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下】社會思維懶惰只懂罵政府 劉鳴煒指教育屬全城運動
劉鳴煒最近由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一職退下來,轉為青年發展委員會副主席,原本的主席辦公室重新定位成青年智庫,正式命名為「MWYO」。他想「去劉鳴煒化」,卻捨不得「MWYO」這個在內部已用了3年多的名字,有同事打趣提議將此名解作Mother Wants Your Opinion,「我幾喜歡,想過整一個師奶影子做logo,但效果不美觀,於是用了現在的設計。」
偏好「非典型」員工
訪問當天所見,辦公室有兩排長枱,坐了十多位同事,劉鳴煒的座位像班房裏的老師位,可望到各個員工。員工看來很年輕,劉鳴煒說撇除他本人是37歲,員工平均年齡是25歲,12個員工有前政務主任、前執業律師、前青年工作者,他形容該處的員工履歷均不會太過「典型」,因為他喜歡「非典型」。
你本來在律師樓做律師,在政府做政務主任,你加入我們機構前已跳出『舒適區』,代表你對事業有好奇、敢嘗試。傳統典型想法幫不到我們,我們做的是嘗試、突破、創新,你一個商科畢業,在銀行界打滾10年,過去有多創新、冒險,我有問號,而我做這類工作,需要比較活潑和破格的人。
若論破格、非典型,劉鳴煒可算是個代表。一個全城皆識的富二代,自小讀國際學校,沒經過主流教育制度洗禮,之後負笈英國,倫敦國王學院博士畢業,曾在倫敦高盛打工,做過小型飛機教練,回港接手家族生意。突然一個華麗轉身,竟做了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
市民罵政府因為思維懶惰
談到青年議題,他多次強調教育問題屬重中之重,但教育問題牽涉家長、學校、政府和社會。單是要提高職業訓練課程認受性,除了要呼籲家長放手讓青年投身喜歡行業,子女不止升讀大學一條路外,更要讓僱主別盲目偏好大學畢業求職者。
我覺得很多人思維上懶惰,只識手指指罵政府,因為鬧人容易,其實即使真正嘗試改善問題,局方聽你說改,校長是否會改呢?家長又會否願意改呢?你要嘗試說服其他持份者,可以想像這問題很大,簡直變成全城運動。
另一方面,他指青年選科、選職業很現實,會考慮到起薪點及之後的人工增幅,「如果畢業五年,月薪仍是萬三、萬四元,那個行業基本上是趕客。」根據教資會數據,2015/16學年教資會資助全日制課程學士學位畢業生平均月薪約19,000元。按學科劃分,最高是醫科、牙科和護理科畢業生,月薪約34,000元,最低是文科和人文科學科畢業生,月薪約15,750元。
【 專訪.上】港機遇不足 劉鳴煒籲放眼內地及海外:唔買都睇吓
選科前要認清社會的殘酷
文科畢業生薪酬走勢偏軟,而各學系畢業生薪酬分佈,則關乎到本港整個經濟規劃,他笑言「醒目就不會觸及這題目,因為問題幾乎解決不到,全世界西方政府亦無方法去解決職場結構的問題,英美法德亦如是。」
但他希望,社會要改變青年修讀科目與職業必須相關的觀念。他提到以前在英國高盛任職時,只有少於三分之一的同事本科是讀金融,他是法律系出身,其餘有生物系、化學系、希臘拉丁語系,「為何香港不可能像高盛呢?這是值得問的。」
要改變學生、家長及社會對修讀科目的固有價值,他指短則需時5年、長則15年。所以他表明,青年若要在大學修讀哲學系,要作好思想準備:接受將來僱主很殘酷,未必接受到哲學系畢業生,「讀完後不要『賴』社會、『賴』我,大家事先聲明,若大家一早知(代價)仍然去做,我會說『祝你好運』。」這樣會否太刻薄?「我還會多說一句『加油』。」
上文節錄自第115期《香港01》周報(2018年6月11日)《年輕人難上流 倡「走出去」謀發展 劉鳴煒:內地機遇「唔買都睇吓」》。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