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機驗身.五】資助體檢屬基本保障 政府不應等閒視之
翻查立法會當年有關立法規定年長職業司機定期驗身的動議,其中一個方案是研究如何活用醫院管理局、衞生署和勞工處等公營部門的現有設施和資源,為職業司機提供資助身體檢查服務。透過善用公營醫療體系的資源,為職業司機安排定期體檢的成本將有望進一步降低。問題是,一旦未來政府立法規定年長職業司機定期驗身,應由司機抑或營辦商承擔有關支出?
翻查2010年民主黨前立法會議員鄭家富有關立法規定年張職業司機定期驗身的動議,其中一個方案是研究如何活用公營醫療部門現有的設施和資源,例如醫院管理局、衞生署的普通科和專科門診服務,以及勞工處轄下的職業安全健康中心,為職業司機提供身體檢查服務的可行性。
針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職業司機常見疾病,其實醫管局早於2009年已設立「跨專科健康風險評估及跟進護理計劃」,主要服務對象為在公立醫院普通科求診的糖尿病和高血壓患者,以提供全面健康風險評估,協助病人控制病情。
至於勞工處轄下的職業安全健康中心,則是向患有職業病的在職人士提供治療及輔導服務的專科診所,理論上也有能力引入職業司機體檢服務。
透過善用公營醫療體系的資源,為職業司機安排定期體檢的成本將有望進一步降低。問題是,一旦未來政府立法規定年長職業司機定期驗身,應由司機抑或營辦商承擔有關支出?
陸路交通運輸業大聯盟召集人、香港落馬洲中港貨運聯會主席蔣志偉認為,在現時陸路運輸行業普遍不景氣下,職業司機的收入水平已較往年大幅下降,若要司機自行承擔每年驗身的開支,會直接加重其財政負擔,最終只會驅使司機長時間投身工作「搏殺」確保收入,進而損害健康,無疑是個惡性循環。
在英美等地,職業司機的定期身體檢查費用主要由營辦商或商會支付。蔣志偉雖認為營辦商身為僱主,有一定程度責任為轄下司機支付驗身開支,但在本港人口急劇老化、從業員驗身需求大增下,營辦商的營運成本或會隨着年老職業司機人數增加而大幅上升,長遠亦不利業界經營,「未來如果要立法(規定年長職業司機定期驗身),我們期望可以制訂一個較平衡的方案,由政府、業界和司機三方共同承擔驗身開支,以最少的成本推動整個政策。」
政府資助司機驗身 利多於弊
對於政府應否資助全港年長職業司機進行年度驗身,坊間對此意見不一。前立法會醫學界議員梁家騮早年曾經質疑,若貿然將職業司機體檢服務納入公營醫療體系,會進一步延長整體服務輪候時間,反而會對職業司機構成不便;過往亦有論者指,此舉等同以公帑補貼特定行業經營,或有厚之薄彼之嫌。
惟近年長者職業司機因過勞或病發造成交通意外時有發生,已經明顯威脅公眾安全。參閱運輸署數字,2018年全港每日平均有1,198.4萬人次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當中過半即623萬人次是乘搭的士、小巴、巴士等陸路集體運輸工具,由此可見,政府資助全港年長職業司機定期驗身,絕對是應有之義。
早於1996年,台灣政府已經實施「全民健康保險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當地成年居民每隔三年可到公立醫院接受一次免費身體檢查,而當地企業每年也會獲政府發放部份或全額資助,以支付僱員到指定公私營醫療機構接受進階「特殊健康檢查」的費用(額外檢查項目費用須由僱員自付),確保在職人士獲充足體檢保障之餘,亦減輕業界為員工支付驗身開支的經濟負擔,可謂雙贏。
自由黨航運交通界立法會議員易志明認同,資助年長職業司機驗身是其中一種不可或缺的基層健康保障,強調只要事前做好預防,職業司機因病引發車禍所造成的社會成本將有望大大降低,長遠對司機、業界以致整體大眾均利多於弊,「無人想看到公共交通工具變成『殺人機器』,要杜絕長者司機車禍風險,不能只靠業界或工會各自努力,政府參與更是必不可少。」
本港職業司機體檢制度改革多年未被運輸當局提上日程,是導致銀髮司機意外數字激增的元兇。職業司機作為本港陸路集體運輸的第一線,每日載客量數以百萬計,責任重大,香港的司機體檢制度亦是時候循序漸進改革,才能使司機工作安心、市民出行放心。
繼續閱讀:
【司機驗身.一】銀髮司機成馬路炸彈 車禍宗數五年升3倍【司機驗身.二】運輸業勞動條件惡劣 從業員過勞致隱疾纏身【司機驗身.三】運輸署驗身續牌多漏洞 改革只聞樓梯響【司機驗身.四】政府資助體檢零進展 原因竟然係......
上文節錄自第167期《香港01》周報(2019年6月17日)《保障銀髮司機 由資助在職驗身開始》。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