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志銘新書多角度看劉家良功夫電影 比較劉與成龍洪金寶拍攝手法

撰文:賴家俊
出版:更新:

著名功夫電影導演、洪拳宗師劉家良(1934-2013)師傅已離開我們快將十年,然而多年來學界都沒有一本專書,研究他的電影對功夫武藝的貢獻。有見及此,香港文化研究學者彭志銘聯同鄭政恆合著新書《左文右武中師父 :劉家良功夫電影研究》,開蓽路藍縷之功,以文化研究多面向角度,探討劉家良功夫電影及其貢獻。

劉家良師傅(1934年7月28日—2013年6月25日)祖籍廣東新會,童年在廣州成長。他自九歲開始便追隨劉湛學武,劉湛乃黃飛鴻弟子林世榮的嫡傳弟子,家學淵源甚深。(資料圖片)

彭志銘向【武備志】表示,他是劉家良半個徒弟,是劉家班成員。彭志銘自幼學習洪拳,他在七十年代曾在邵氏片場擔任劉家良數部電影場記,二人關係親密,眼見劉家良離世後,至今未有一本著作能以劉師傅為專題來研究他的功夫電影,這與師傅對業界所作貢獻不成正比,因此多年來已立志出研究專書,今年終如願出版這本研究。

新書以《左文右武中師父 :劉家良功夫電影研究》為名,彭志銘表示這本著作既談電影,亦論功夫,而研究功夫不一定是指打,亦可以包括功夫文化,因此以「左文右武」為開首命名。

彭志銘、鄭政恆《左文右武中師父 :劉家良功夫電影研究》

「我們常說武術,北方人以前一直叫『武藝』,南方人卻叫『功夫』,在孫中山年代才開始叫『國術』,功夫武藝其實包含很多傳統文化,例如中國人俾禮,是左掌右拳,為何不是倒轉?這便與中國傳統武藝文化有關,我在這本書中會探討不少文化課題。」

劉家良早於擔任張徹導演武術指導時,便已參與了《洪拳小子》、《洪拳與詠春》等有關洪拳的電影作品;及後出任導演時,更拍了多套膾炙人口的洪拳電影,對洪拳在香港傳播影響極大,讓七十年代初洪拳成為香港武林主流,多人學習洪拳,對電影和武林發展貢獻良多。

香港文化研究學者彭志銘(圖)聯同鄭政恆合著新書《左文右武中師父 :劉家良功夫電影研究》(資料圖片)。

彭志銘表示這次他會從文化研究角度的方法論入手,不會只是單一講電影或功夫武藝,而是以多角度涵蓋電影背後蘊藏的文化信息:劉家良電影曾出現武館舞獅,又曾出現廣州搶花炮風俗,這些電影如何反映嶺南民俗學?例如《御貓三戲錦毛鼠》這作品,文本便是來自中國傳統文學《七俠五義》,劉家良電影與文學關係又如何?為了更立體了解劉家良功夫電影特點,彭志銘特別用了一些篇幅,將劉師傅的拍攝技巧,與成龍、洪金寶及袁和平幾位在京戲班出身的武指作品,在拍攝手法上加以比較。

【延伸閱讀:【瘋猴】劉家良功夫片代表作 以猴拳力證北派武術非花架子

最難得的,是彭志銘為了這次研究,兩次拜訪與劉家良合作無間的電影編劇倪匡,由這位參與劉師傅八成電影編劇工作的文化巨匠,談談與劉家良合作的點滴。

「除了電影內容的研究外,書中也滲到一些關於拍戲的策略,劉家良電影如何去做市場推廣?希望讓讀者更立體認識香港電影。」

他表示,希望自己與鄭政恆的研究成果,能讓更多人認識劉家良電影當中的文化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