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言自得】最美好的年華
他很聰明,她更聰明,但最聰明的是她的父親。畢竟全球只得兩名華人獲頒發等同數學諾貝爾獎的沃爾夫獎。第一位就是她的父親,第二位是她父親的學生丘成桐教授。那年,我隨香港科技大學前校長朱經武教授訪問加州大學聖地牙哥校區。太平洋吹來的海風習習,朱校長重臨初戀之地。他年輕時在這所大學當物理系研究生,遇到一位天才少女,她16歲便從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物理系畢業,然後來這所大學當研究生。風度翩翩的朱經武迷上了才女陳璞。才女的父親,就是百多年來華裔數學第一人陳省身教授。近世紀能夠以學養征服全世界的華人屈指可數,陳省身是表表者。
撰文︰楊志剛
陳省身的大名我聽過,知道他是數學大家,亦僅此而已,並沒深入研究他如何偉大。朱經武謙謙君子,卻有睥睨天下的眼光。朱校長言談之間默默流露出對陳省身教授的畢恭畢敬,引起我的好奇去了解這位數學偉人。偉人的足迹,引領我來到了位於天津的南開大學。因為我讀了陳省身寫的一篇文章:《我最美好的年華是在天津度過的》。
在南開大學,我直奔「省身樓」,但是未到這座數學大樓,首先看到一座白色塑像。走近一看,原來是周恩來紀念像,用漢白玉雕刻而成。台基刻着:「我是愛南開的」。我孤陋寡聞,只知道周總理曾留學法國和日本,還從野史中讀到他在當地迷倒外籍女知青,但我一直不知道他是南開傑出校友。他較陳省身早七年入南開大學;兩人分別體現了南開的教育理念:一位是以文科治國、一位是以理科強國。
南開大學創辦人嚴修先生和校長張伯苓其後資助周恩來出國留學。周在法國參加共產黨,開始全力搞革命。那是上世紀二十年代,中國共產黨還是剛剛起家,革命成功被視為癡心妄想。於是有人忠告嚴先生停止資助周恩來。嚴先生說:「人各有志」,繼續資助。如此胸襟和視野,難怪出了周恩來和陳省身。
「省身樓」是一代數學宗師葉落歸根的標誌。「在成立這座國際數學研究所時,陳省身說:一般中國人覺得我們不如外國人,所以我要把這個中心改過來,某些事情可以做得跟外國人同樣好,甚至更好。」從陳省身數學研究所沿河行十分鐘便到「寧園」,是陳省身在南開的故居。陳省身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時和愛恩斯坦相熟,後者表示做研究需要寧靜的環境,故此以「寧園」為名。但我相信這名字的另一層意義,是紀念他的愛妻鄭士寧女士。
我在參觀校史館時發現南開大學有一座「思源堂」。於二十年代獲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捐助。基金代表前來南開大學考察,但表示先要聽一節化學課講座。於是聽了化學系主任邱宗岳教授的課。聽完一節課,基金會代表激動地說:「就是在美國最好的大學,也很難聽到這樣高水平的課。」於是捐款落實了。以一節課換來一座樓的邱宗岳教授,曾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哥倫比亞大學深造,再在克拉克大學取得化學碩士和博士。
1926年日本軍艦駛入天津港,是中國內憂外患的年代,當年陳省身以15歲之齡考入南開大學。他的數學老師名叫姜立夫。這位在艱難的年代艱難的大學教授數學的老師,竟然是一位哈佛大學數學博士。他於1919年獲博士學位,隨即回國,在南開大學創辦數學系。在那個年代以哈佛大學博士身份,如留美發展,事業順利生活安穩是最起碼的囊中物。但這位老師與其他愛國青年如鄧稼先一樣,取得博士學位便馬上回到兵荒馬亂的祖國。命運的安排,陳省身成為他的學生,是班裏年紀最小成績最好的學生。其後,陳省身考入清華大學研究院,並以優異成績畢業,獲獎學金出國留學。他景仰德國一位數學大家,於是放棄美國而前赴德國,僅兩年便取得博士學位。
1937年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爆發,烽火連天,日軍在南京進行大屠殺,在天津把南開大學炸為平地,圖書資料俱成灰燼。當時身在法國研究數學的陳省身馬上啟程回國,從法國輾轉乘船到紐約,然後乘火車到溫哥華,再搭船到上海,但當地已被日軍所佔,於是改在香港下船,折騰了一個月,再赴長沙,加入由北大、清華、南開因逃避戰禍而在長沙成立的臨時大學任教。翌年日軍兵臨長沙,臨時大學遷往昆明,成為西南聯合大學。在困苦和戰爭的環境中,陳省身和來自南開的數學啟蒙老師姜立夫執教數學,學生包括楊振寧及李政道。當年南開大學和北大清華一同遷往昆明,以社會上的名望而言,南開不能與北大清華比擬,但師生的水平和思想是世界級,因為有周恩來、陳省身、姜立夫及邱宗岳等一代宗師。
朱經武在美國加州邂逅陳璞的時候,陳省身正在柏克萊任教。朱經武的研究生導師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和楊振寧相熟。陳省身知道女兒和朱經武拍拖,便找楊振寧向朱經武的導師打聽青年才俊朱經武是何等人物。楊振寧向陳省身說:「朱經武很聰明,但陳璞更聰明。」朱經武完成博士學位後前往貝爾實驗室(Bell Lab)工作。陳璞打算陪同並轉到貝爾實驗室附近的大學繼續深造。陳省身表示,既然同去,何不先結婚?於是朱經武和陳璞結婚。
朱經武搞物理、陳璞也是物理系高材生。她認為兩人都主攻物理太過單一,於是改念經濟,拿了經濟學博士。她畢業後獲美國銀行羅致,其後在美國協助創立銀行,對銀行的規管別有心得。朱經武出任科大校長,陳璞陪同來港,了解到香港銀行的法規。在初戀之地海風習習下朱校長告訴我:「我太太說:以現時的金融法規,銀行想不賺錢也很難。」那是2006年,正是銀行賺大錢的年代。兩年後,雷曼兄弟爆煲。一代天驕的人物,別具洞察。
《香港01》周報特約撰稿人楊志剛其他文章:
上文刊登於第208期《香港01》周報(2020年4月14日)《最美好的年華》。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