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術雜談.丹田】內家拳法永恆課題 其實做好細節便能氣沉丹田

撰文:李開泰
出版:更新:

上次跟各位分享劈拳技法之時,寫道了坊間經常對「丹田」一辭產生誤解,所以寧願用小腹代稱而暫時不述丹田。湊巧近日練習的時候,對丹田的作用又有了不同理解,於是便藉機寫下了拙文。當然這些只是個人感受,如果大家有不同看法,歡迎隨時指正。
文章作者:貍奴
【武備志】編輯團隊校對

延伸閱讀

【國術雜談】形意拳:何謂起鑽落翻? 由劈拳說起

【國術雜談.馬保國】接化發與五鞭的病理分析 太極搏擊觀念初探

處於科學與玄學邊際的丹田

近代對於丹田的解讀可以分成兩大類,一種是傳統的玄學風格,以陰陽五行等道教修煉的概念,詮釋丹田烹煉神氣的妙處。另一種是嘗試以科學的角度,剖析丹田在人體工學上的特殊位置,【武備志】此前所撰寫的文章便屬於後者。

對筆者來講,兩種說法都有其道理。科學的角度固然沒錯,甚至應當是現時最合理的解釋。但丹田本身蘊含的玄理,亦並非是空中樓閣。大家可以做一個實驗,當自己放鬆心神、閉目調息時,意識很容易便會落到小腹處,這就是打坐的道理。

而丹田的重要性,正正在於它既能運動肌肉,也可以助長精神,乃身心之間的合一。內家拳常談丹田,背後的意思亦是身心同煉。或者換一個說法,只有身心共同協作,才能夠出功夫,而丹田就是當中的載體。

丹田處於人體的中心,既是身體力量交匯之所,也是心與氣寄託之地。故此歷來的宗教修行者及武術家,都對丹田相當重視。(圖片擷取自https://bit.ly/2ZgHQA0)

丹田何在?

有關丹田的討論,歷來一個熱議的課題,是丹田的位置在哪?古時少林東院的淳濟和尚,就認為真正的丹田在肚臍下面一寸,皮肉內五分。而南院的貞緒則指出丹田穴應在肚臍下面三寸,皮下三分。但西院的德禪大師又認為是肚臍下的地區……種種說法,不一而足。

另外按照傳統理論,除了我們時常談論的下丹田外,還有玉枕的上丹田,以及胸腔的中丹田。究竟何者才是修煉的核心呢?

如果是打坐或者冥想,對丹田的應用確實會比較多元,因為這類鍛煉的精神面向較重,可以游離於不同位置。至於在武術方面,筆者認為單論下丹田就非常足夠。承接上文內容,丹田在武術中的作用是要連結身心,不僅有精神面向,同時亦要配合肢體運動,例如發勁等。而處於核心肌群的下丹田,顯然最能夠承擔這種功能。

而正因為考慮到發勁的元素,對下丹田的理解就不能執著於「點」,而應該用「面」。甚麼意思呢?讀者可以將丹田想像成一個處在盆骨上的充氣球體,以一整塊面積轉動,這樣才能帶動腰椎及髖關節發力。

相反,如果僅僅將丹田化約成一「點」,就會大幅削弱丹田轉動的意涵。甚至會誤以為靜態的「意想丹田」,可以取代動態的鍛煉,將養生與練武相混淆。

延伸閱讀

打穴道:是虛妄還是可行?

【紅太陽送溫暖】推宮過血輸送內力 史實中的王重陽都試過?

不能亂用的「氣沉丹田」

丹田的具體鍛煉方法,各個流派都有不同取態,例如站樁、盤架、單式練習乃至使用外物等。雖然形式各異,但基本上都會提及「氣沉丹田」一辭。照字面解讀,氣沉丹田就是要將呼吸深入丹田,結果不少人便直接從呼吸及丹田兩處下功夫,以為每一下動作都要配合呼吸或者丹田,才能算是合格。

然而呼吸本身就是一種自然運動,無需刻意調控。勉強操作只會反過來打亂呼吸的節奏,並在行拳時增加不必要的精神壓力。

筆者認為,氣沉丹田不應該是練習的主要目標,而是姿勢正確後的一種自然反應。換句話說,只要把拳架練好,自自然然便能起到氣沉丹田的效果。其中有兩點殊為關鍵,就是「頭頂」及「塌腰」。

身直心正氣自沉

第一步是頭頂。頭頂並非將頭用力往上頂,而是傳統所言的「虛靈頂勁」。習者可想像頭頂百會穴有一條虛線,將頭微微領起,脖子隨之自然伸直。當頭部校正以後,肩膀便能順勢放鬆,胸骨亦會張開使氣息下沉。更重要的是,頭與腰椎處於脊柱的兩端,頭部頂好以後,腰部亦會更容易挺直。之後就能進入下一步「塌腰」。

塌腰不同於「挺腰」,挺腰是將腰部向上頂起。而塌腰的情況類似於深蹲,腰部要有前撐之力,並帶動肛門及髖關節拉緊。當頭頂、塌腰都做好後,整條脊柱也變得連貫。呼吸之際就能清晰感受到丹田處的鼓蕩,這就是筆者所理解的「氣沉丹田」。

內外相連 周身一體

最後,不得不談氣沉丹田在武術中的效能。從上可見,要鍛煉好丹田,途中會牽涉到頸椎、腰椎、脊椎、胸骨、髖關節等各個對發力相當重要的部位,而丹田本身就是處於軀幹與下肢相連的位置。

當拿挰好丹田的鼓蕩,便能反過來以丹田為主導,在呼吸間帶動整個身體的轉動,將力量疊加上去,這點其實與現代的搏擊技巧十分相似。當然,掌握了丹田的運用後,也要如實學習搏擊的技巧。否則空有丹田力,其實也是無用武之地。

在這裡乘機補充一點,既然鍛煉丹田的目標是要輔助發力,因此我認為武術中的「氣沉丹田」,其感覺也該與打坐不同。筆者最近在站樁之時便發覺,每次當氣息進入丹田,腹肌及臀部也會一拼收緊,令到氣息在內臟的感覺更為突出。所謂內煉五臟,應該就是這種狀態。

不曉得各位又有甚麼看法呢?如有錯漏,歡迎指正!

相關文章

【名家】朱國福:將拳擊融入形意拳 民國武術賽最優等

【訪問.內家拳】法國女子飄洋過海拜會港台名師 形意八卦合太極

【國術】中國武術史上的百年公案 究竟何謂真正的「內家拳」?

【馬保國】從太極武師敗予業餘拳手 再探傳統武術對於搏擊的迷思

【武編周記】中國武術要變得進步 外界也不能一味謾罵和譏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