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良作品展︱《武館》四十週年 電影人談劉家良電影︱武編周記
大家好!我是編輯K。已故著名動作電影導演劉家良的傑作展現已展開,七八月期間讓一眾影迷可以在大銀幕重溫多套劉家良參與製作的經典作品。編輯K觀賞了《武館》和《御貓三戲錦毛鼠》兩套作品,兩套作品均設有映後座談會,由主持帶領當年參演的演員或幕後人員分享拍攝點滴,本文是筆者在《武館》映後座談會的筆記。
1981年上映的《武館》是當年十大賣座電影之一,由劉家良導演、倪匡編劇、劉家輝、麥德羅、王龍威和惠英雄聯合主演。故事圍繞武館間的衝突而展開,影片一開始劉家良便親自亮相,講解傳統武館醒獅文化,片中多次出現武館間的禮儀文化,全片高潮則是由劉家輝與飾演北方武師的王龍威於窄巷一場精彩決戰,在劉家良師父的精心設計下,他們兩人將各派國術的特色表露無遺。
【延伸閱讀】
是次座談會由導演舒琪主持、出席者有《武館》演員麥德羅、王龍威和當年劉家班一眾武師包括現任香港特技人工會秘書長吳育樞、劉家良弟子何麥等人。
麥德羅憶述《武館》是他首次與劉家良合作作品,在拍攝前麥德羅除了是聞名香港的舞王外,也習了多年國術,曾打過三場修頓散打賽並奪金,亦是70年代末南華會柔道比賽冠軍。他笑言當年拍動作電影,一眾演員要在廠「格三星」鍛鍊,而拍攝《武館》各場景中,則以他被縛手開打一場最難拍。而影片甫開場百人舞獅場面,有過百武師參與,前後拍了三十個工作天,這是現在港產片片商不會願意投資。
與同期動作電影導演相比,王龍威以「硬橋硬馬」來概括劉家良的電影風格。他指出劉家良拍動作片不校格(編按,指用常用的一分鐘24格菲林拍攝,「校格」指一分鐘用多於或少於24格的菲林來拍攝,用來播放快動作或慢動作),卻要演員打到像校格似的(快慢速度收放要自然),所以演員拍攝得極辛苦,但拍出來的效果卻很好,打出來的質感與校快格的質感不同。吳育樞補充,劉家良有時親自落場打,因為他打得太快,反而要校快些,以便播出時動作看上去慢一點。
相較其他動作導演,演員可能輕輕觸到「下把位」對手便立馬倒地,演員便繼續去打下一個對手,王龍威憶述劉家良特別注動每個演員要十分清楚打好一個動作,很明確看到身體接觸才滿意收貨。而且劉家良喜以一個長軌一鏡落來拍攝,演員未必要好打得,但要有體能有好記性,可以一鏡過打出一個長動作。
吳育樞提到,當年邵氏廠景沒有冷氣,而當年菲林感光度要用極光極熱電影燈打光,所以現場環境溫度極高,拍動作電影要NG其實十分辛苦,對演員體能要求極高,王龍威笑言曾試過NG六十多次一個動作鏡頭。有與會者憶述,劉家輝拍《搭棚大師》時,便曾試過拍到中暑。
導演舒琪概括他怎樣看劉家良的電影風格。其一,與同期邵氏其他商業片比較,劉家良的作品甚少血腥情節,不會見到打婦孺,而且不會有摧殘人體為娛樂、把武師扔枱角扔糖膠玻璃的情節(有與會者和應劉家良拍攝從不虐待武師);其二,與後來洪金寶、成龍和徐克的風格不同,很多導演是靠一個大貨倉內不斷轉換場景和不斷出現道具來保持打鬥長度,而以《武館》最尾一幕巷戰為例,劉家良卻透過動作巧妙設計和極準確分鏡安排,做出一個單一環境零道具長時間打鬥場景,這是後來作品少見,劉家良十分懂得將電影結合功夫,以闊銀幕呈現畫面。吳育樞補充,動作場面愈少場景愈少道具,其實愈難拍,很考導演功力,現在其實仍有不少動作導演參考了《武館》概念來拍攝巷戰。
劉家良功夫電影特別注重武術文化,不是一味只有打,經常帶出武人間的禮儀和功夫背後的文化,例如《武館》甫開始便交代武館間舞獅有怎麼規矩,戲中亦提到腰帶打結的不同位置代表怎麼身份。王龍威表示,劉家良特別注重講武德,就算正邪對決亦很少有打死人的場面,很多時都是講和收場;而舒琪表示劉家良很注重帶出「武術是做怎麼」這個信息,不是一味的角力打鬥,這是他作品超愈其他功夫片的地方。
這次電影展部份影後座談會,讀者可在「鮮浪潮」Facebook專頁重溫,【武備志】稍後亦會有王龍威的專訪。
【電影展詳情】
名稱:「鮮浪潮」焦點影人系列:銅橋鐵馬 剛柔逼直 - 劉家良傑作展
日期:即日至8/8/2021
放映作品:
《長輩》、《爛頭何》、《醉拳II》、《蠍子戰士》、《武館》、《中華丈夫》、《醉馬騮 》、《瘋猴》、《洪熙官》等劉家良參與作品。
詳情:鮮浪潮 Facebook專頁
你知道日本弓道中的「射法八節」嗎?點擊圖片觀看說明:
你一定好奇的「印度八大兵器」,點擊圖片觀看文字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