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槍法】被戚繼光譽為合天下槍法大成 由女性打出名堂的武技
受戲曲小說影響,每逢提起楊家槍法,就必然想到楊家將、穆桂英。事實上,中國的確存在過一門楊家槍法,它亦確實是由女性打出名堂。不過那人並不是穆桂英,而是紅袄軍領袖楊妙真。
今天【武備志】就向大家淺介一下真正的楊家梨花槍。
延伸閱讀
天下咸尚之
大槍素來是戰場上的重要兵器,尤以唐宋年間發展最快。當時各地都出現了不同的槍術流派,包括東路槍手、河東槍法、張家槍法、朱家槍法等,其中名頭最響的便屬楊家梨花槍。明代將領戚繼光便曾經寫道:
夫長槍之法始於楊氏,謂之曰「梨花」,天下咸尚之
——戚繼光《紀效新書》卷十 <長槍總說>
也就是說楊氏梨花槍囊括了當時的槍法精要,其影響力之大可見一斑。按現時的文獻考證,楊氏梨花槍出自山東益都人楊妙真。他的兄長楊安兒本是金國防御使,後來因蒙古南侵而奉命戍邊。結果楊安兒卻在中途逃回山東,並乘機舉兵抗金。由於這種民變軍隊多以紅衣為記,故被稱為紅袄軍。
【點擊圖片,觀看戚繼光畫像並了解《紀效新書》部份內容】
南宋嘉定八年(1215年),楊安兒被金兵擊敗,墜海身亡。其妹楊妙真遂率餘部轉戰各地,並與另一名紅祅軍將領李全相遇,兩人結成夫妻。此後楊真妙繼續與李全抗擊金兵,後者更被南宋朝廷封為保寧軍節度使、京都路鎮撫副使。
然而在寶慶二年(1226年),李全被蒙古軍圍困在青州,最終選擇了投降敵陣,更帶兵攻打南宋,並在揚州兵敗被殺。楊妙真聞訊後知道大勢已去,便留下了一句:
二十年梨花槍,天下無敵手,今事勢已去,撐柱不行
——《宋史記事本末》卷八十七
而這句說話,就成為了楊家槍法在史上的第一個記錄。問題是:上述這大段歷史背景,與楊家槍法在後世的影響力有何關係?
融合與發展
首先,假設「二十年梨花槍」一話並沒有誇飾,那楊妙真便是在起兵之初便懂得梨花槍法。以她當時大概二十歲的年紀,實在很難憑個人力量就創出一套完整的槍法體系。故此有理由相信,楊氏梨花槍是楊妙真的祖傳武藝。或早在楊妙真之前,梨花槍法便已經相當成熟。簡言之,楊氏梨花槍並不是由楊妙真一人所獨創。
而按其他資料記載,楊妙真的夫婿李全也是一名懂武之人,據聞他「弓馬驕捷,能運鐵槍」。坊間甚傳言他們兩人在成婚前夕,曾經展開過一場激烈對決。所以後來楊妙真留下的梨花槍法,極有可能是揉合了李全的武藝,再加上在戰場多年的搏鬥經驗而成。
另一方面,楊妙真夫婦長年南征北討,亦使到這套槍法隨著軍旅流散各地,並在楊妙真歸隱後繼續傳承下去,最終在二百年後的明初成為了槍法大戶。可以說,假若沒有駁雜的歷史背景與演變路向,楊家梨花槍很難會發展出這等程度的技術。
延伸閱讀
梨花擺頭
可惜的是,及至明代中葉時期,楊家梨花槍已經基本上在民間失傳。惟獨少部分軍方將領及武術家,依然對之有所研究。戚繼光創編的「槍法二十四勢」,便吸收了不少楊家槍法的精華。
至於另一位明代武術名家程宗猷,亦非常欣賞楊家梨花槍法。他曾在其著作《秘本長槍法圖說》中,解釋過「梨花」之意:
先有槍圈為母,後有封閉捉拿,拿槍救護,名曰『梨花擺頭』……你攔槍還槍(花槍),我梨花槍圈裡札你。你拿槍還槍,我拿槍。我梨花槍圈外札你,你攔槍還槍,我拿槍(梨花擺頭)
——《秘本長槍法圖說》八槍母
按照這種解讀方法,「梨花」其實是一種反擊的劃圈方法。例如當對手札槍時,我就劃一個圈錯開他的攻擊,然後在外沿的位置順勢反擊。戚繼光曾形容楊家槍法「有虛實,有奇正……其勢險,其節短」,大底就是描繪梨花槍的反擊方法。
【《秘本長槍法圖說》內有一套名為「槍勢十八式」打法,點擊圖片觀看當中部份招式】
值得留意的是,雖然楊家槍在當時仍然備受推崇,但武術界亦已經出現了不同批評聲音。戚繼光就出過「楊家槍之弊」在於「身步齊進」、「單手一槍」,即吳殳在《無隱錄》中所批評的以單手將槍身完全送出之「單手殺」(吳殳此語乃批評馬家槍法)。事實上,吳殳對楊家槍法亦有作出批評,他認為:
楊家之法,專為行陣粗人,故槍身加長,槍圈加大,使勇力粗獷者易學……於是大封大劈之教,遍於耳目,而楊家槍法壞矣。
——吳殳《手臂錄.楊家槍說》
上述的批評之語,反映出明代武術界在吸納楊家槍的同時,亦進行了剖釋與再造,這點實在值得後學細究。
【包括香港在內,現時世界各地都有不少的武術愛好者,嘗試重塑大槍技法。他們的不少技法,便是取材自《手臂錄》。點擊圖片,觀看香港八極拳協會盧韋斯師傅的示範】
相關文章
【吳殳.手臂錄】兼收大槍、單刀、狼筅 奠定中國三百年兵器武藝
【程宗猷.單刀法選】見證中日武術的交會 以雙手刀打出少林棍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