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上】港機遇不足 劉鳴煒籲放眼內地及海外:唔買都睇吓

撰文:羅嘉凝
出版:更新:

查探身邊青年對劉鳴煒的印象,他們未必說得出他是華人置業集團主席或前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只知道他是「離地的富家子」、「不知民間疾苦」、「叫大家不去日本旅行就可以買到樓的傻人」。劉鳴煒卻說,這是在港參與公共事務的人必然面對的事,「我大可以很舒服坐在沙發上,很快就過一天」,但政府3年前委任他做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他覺得或可改變現狀,即使被人罵,亦很值得。

在他的青年智庫「MWYO」辦公室內,他的座位好像課室中的老師位。(吳鍾坤攝)

大學畢業生與高薪職位增幅不相稱

現時他是青年發展委員會副主席,他指大學畢業生數目不斷增加,但高薪職位沒隨之增長,低薪基層職位空缺有一大堆,但大學畢業生不欲填補那些空缺,職場現實與學生期望持續有落差。「太多overqualified的人去爭太少他們認為合理的工作。」他指西方國家青年亦面對同樣情況,他們有政府補貼,但西方政府亦苦無解決良策。

我看過全世界不同政府、智庫研究,無人有魔術棒解決這個問題,所以說,醒目的話就不應碰這個題目,(青年發展)委員會亦不應碰這個課題,如果你要行精面,不要在這觸及太多,因為解決不來。
0

籲青年嘗試走出去

劉鳴煒拋出一個「精面」的對策就是希望青年放眼內地及海外機遇,並套用街市阿嬸那句話叫青年「唔買都睇吓!」但青年要到海外發展,他認為居留權和簽證是一大阻礙,例如到歐盟地區工作,僱主要證明當地聘請不到這類人才,「一般香港人有何優勢?他們去歐盟地區,有什麼技能是當地沒有的呢?難道是講廣東話?」所以他建議青年參加交流團、實習團,看看內地工作或升學情況,甚至整個商界亦應去了解內地或海外機遇。

有三個方法,一是狂派錢,永久性資助所有人每月兩萬元,但政府很快會破產;二是有一日有人發明魔術棒把事情解決;三是青年走出去。
0

早前港鐵主席馬時亨接受訪問時,叫青年去大陸買樓,每天搭高鐵返港工作,惹來青年狠批,當全球各地均設法留住青年時,香港卻趕青年走。劉鳴煒反駁,談留住青年的是國家層面,「倫敦青年會否死板得只留在倫敦,不願去曼徹斯特、蘇格蘭工作或居住?紐約青年會否死板地只留在紐約?香港是很特殊,有人認為香港是一個(獨特)地方,但這個地方的機遇確實無法滿足這裏所有人,你可以死板地選擇留下,政府亦絕對有責任搞好此地,但眼見是無論搞得多好,亦無法滿足到(現實需要)。」

對比本港與外國青年的分別,劉鳴煒指,外國青年同樣面對貧富懸殊、教育參差、探索人生方向等問題,但外國青年眼中機遇是5,000萬人口的地方,蘇格蘭人願搬到倫敦居住及工作,甚至到歐洲其他地方工作,他們的活動範圍不止於本土,而香港青年卻一般將活動範圍局限在香港。

「MWYO」的員工全是年輕一輩,劉鳴煒亦是受同事(左)影響而改用Instagram。(吳鍾坤攝)

看大灣區機遇需考量細節

早前兩位資深教育工作者何漢權和邱國光撰寫的《香港青年政策何去何從》,提到因應「一帶一路」帶來的機遇學習外語、走出香港,以及鼓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嶄新發展。

講大灣區與一帶一路的有兩種人,一是想呃你,即是呃全香港青年,一是太坦白跟你說。
0

劉鳴煒同樣鼓勵青年走出去,但他卻進一步指出,「呃你的人」會集中講宏觀層面,只標題式提到生產總值、失業率、企業增長數字等,但關鍵是細節上有什麼工種適合香港青年,倡議港青到大灣區工作的人有責任講清楚細節。

他向上述書籍作者拋出一堆問題:假設有100位中文大學、香港大學、科技大學的商學系、電腦系或工程系畢業生,北上又可做甚麼工作?假如你兒子是港大商科畢業,已得到高盛聘書,月薪六七萬港元,你會叫他做高盛抑或去前海做金融?一個畢業生在本港廣告公司找到工作,月薪萬五六港元,在大灣區的廣告創意相關職位的起薪點又是多少?

【 專訪.下】社會思維懶惰只懂罵政府 劉鳴煒指教育屬全城運動

劉鳴煒多次強調,內地有機遇,但並非所有香港青年均適合到內地發展。(吳鍾坤攝)

記者將劉鳴煒的問題,逐一向書本作者何漢權查詢。何漢權回應,如果青年只關注北上工作的起薪點,這就是「目光如豆」,重申整個大灣區幅員廣闊,有無限可能性,勸香港青年不要只問人工,可賺到多少月薪全看青年的造化,最重要是要有樂觀奮鬥思維和逆境求生的鬥志。至於要選擇留港做高盛抑或到內地其他城市發展,何漢權認為兩者皆可,這視乎個人性格及對內地發展是否有信心,若他是青年,就會放眼區內其他城市工作。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早前亦曾表示,整個大灣區都是青年的新跑道,期間亦沒提到具體細節,是否又算「呃人」呢?劉鳴煒認為,政府正等待國家公布細節,相信適時可作澄清,政府總不能等到一切已成熟才作宣傳,他認為青年最重要是持開放積極的態度,今天的大灣區亦未必有很多適合主流香港青年興趣及工資期望的工作,但他相信內地工資遲早會與香港看齊。

不理會網民、政客責罵

但劉鳴煒又拋出一條自言「不是那麼多人敢告訴你,但我夠膽講」的問題:香港大學生在內地市場有多少競爭力?他相信,若一位港大商科畢業生與一位清華大學商科畢業生,同時到中國銀行北京總行求職,很大機會是清華畢業生獲聘,所以現時要提出的問題是如何令本港大學畢業生跑贏或者是接近清華學生。

他提出很多問題,今天未有答案,他只希望有朝一日,北上發展不是異數,而是一個很普遍的選項,「猶如你去中環或者新加坡工作」。但他多次強調並非每個青年均適合北上發展,青年要自行衡量北上的優勢與代價,自己為決定責任。

但在現時政治氣候下,提議青年北上發展,易遭受抨擊,但劉鳴煒不以為然。他表明,從不理會兩類批評,一是網民的隨意責罵,因不知他們是否香港人,二是政客,他甚至自詡是一個很好的「政治靶」,「別人要交數,要鬧就鬧」。假若是老師、社工、僱主、家長或本地青年的批評,他樂意去反思,但他指批評只屬人身攻擊,講不出他實質錯處。

上文節錄自第115期《香港01》周報(2018年6月11日)《年輕人難上流 倡「走出去」謀發展 劉鳴煒:內地機遇「唔買都睇吓」》。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