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規三部曲】組屋設計以人為本 劉太格:一扇門一面牆都考究

撰文:周嘉俊
出版:更新:

近期,無論是馬灣珀麗灣削減巴士班次,抑或元朗17億元朗天價行人天橋,似乎都反映香港的社區規劃不符居民期望。新加坡城市規劃一向以「以人為本」著稱,無論從組屋單位設計,至社區規劃,均進行了大量研究,目的是令規劃尊重人的生活。那麼,新加坡又如何做到「以人為本」?

年屆八十的劉太格多年來堅持科學化調研,設計出貼合國民生活的社區。(羅君豪攝)

劉太格:規劃要尊重人的生活

「新加坡規劃之父」、劉太格曾經表示,城市的主體是人,規劃時應充分考慮居民各種基本需求,不能一味講創新。他在接受《香港01》專訪時提到,無論在組屋設計,以至組屋區規劃,都是以「以人為本」為規劃指導思想。

談到組屋設計,劉太格向我們舉了幾個例子。他稱早期新加坡組屋的一房式組屋只有24平方米(約258平方呎),但後來居民反映24平方米太小,他便着手畫傢俬佈局,先了解居民「需要多少面積做床、做廚房,然後把傢俬佈局畫好,就跟政府說24(平方)米不行,要36(平方)米,所以新加坡現在的一房式,在我的時代,是從24(平方)米改到36(平方)米。」

另一個組屋設計的有趣例子,則與門口有關。他用紙、筆畫出一個三房式單位平面圖,然後向記者解釋,「為什麼大門一定要在旁邊?因為不論是華人還是基督徒,他們都想把神位面對大門……(同時也)不會看到廚房的亂七八糟。」

劉太格稱,「以人為本」即是以尊重人的生活為基礎,在組屋的設計及社區規劃都能體現。(羅君豪攝)

種種細節,都是根據研究結果得出的方案。另外,室內的窗離側面牆至少一米,劉太格解釋,「因為如果沒有隔開的話,這邊講的話鄰居完全可以聽到,後來找聲響學家研究一下,說如果這邊(側面牆與窗之間)有一米,他們(鄰居)講的話我這邊聽不到。」

「你看這個圖本身看起來就幾條線,背後我們是做了這麼多研究。」劉太格自豪地說,「這個要表揚我自己,問題來了以後,我就很認真地去研究。」

住宅不只可居 還要宜居

為了促進鄰舍關係,劉太格採用了組團設計,即在衛星鎮下再細分的小區。不過,組團不能太大,否則難以建立鄰舍關係,「後來經過研究,就發現最理想的是,把他們放在3至4公頃的土地上。」劉太格稱。除此之外,每座組屋都會有一定比例的非華人,並有減少彼此文化衝突的政策,藉此促進社會種族共融。

新加坡以人為本的規劃,也可以體現於組屋區環境規劃上。「我們建屋發展局不是只提供住宅,是提供生活方式、宜居生活。」劉太格稱,在衛星鎮開發中,住宅用地佔45%,其他用地則配套給商業、運動場、公園、交通車站等等,「我們做規劃的基本目的,是要滿足居民生活的基本要求。」

建屋發展局除了興建組屋外,還會興建配套設施,為居民提供宜居生活。(羅君豪攝)

劉太格去年創辦了設計諮詢公司「墨睿」,該公司主任規劃師黃啟中帶我們走到大巴窯區,它是新加坡第二個發展的衛星鎮,劉太格參與了該區規劃。黃啟中稱,當年規劃時想推進步行為主的社區,鎮中心範圍內沒有大型馬路。在中心有一個購物商場,內有理髮廳、食肆、服裝店等店舖,情況有點像香港屋邨商場,不過未有被大型連鎖店壟斷,仍有多元化特色小店。他解釋,這些店面都是向建屋發展局而非開發商租的,政府會控制租金及店舖性質,不會讓大品牌進駐,「一定要有銀行、超市,確保一定的數量,包括我們所謂的coffee shop,他(政府)會控制每個層面的商業中心,一定要有什麼東西在裏面。」

鎮中心的交通四通八達,有21條巴士線途經,是新加坡首個連接地鐵的冷氣巴士轉運站,地面下便是大巴窯地鐵站。這種安排方便居民轉車時購買生活必需品,「當時聘請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來探討人們的生活習慣,所以一般人在放工後,想買日常用品再回家,所以為何他結合地鐵站和巴士(站)。」

因此,愈靠近衛星鎮的中央,地段價值就愈高,但包圍鎮中心的都以組屋為主,較富裕的階層居住的私人樓則在衛星鎮外圍,這種安排也是經過規劃。現時榜鵝跟盛港兩個新鎮,依然保留將交通樞紐和商場二合為一的模式。黃啟中指這跟外國情況不同,「愈是收入不是很高的,都盡量聚集在正中心周邊,因為他們步行就可以到買東西的地方,有錢的有車嘛,他們就可以住得比較遠。」

由發展中地區變成為全球最佳規劃城市,新加坡只用了50年。(羅君豪攝)

新加坡通過50年時間,由發展中地區搖身一變成為全球最佳規劃城市,有賴劉太格多年來不斷組織專家透過研究解決問題,並把理念落實到規劃中。「比如說社會學,我當時在最高峰有12位擁有博士學位的社會學家在幫我做研究,研究之後的成果就用在下一輪的規劃,這麼連續20年,我個人學到多少東西。」

劉太格稱新加坡政府給予他一個「都市實驗室」,如今看來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實驗。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牽頭的「土地大辯論」公眾諮詢進入尾聲,然而,各界討論大多集中於各執一詞的「如何覓地」,而非更加關鍵的「如何用地」,即對土地分配仍然缺乏規劃、對城市規劃仍然缺乏願景。《香港01》特此策劃「城規三部曲」系列深度報道,先後到訪新加坡、上海和深圳,探討當地城規建設經驗,冀為我們未來的城市面貌帶來一些想像和啟示。

《香港01》周報【城規三部曲.新加坡】系列文章:

【片】點解新加坡可以人人住大屋?因為有規劃三寶!新加坡土地利用的魔法——地圖小不點規劃大格局【專訪】新加坡規劃之父劉太格:香港不缺地,缺規劃【專訪】劉太格談短期規劃:再多火雞也不會變孔雀【專訪】伍美琴新加坡取經:環境體現人人活得有尊嚴千呎組屋售百多萬 星洲學者:政府無償為民安居新加坡組屋模式是出路?香港學者:置業非唯一選擇星民間團體推動「參與式規劃」:每個居民都是專家香港民間規劃方案屢觸礁 推動變革建立互信

上文節錄自第124期《香港01》周報(2018年8月13日)《住屋設計「以人為本」 一扇門一面牆都考究》。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

【城規三部曲.上海篇】系列相關文章:

上海堅持多中心 網絡化 對香港有何啟示?(上)上海堅持多中心 網絡化 對香港有何啟示?(下)拋下一個「怕」字 開拓浦東廿年打造另一個上海上海釘子戶維權15年 城市發展為誰服務?從大拆大建到社區微更新 上海舊城新貌變奏曲中國大城市規劃思維有誤 專家:規劃不當致城市病【片】強拆時代已經過去 土地用途更新應更人性化

【城規三部曲.深圳篇】系列相關文章:

深圳規劃構建經濟奇蹟 香港錯失了什麼?深圳人多不阻高速發展 全因每五年一次規劃?香港可參考深圳多中心 再造一個中央商業區嗎?深圳如何醫治城市病 給市民留一點綠40年前的深圳 沒有錢下殺出一條血路十年規劃 十年建設 打造超級中心福田看《深圳2035》如何修正執行上的錯來了,就是深圳人嗎?深圳另一面 城中村打破城市單一價值從推倒重建到綜合整治 資本進城中村是隱性驅逐?走出城中村才是深圳人? 城市不能只有高端人才香港能否對大灣區「長期打算 充分利用」?【片】金鐘站逼到暈 效法深圳多城市中心有無得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