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選舉.深度|抗爭派主導選戰 「和理非」應否「含淚」過票

撰文:黃雲娜 黃舜煬
出版:更新:

民主派上周公佈立法會初選結果,最受矚目的莫過於15名「抗爭派」代表獲得較高出線機會,但多名競逐連任的傳統泛民卻險些喪失出線資格,而被「抗爭派」連番狙擊的民主黨黃碧雲更因而出局。
這場成功動員61萬名選民支持、由「抗爭派」主導的所謂「民主派初選」可見,年輕人求變心切,而且已經容不下作風務實溫和的傳統泛民。然而,經過反修例的折騰,早已遍體鱗傷的香港,又能否承受得住「抗爭派」主導議會之後的「攬炒」?沒有人會想把香港送上絕路,而本應得到最多港人支持的傳統泛民,在此危急關頭,可否懸崖勒馬,不再被「抗爭派」牽着鼻子走?最能代表香港的「和理非」,又應否「含淚」過票抗爭派?

早前「民主派初選」動員61萬名選民支持。(資料圖片/廖雁雄攝)

左右夾擊,進退失卻?

民主派初選期間,不少抗爭派候選人揚言要利用初選機制踢走被他們標籤為「妥協派」的傳統泛民。他們的論述和以往狙擊傳統泛民的說法相似,不外乎批評傳統泛民在一國兩制下「苟且偷生」、無法為香港民主帶來發展,故想打破由傳統泛民主導民主發展的局面。抗爭派甚至在「勝選」記者會中聲稱,是次結果可謂民主派的「大換血」,而他們就是要推動整個陣營的「世代交替」,並將以否決《財政預算案》和「國際線」作為主要抗爭手段。

從初選結果看,抗爭派「換血」之說,的確有所「成效」。最備受矚目的,是已連任兩屆立法會議員的民主黨黃碧雲,在九龍西僅取得4,718票,喪失競逐連任資格。這對「和理非」而言可能大跌眼鏡,但對抗爭派來說肯定是意料之內——去年激進示威者「七一」衝擊立法會後,黃碧雲曾譴責「所有暴力」,自此便被抗爭勢力視為「敵人」,不時批評她在議會不夠勇武、無所作為;後來民主黨舉行內部甄選,有意挑戰黃碧雲的33歲深水埗區議員袁海文雖在「民調」遠超對手,但最終仍因「支部」和「黨團」支持不足無緣立會,結果又引發抗爭勢力不滿,一度指控民主黨「黑箱操作」;是次民主派初選論壇上,抗爭派更是連番夾擊黃碧雲,不但質疑她缺乏「抗爭意志」,更要求她高唱《願榮光歸香港》以「明志」。

民主黨黃碧雲在「民主派初選」僅取得4,718票,喪失競逐連任資格。(資料圖片/余俊亮攝)

其實,明眼人都知道,無論黃碧雲怎樣迎合抗爭勢力,也不可能突然取得他們的認可,而這場所謂民主派初選,也不過是想為銳意「踢走乜乜乜」的抗爭派黃袍加身。所以,除了黃碧雲之外,民主黨胡志偉(57歲)、涂謹申(57歲)、尹兆堅(51歲),以及公民黨郭家麒(59歲)等等被指「一把年紀」而又「不夠勇武」的傳統泛民代表,也都只在初選中排在靠後的出線位置。不過,民主黨鄺俊宇(37歲)、許智峯(38歲),以及公民黨楊岳橋(39歲)、譚文豪(45歲)、鄭達鴻(31歲),則因年齡優勢和傾向抗爭,獲得選民青睞。種種結果彷彿都在強調一種虛幻——「勇武抗爭」才是傳統泛民突圍而出的「轉型之路」。

然而,現實真的如此嗎?以「和理非」為最大群體的香港,真的要以抗爭派為主流嗎?經過反修例的折騰,早已遍體鱗傷的香港,又能否承受得住由抗爭派主導議會之後的「攬炒」?

「勇武抗爭」才是傳統泛民突圍而出的「轉型之路」?(資料圖片/梁鵬威攝)

理性務實,沒有價值?

抗爭派指控傳統泛民在民主路上「無所作為」,但事實是,如果過去的他們,未能以理性務實的態度,與特區政府及中央政府對話協商,今天香港的政制發展肯定更加微不足道。以泛民第一大黨民主黨為例,該黨候選人在選舉論壇上被攻擊得最多的,莫過於2010年核心成員何俊仁、劉慧卿及張文光為「政改方案」與時任中聯辦副主任李剛進行「破冰會談」。

事源全國人大常委會於2004年主動就《基本法》關於行政長官和立法議員的產生辦法進行釋法,把原定的「政改三步曲」增加至「五步曲」——(1)行政長官向人大常委提交檢討政改方案報告;(2)人大常委決定需否修改;(3)特區政府向立法會提出修改議案,並經全體議會三分之二多數通過;(4)行政長官同意有關議案;(5)行政長官將有關法案報請人大常委予以批准或備案——翌年,特區政府據此向立法會提交「五號政改方案」,建議先不於2007年及2008年進行雙普選,但將特首選舉委員人數由800人增加至1,600人,而立法會議席則由60席增加至70席,並分階段取消區議員委任制,但遭泛民「捆綁」反對而被否決——時任特首曾蔭權曾慨嘆,香港白白錯失大步邁進民主的機會。

到2007年,特區政府再次啟動「五步曲」,首先發表《政制發展綠皮書》,就雙普選的模式、路線圖及時間表等諮詢市民,並向人大常委提交政改報告,而人大常委則決定,香港先不於2012年實行雙普選,但同意修改行政長官和立法議員的選舉辦法,前者可於2017年舉行普選,其後全體立法會議員也可經普選產生。不過,該決定引起泛民不滿,多次發動遊行要求2012年落實雙普選。直至2009年底,曾蔭權再就政改諮詢各界,並於2010年4月公佈與被否決之「五號政改方案」極相似的「2012年政改方案」,但特首選委人數僅增至1,200人。

泛民主派因而面對抉擇究竟要循序漸進,還是原地踏步?(資料圖片/翟睿敏攝)

泛民主派因而面對抉擇——究竟要循序漸進,還是原地踏步?因為如果再次否決方案,只會令香港落實普選的時間表愈推愈遲,而當時擁有9個議席的民主黨,就是方案能否通過的關鍵。正如劉慧卿較早前接受《香港01》專訪時所言,「2012年香港政制要踏前一步、循序漸進,2017年、2020年才有得談,重點是不能讓中央有藉口放棄雙普選時間表,如果2012年什麼都否決了,中央很大機會收回時間表。」幾經掙扎後,民主黨決定與中聯辦磋商,並提出改良法案,促成直選「超級區議會」的誕生,而修正案在民主黨支持下獲立法會通過。

可以說,比起空喊「真普選」、「取消功能組別」、發起「五區補選公投」,民主黨同意政改才是邁向普選的第一步。然而,民主黨事後卻不停被主張抗爭的社民連和人民力量圍攻,指控他們「出賣香港」,導致該黨在2012年立法會選舉中慘遭滑鐵盧,只取得6個議席,與成立於2006年的公民黨並列,但民選得票卻首次被公民黨超越;不過,經過2014年的佔領運動,以及2015年的政改失敗,民主黨卻在2016年立法會選舉重奪泛民第一大黨的寶座。

劉慧卿較早前接受《香港01》專訪時所言,「如果2012年什麼都否決了,中央很大機會收回雙普選時間表。」(資料圖片/高仲明攝)

如果選民眼睛是雪亮的,民主黨當年與中聯辦的談判,究竟是幫了香港還是害了香港,相信大家心中有數。最諷刺的是,對民主黨等傳統泛民窮追猛打的抗爭派如岑敖暉及王百羽等,今天之所以有機會以區議員的身份循「超級區議會」晉身立法會抗爭,正正就是他們所指民主黨「出賣香港」的結果。更令人失望的是,民主黨主席胡志偉被質問當年的政改磋商時,竟以「未夠深思熟慮」一說,否定黨內前輩堅持理性務實推動香港政制循序漸進的努力。

無限DQ,抗爭之后?

目前,抗爭派主打否決所有政府議案、徹底癱瘓政府施政為抗爭政綱,以迫使政府在「五大訴求」等政治議題上作出讓步。岑敖暉更表明「35+議會戰線」的作用不在於議政,而是要「在香港臨死時之前再用力斬它兩刀」,藉此迫使「中央親手處決議會」,同時以「國際線」制衡中共;但在民生、經濟等議題方面,完全未見任何實質政綱。

目前,抗爭派主打否決所有政府議案、徹底癱瘓政府施政為抗爭政綱,以迫使政府在「五大訴求」等政治議題上作出讓步。(資料圖片/李澤彤攝)

然而,不論是2014年的「八三一決議」、2017年的「一地兩檢」,還是近日的「港區國安法」,都反映出北京決意對港行使全面管治權,並多次強調「一國兩制」中不能觸碰的三條紅線:「不容許任何人從事危害國家主權安全的活動、不容許挑戰中央的權力和香港基本法的權威、不容許利用香港對內地進行滲透顛覆活動。」問題是,抗爭派似乎不以為然,不但拒絕簽署承諾擁護《基本法》及效忠香港特區的確認書,甚至繼續揚言「否決議案」、「癱瘓政府」、「連線國際」等等,未知能否順利入閘參加預定9月6日舉行的立法會選舉。

但無論如何,面對抗爭力量的崛起,傳統泛民必須深刻反省——究竟是要繼續被抗爭派牽著鼻子走、為他們作嫁衣裳、一起走上葬送政治前途又攬炒香港的不歸路,還是要懸崖勒馬、挺起腰骨向抗爭說不、實事求是地改革經濟民生又推進政制向前?至於最能代表香港精神的的「和理非」,也不得不冷靜下來,理性擺脫「和勇不分」的政治綑綁伎倆,好好思考究竟我們想要一個怎樣的香港、屆時應否正如胡志偉在初選論壇這番坦言不能以政治凌駕民生的肺腑:「任何的事情,包括起醫院、起學校,我們都要反對咩?」

更多《香港01》深度報道文章︰

深度|美國「獨角獸」可變「萬億妖股」 港產電動車開花不結果?

【新冠肺炎.深度】疫情肆虐半年 為何醫護租酒店仍被拒?

【新冠肺炎.深度】抗疫政治化害港 政府需要實事求是

【立法會選舉2020.深度】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反對派」?

【港區國安法.深度】港英「政治部」怎樣運作?

桂山島填海.深度|中央出手顯港府無能 但借地建屋難解深層矛盾

港版國安法.深度|港澳「國安委」大不同——範疇更廣,職能更窄?

【港版國安法.深度】香港設國安委員會 「澳門模式」有何借鑑

【港版國安法.深度】澳門如何完成《基本法》23條立法?

港版國安法|梁美芬促盡早完成23條 不排除藉此移除「人大版」

【國歌法二讀.深度】一文看清立法之爭真假議題——偏見還是藉口?

歷史科.深度|從試題之爭思國民意識—殖民地培養了怎樣的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