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重溫日本抗疫題材影視 正視疾病爭議

撰文:特約撰稿人
出版:更新:

誰也未曾預料到,2020年竟是如此開端。隨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席捲全球,各國面臨不斷瘋漲的疫情,不僅醫療資源緊張,經濟與社會也面臨停擺風險。儘管日本政府十分不情願,東京奧運會仍不得不延期。當「社交距離」與居家隔離成為新的日常,當國際局勢因疫情陷入微妙的緊張,這一幕幕意料之外的場景,卻不禁令我們回想起一些熟悉的劇情:曾經出現在日本影視與動畫作品中的許多與傳染性病毒相關的劇情,如今看來一語成讖。
撰文︰劉冉

最容易聯想到的是2018年石原聰美主演的大熱日劇《不自然死因研究所》。這部以法醫為主角的劇集中,第一集的死者高野就是因傳染病而死。劇情多次反轉,最初被認為是感情矛盾引發的毒殺,中途卻發現死者從中東地區出差歸來,實際上死於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而且,極有可能在就醫過程中將病毒傳播給其他病人。一時間,死者及其父母遭到網絡輿論的攻擊謾罵,被認定是不負責任的劊子手—這與當下許多患病者遭遇的無端污名化何其相似!然而,峰迴路轉,在法醫追查之下揭開的真相(在此不劇透),更令人驚異恐懼,也還了死者清白。當然,為追求戲劇化,劇集安排的真相,有些近似如今流行的種種陰謀論了。

不少人將病毒受害者視為假想敵,《不自然死亡研究所》描述傳染症病患及其家屬遭污名化,意味深長。(《不自然死因研究所》劇照)

在病毒來源方面與現實更為接近的,則是2009年公映的電影《感染列島》。影片中超高致死率的「新型流感病毒」在日本爆發,病人會劇烈咳嗽、七孔流血而死,且傳染性極強。妻夫木聰飾演的男主角是一位急診醫生,機緣巧合之下,他與世界衞生組織(WHO)合作追查病毒起源,最後來到東南亞一個小島,發現病毒的原初宿主是蝙蝠—這部十多年前的電影,似乎精準預言了此次席捲全球的疫情。

電影中還有一個意味深長的情節:疫情最初爆發之時,恰巧在近郊一家養雞場被查出禽流感,一時間引發口誅筆伐,場主及其家人飽受攻擊;場主本人亦心懷愧疚,最終竟在真相大白之前一刻上吊自殺。如今,來自疫情發源地的人士在國內外遭遇的無端歧視、謾罵與攻擊,程度恐怕並不亞於此。

《感染列島》中「新型流感病毒」在日本爆發,病人會劇烈咳嗽、七孔流血而死,且傳染性極強。(《感染列島》劇照)

這部影片中,關於病毒蔓延與抗擊疫情的部份科學性很高:身為WHO科研人員的女主角小林榮子,帶來了追查病毒起源與尋找治療方法的方案;在她的指揮下,醫護人員做好全副防護,醫院迅速區分了污染區與隔離區。隨着疫情蔓延、醫療資源發生擠兌,醫護人員不得不在道德困境中作出抉擇—拔掉生存機會較差的病人的呼吸機,讓給更可能活下去的病人。然而,就在女主角親手拔掉病人一線生機之後,得到呼吸機的病人也未能搶救成功。電影將女主角塑造為一個冷靜理性的形象,並借她之手「殺死」病人,似乎是在支持這種做法的正當性;然而,在現實中,醫生與政府是否背負得起這個選擇的重擔,來判斷誰才有生存的資格?

電影將女主角小林榮子(左)塑造為一個冷靜理性的形象,並借她之手「殺死」病人,似乎是在支持這種做法的正當性。(《感染列島》劇照)

或許由於烈性傳染病是一個現實感較強的末世設定,以此為背景的動畫、漫畫與輕小說作品更是層出不窮。2011年由荒木哲郎導演、大河內一樓編劇的動畫《罪惡王冠》,雖然因劇情發展過於「中二病」(想法幼稚)而遭到許多動畫愛好者嘲諷,但其基本設定卻與現實遙相呼應:公元2022年,墜落地球的隕石帶來名為「啟示錄」的太空病毒,感染者會全身結晶,晚期則粉身碎骨而死;病毒在2029年的東京爆發,死者無數,日本政府崩潰,不得不允許多國聯合部隊「GHQ」入駐維持社會秩序。東京成為疫區,病毒最初爆發的六本木堡地區則被完全封鎖,居民不允許外出。隨着劇情進展,在第二波大規模感染爆發後,GHQ控制下的臨時政府決定放棄救援疫區民眾,用機動高牆將整個區域徹底封鎖十年,甚至出動部隊掃射平民。這種「封城」舉措是一個暴政下的極端版本,但也確實令人想到過去一個月曾經發生的種種慘劇。

同樣由荒木哲郎導演、大河內一樓編劇的《甲鐵城的卡巴內瑞》,則是一部殭屍動畫。殭屍的形象很大程度上起源於人們對烈性傳染病的恐懼與污名化—患病者被視為會主動傳播、轉化病毒予健康人的「他者」,因此,不被視為人類。在這部動畫中,殭屍被稱為「卡巴內」,男主角是被殭屍咬傷後卻未變為殭屍的人類,他將自己定義為介於人類和卡巴內之間的「卡巴內瑞」。日本政府對抗卡巴內蔓延的方式,則是在各地建立「驛」並困守其中,只有巨型蒸汽裝甲列車能夠在「驛」之間來往輸送物資。這也令人想起目前紛紛斷航、在全球化時代退守孤島的各國。

《甲鐵城的卡巴內瑞》為殭屍動畫,當中的患病者被視為會主動傳播、轉化病毒予健康人的「他者」,因此,不被視為人類。(《甲鐵城的卡巴內瑞》劇照)

關於殭屍的典型作品還有2010年的動畫《學園默示錄》,在這部作品中,人們將殭屍稱為「它們」,亦即「並非我們中的一員」。用將殭屍「他者化」的方式,身為中學生的主角們才得以說服自己去殺死這些非人的生物。

對於疾病污名化的探討,也體現在2014年播出的動畫《黑色子彈》中。這部作品設定了一種被稱為「原腸生物」的寄生病毒:病原體通過血液傳染,感染者會發生DNA突變而成為兇殘的怪物。2021年,病毒突然於世界各地同時爆發,人類社會在與原腸生物的戰爭中一敗塗地,人口銳減九成,只能在僅存的狹窄空間下苟且偷生。故事的設定中,還存在一群幼年感染病毒但能夠抑制病毒表現的「受詛之子」,這些少女雖然是人類戰勝病毒的最終機會,卻也因體內帶有病毒而自出生便遭到嚴重的歧視—一如當年SARS的倖存者們至今仍遭受歧視與留有後遺症。

動畫《黑色子彈》中,一種被稱為「原腸生物」的寄生病毒:病原體通過血液傳染,感染者會發生DNA突變而成為兇殘的怪物。(《黑色子彈》劇照)

人類的敵人是病毒,但病毒是不可視的,因此影視文藝作品常常聚焦於人類之間的矛盾。遺憾的是,這恰恰反映了一部份現實—面對難以控制的局面,人們開始將無辜者乃至病毒受害者視為假想敵。病毒無法殺死作為整體的人類,但人類自身可以。

《香港01》周報特約撰稿人劉冉其他文章:

日本反戰電影能否突破局限?

日本便利店將告別24小時營業 全年無休不再?

動漫打救沉寂競技 「歌牌風潮」走向世界

日本逃離社會的百萬「家裏蹲」

社運年代遠去 日本成為不會憤怒的社會?

挖掘社會黑暗面 日系推理文學的潮起潮落

哥斯拉的前世今生 怪獸背後揭日本人恐核陰影

【平成令和】日本皇室的「厭女症」 登基儀式、繼位天皇通通無份

【專欄.東瀛物語】日本離婚文化 從緣切寺到熟年離婚、卒婚

上文刊登於第207期《香港01》周報(2020年3月30日)《日本影視中的疾病污名化》,網上標題為編輯重擬。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