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便利店將告別24小時營業 全年無休不再?

撰文:特約撰稿人
出版:更新:

新年伊始,大阪市的一位7-11連鎖便利店店主成了新聞焦點:這位名為松本實敏的店主決定於年底和元旦關店休息兩日,卻被7-11總公司宣布終止專營權,供貨也被掐斷。堅持要將小店開下去的松本店主,如今站在空蕩蕩的貨架前,期待着能夠借助媒體與法律的力量,與7-11集團戰鬥到底,進而改變日本便利店24小時全天候營業、全年無休的文化與規則。
撰文:劉冉

便利店在日本似乎是24小時營業的代名詞。不過,7-11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最早進入日本時並非24小時營業——其名稱原本就是早七點到晚十一點的意思。只是,當日本進入泡沫經濟時代,各大連鎖便利店飛速擴張,甚至達到「一街一店」的地步;隨着日本人的消費能力增長,夜晚在外娛樂應酬的時間也開始增加,於是便利店為了彼此競爭、搶佔客源,營業時間愈來愈晚,終於達到24小時全天候,並延續至今,甚至連帶着許多超市、餐廳和百貨商店也開始假日無休。

7-11最初進入日本時並非24小時營業,其名稱原本就是早七點到晚十一點的意思。(Getty Images)

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便利店,於潛移默化之間成為日本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也因為深夜時分仍守在街角而成為發生故事和製造羈絆的絕佳場合。1986年的電視劇《歡迎來到深夜》(深夜にようこそ),講述了在一家24小時便利店打工的大學生與形形色色在深夜時分出現的顧客之間的故事,這可能是便利店第一次成為日劇的主要舞台。到如今,可能絕大部份日本影視作品都少不了便利店的存在。2003年的電影《青之炎》中,便利店成為主角犯罪謀劃的重要場地;2004年的電影《誰知赤子心》中,被母親遺棄的主角兄妹常常在便利店等待免費的剩餘食物;2014年的電影《100円的愛》中,荒廢人生的女主角一子要靠在便利店打工賺錢養活自己;2016年的日劇《尼采老師》中,主角仁井智慧是一位在便利店打工的佛學院學生,故事也正是藉這一身份反差來製造笑點。

雖然便利店起源於美國,但連鎖便利店在日本的存在感和功能性遠遠強於如今美國街頭的便利店。也許這是因為注重秩序和規則、堅持「不為他人添麻煩」的日本文化製造了特別適宜連鎖便利店生存的土壤。村田沙耶香獲得第155屆芥川獎的作品《便利店人間》,某種程度上反映了這一點:女主角古倉惠子是一名36歲的未婚女性,她大學畢業後並未尋找正式工作,而是在便利店打了十八年零工,漸漸地只懂得以便利店店員的程式化面目與人交流,以至於自己的一切生活方式和身體元素都來自於便利店。作為極其安定整潔、整齊劃一和有秩序的存在,便利店成為日本社會的投射,賦予女主角「融入社會」的錯覺,她也因此不惜一切來維護便利店的秩序與規則。另外一個例子是竿尾悟的搞笑漫畫《超商無戰事》(コンビニDMZ),這部作品講的是架空戰爭世界中位於中立地帶的一家日資便利店裏發生的故事,顧客大都是各方軍事勢力的士兵和將領——哪怕在混亂戰爭時期,「日資便利店」也是不可或缺而令人安心的和平存在。

因其無處不在且客流量大,便利店成為見證人情冷暖與世間百態的理想場所。(Getty Images)

因其無處不在且客流量大,便利店成為見證人情冷暖與世間百態的理想場所。NHK的主題紀錄片欄目《紀實72小時》就曾多次將鏡頭對準便利店,例如2007年《便利店的聖誕快樂》跟蹤拍攝了茨城縣笠間市道旁的一家羅森便利店(Lawson)在聖誕節期間的三天三夜,2014年《大醫院裏的小便利店》藉由位於醫院一角的便利店見證了醫生、病患與家屬之間生與死的交錯,2015年的《夏季CM》則將攝影機架在漫展旁的便利店,藉以觀察這個世界最大的動漫同人展會中的參與者。

便利店甚至可能影響了日本一代人的生活習慣。社會學家、《下流社會》作者三浦展在《由消費社會到格差社會》一書中與著名女性主義學者上野千鶴子展開對談,討論了所謂的「便利店世代」:七十年代出生的一代人伴隨着便利店長大,也是最早開始夜晚補習的一代人;他們的生活中不再有傳統中人情味濃厚的商店街,日常所需都可以在千篇一律的連鎖便利店買到,整個購物過程可一言不發,連食物也可在便利店裏獨自站着吃完。這是喪失了溝通能力、退縮回自己的精神世界裏的一代人。

而如今,隨着日本社會老齡化加劇,許多便利店已經僱不到足夠的人手來覆蓋全部時段,店主們只能親身負責在深夜和假日時坐班,以避免遭到總公司懲罰。松本店主也是因為妻子去世後僱不到人手,才不得不開始縮短營業時間和擅自休假。此外,隨着智能手機和各類網上服務的普及,過去必須在便利店完成的諸多緊急事項——打印、傳真、提款等等——已經有了更簡便的替代方式,人們對深夜時段便利店的需求也逐漸降低。還有批評聲音認為,全天候營業的便利店在僱用當地社區員工的同時,也影響到了夜班員工的正常家庭生活,不利於社區發展。

7-11在去年年底鬆口,開始允許一部份店鋪深夜閉店。(Getty Images)

面對從業者愈來愈多的抱怨,就連日本經濟產業省也要求各大便利店總部回應加盟店的訴求。全家(FamilyMart)去年已經在部份店舖進行了縮短營業時間的嘗試,並會從今年3月開始修改合約,允許加盟店舖自行決定營業時間。羅森也於去年嘗試了深夜時段停業或採取無人售貨模式的實驗,更明確表示加盟協議並沒有強制24小時營業。7-11也在去年年底鬆口,開始允許一部份店舖深夜閉店。

也許,曾於深夜時分見證人間百態的24小時便利店,將會在不久後在日本街頭消失,也會從影視作品中逐漸淡出。沒有深夜便利店的新一代年輕人,又會成長為什麼樣子呢?

更多《香港01》周報特約撰稿人劉冉的文章:

日本家暴受害者的逃離與反抗

日本逃離社會的百萬「家裏蹲」

社運年代遠去 日本成為不會憤怒的社會?

挖掘社會黑暗面 日系推理文學的潮起潮落

哥斯拉的前世今生 怪獸背後揭日本人恐核陰影

【平成令和】日本皇室的「厭女症」 登基儀式、繼位天皇通通無份

【專欄.東瀛物語】日本離婚文化 從緣切寺到熟年離婚、卒婚

上文刊登於第197期《香港01》周報(2020年1月13日)《日本便利店將告別全天候營業》,網上標題為編輯重擬。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