預估能覆蓋的人數亦不及一萬人次。值得一提的是,在香港採納內地機構支援檢測之前的大半年內,每天不過檢測約2,000人,而收費動輒2,000至3,000元,私營檢測機構更可貴達兩倍。
反觀澳門,全島將近70萬人左右,土地面積約為33平方公里,每日檢測量是兩萬三千人次左右;而全澳設有四個主要檢測點,另外一些賭場、酒店亦可申請設立核酸檢測點,為入境遊客提供核酸檢測服務。更令香港「汗顏」的是,當地檢測費用和香港差天共地。
張小姐入境澳門之前,於八月份在本港一間私家醫院做核酸檢測,價錢約為1,800元,採用深喉唾液檢測法。
她感嘆:「我從來都沒有覺得自己的口水那麼值錢!」
半個月後,張小姐在澳門完成酒店檢疫,又自費於澳門進行核酸檢測,只需要150澳門元,等候約六個小時出結果。
她就認為澳門的檢測更便宜亦更有效,「在澳門是有條長棉簽插入個鼻入眠,棉簽真的入到好裡面」,「我完全沒辦法理解香港的檢測方法。」
吳許文指出,澳門檢測價格目前已下調至100澳門元。由於澳門採用中國內地的檢測試劑,亦由政府進行統一採購,故價格相對穩定。而香港的私家診所是由商家進口歐美試劑,故價格偏高。
在澳門,核酸檢測已成為了居民的常態,而澳門電子健康碼亦與核酸檢測結果掛鉤,出入公共場所和大型活動皆需出示。
吳許文列出了很多在澳門需要核酸檢測的場景:舉辦超過400人以上的活動,入場人士都需要「核酸陰性證明」;珠澳「跨境學童」,需參與每周一次的免費核酸檢測;在「復工」與「復學」的階段,政府要求老師、學生、醫療人員、賭場員工等高風險人士參與免費核酸檢測計劃,以防止群組爆發。
但進入第四波疫情爆發的香港,私家醫院的檢測依然昂貴,平價的社區檢測又供不應求,政府又沒有魄力,要求全民強制檢測。
更可笑的是,港府似乎不以為然,例如特首林鄭月娥於11月27日發表文章稱:「本港在抗疫工作中的檢測量(目前已超過400萬個,或每百萬人超過53萬個)其實是排在世界前列。」
該邏輯實在令人困惑。先不論400萬人次的檢測量是將近一年的數據,而一次檢測結果最多是14日有效期。檢測能力的評價標準更不是已檢測量,而是每日的檢測量,而且還須考慮本港人口數量、流動程度和社區複雜度。但以上種種,都被特首一句「排在世界前列」一筆帶過。
穩口罩:特首開聲商界幫手
核酸檢測「貴價」與「供不應求」的背後,反映出香港政府懶理公共衞生服務,用一貫的「小政府,大市場」的思維貫穿整場抗疫戰。
以疫情爆發初期被炒至天價的口罩為例,在情況相當緊急之際,特區政府仍然沿用「價低者得」的招標方式,令政府供應屢屢告急。政府內部供應有限,更加無暇處理市面的口罩短缺,令口罩價格被抬高數十倍。
反觀澳門,早已開啟「澳門居民口罩保障計劃」,賀一誠更放話「葡萄牙的口罩已被我『買晒』」。吳許文補充,澳門之所以沒有「口罩荒」,源於澳門政府與當地企業有良好的合作模式。疫情爆發後,政府一早就與醫療供應商開會,「醫療供應商平日亦依賴政府採購,政府開到聲叫他們按比例找口罩回來,採購商都好積極去『幫手』找。」
「在澳門,口罩是炒不起來的。」吳許文開玩笑道。從疫情開始,澳門的口罩就能夠保證「八元十隻」的供應價格,當地居民可每周購買一次,對整個防疫起了重大作用。
另一個明顯的差別,體現在兩地對於社交管制措施。澳門多採取強制性措施,強制停工、停學、亦要求海外人員入境必須要進行隔離。
黃潔貞指出,澳門有《傳染病防治法》,可以對感染以及懷疑感染人員實行阻止傳播的措施,「在有法可依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對市民採取強制性措施。如果市民不遵守,或會負上刑事責任。」
至於香港,政府出台的都是如「限聚」、「限堂食」等的「限制性」措施,很少見「強制性」措施。林鄭早前接受電台訪問時更坦言,要讓市民在抗疫下有喘息空間,又指若推行全民檢測需四至五周封閉管理,會帶來沉重代價。
究竟是經濟的代價更重,還是健康的代價更重?澳門給出了與香港完全不同的答案。「錢幾時都可以『搵』,但是健康是『買唔到』的。」吳許文說,「澳門百分之八十的收入都來自於賭場,政府都好有決心,說關就關。」
吳許文續指,疫情之下,賭場關了14日,對其收入影響很大。現時,雖然澳門已達到百日以上的本地個案「清零」,但是出入依然有限制,亦對企業日常運作有影響。「現在進出賭場都需要健康碼,上面要有核酸陰性證明,遊客未必願意。」吳許文說。據澳門博彩監察協調局,澳門的博彩業收入已經連續10個月同比跌幅七成以上,11月累計按年跌幅八成。
保就業:不止「派錢」,實行「以工代賑」
面對下行的經濟壓力,澳門政府亦為當地企業提供支援措施,提出免稅、援助款項、無息貸款等。值得一提的是,澳門的「保就業」計劃並非「派錢」那麼簡單,而是延續了「以工代賑」的施政邏輯。澳門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帶津培訓」計劃,鼓勵失業人士和部份在職人士參與職業培訓。失業人員參與政府的職業課程,完成後可獲約6,500澳門元的津貼;本地在職人士亦可經僱主推薦參與培訓,培訓期間,僱主不可減薪、解僱員工,完成後僱主可獲5,000澳門元津貼。
澳門清零百日的抗疫成果與有效的保就業計劃「雙管齊下」,失業率保持2.9%。
相較之下,香港疫情反復無常,政府有心無力的「保就業」計劃一結束,各大旅行社即時開始裁員。永安旅遊領取保就業基金整整3,200萬元,亦裁走120人。跨境巴士公司永東直巴更是裁員200人,佔員工人數三分之一,令到本港的高企失業率「雪上加霜」。根據政府統計署最新數字,本港失業率已達6.4%,而零售、住宿及膳食行業的失業率更是達到11.7%。
可見,「健康」的代價亦會演變為「經濟」的代價。只有「健康」的社會,才能有經濟的「健康」增長。澳門的疫情日漸穩定,其經濟亦開始復甦。據澳門統計暨普查局,澳門第三季度的入境人次較上季度上升了14倍,季度GDP亦較上季收窄4.2個百分點。
港澳同為外向型經濟體,旅遊業、外貿業等依賴人流與物流的行業及其需要一個「健康」、通暢的交流環境。嚴格、細節、全面的抗疫不止是為了每位市民的健康,更是為了全港的經濟與民生。如果疫情不能清零,無論政府投入多少抗疫基金去拯救香港經濟,都是「治標不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