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孫氏內家拳:孫劍雲

撰文:李開泰
出版:更新:

孫劍雲(1914—2003),諱書庭,字貴男,出生於北京,其父便是有「虎頭少保」之稱的內家拳師孫祿堂。所以自9歲開始,孫劍雲便跟隨父親研習武術,並經常與不同的武術名家交流。例如在1930年間,她就與兄長孫存周一併向「劍聖」李景林學習武當劍。

1931年,江蘇國術館開辦女子國術班,孫劍雲與孫祿堂的另一位弟子童麟珠,共同擔任女子班教習。3年後,孫劍雲考入北平美華美術專科學校,專習山水畫等傳統畫藝。到1937年畢業時,孫劍雲便曾在中山公園舉行畫展,在當地藝術界略有名氣。

其後「七七事變」爆發、日本正式侵華,孫劍雲遂與師兄胡儉珍一同南下進入四川,參加抗日宣傳工作。當時適逢中國銀行秘書室招募文員,孫劍雲便去前往應聘,閒時則向友人教授孫氏太極拳,據聞「民國元老」于右任(1879—1964,中國同盟會成員,中華民國開國元勛之一)亦為她的「學生」。而在四川期間,孫劍雲亦不斷與其他撤退到重慶的師兄交流拳學,技藝更趨成熟。

抗戰結束後,孫劍雲隨中國銀行一同遷入上海,與陳微明(1881—1958,著名太極拳家,曾創辦「致柔拳社」)、姜榕樵等武術界前輩素有聯絡。而在同門之間,她則與師兄支燮堂(1894—1972)最為熟稔,支燮堂的兒子及弟子甚至會稱呼孫劍雲為「姑姑」。

(上海壽關順先生便為支燮堂先生的弟子)

藝成後的孫劍雲繼承了孫祿堂之實作風格,每當遇到武術界的騙子都會毫不猶豫挺身對質。例如其時上海就有某些拳師宣傳威力神妙的「凌空勁」,孫劍雲立刻在朋友的擔保下,以形意拳樁功測試對方的「凌空勁」,結果當然不了了之,這事便正好反映出孫劍雲的爽直性格。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孫劍雲回到了北京,並辭去了中國銀行的工作,轉而在一間美術工廠內作畫工。據聞當時國家體委曾數次派人邀請孫存周拍攝有關孫氏太極拳的教學視頻,但孫存周卻因為個人原因堅決推辭。當局於是轉而尋求孫劍雲幫忙。1957年,在胡儉珍的協助下,孫劍雲出版了《孫式太極拳》的白話橫排版本。而在同年舉行的首屆全國武術大賽上,她則被聘為第一位名譽裁判。此後在1958年、1959年、1960年及1962年的各個全國比賽上,她又相繼被聘為裁判、裁判長、副總裁判長等職。

雖然孫劍雲在武術界的名氣愈來愈大,但她本來就不靠武術掙錢,加上當時國家環境所致,孫劍雲自六十年代開始便一直過著貧困生活。她在一間不足100呎的小平房居住了近十年之久,最艱苦的時候甚至要靠賣血度日。直到1984年,國家體委將安貞西里的一套房分配給孫劍雲,她的親友如孫叔容(1918—2005,孫氏拳的著名嫡系傳人之一,其父為孫存周)等人亦會定時去探望她,她的生活始得稍稍改善。

孫存周之女、孫叔容老師照片,圖片擷取自http://bit.ly/2Khw9Dc

1979年,北京武術協會復辦,孫劍雲被推舉為副主席,正式重投武術界。1982年,北京形意拳研究會成立,她又被選為首任會長。此後她以自己的聲望和號召力,在孫祿堂逝世50周年之際成立了北京孫氏太極拳協會,並成為永久會長。與此同時,她的弟子如劉樹春、黃萬祥等亦在全國不同的武術大賽上取得佳績,孫氏拳可謂再次名動四方。

1986年,孫劍雲與弟子劉樹春出訪日本,引起了各界關注。歸國之後,孫劍雲就被中國武術院聘為特邀研究員,屬當時唯一一位來自非職業武術家。雖然她當時已經名聲在外,但依然會不時南下拜訪健在的師兄,請他們品評自己的拳架,孫祿堂的弟子楊世垣便曾稱讚孫劍雲的拳劍有乃父遺風。

1992年,北京體育學院召開全國太極拳推手研討會,各派太極拳名家都薈萃一堂,孫劍雲自然是坐上客之一。其時已經年近八旬的她更與不同人推手試藝,獲得全場讚許。武術雜誌《中華武術》便曾在專題報道中高評價孫劍雲的技藝,更有人稱她的拳技得「輕靈派之上乘」,大抵是形容她姿態柔和、發勁清脆。

(孫劍雲老師的拳劍片段)

1995年,國家體委舉行全國「武林百傑」的評選活動,孫劍雲不僅當選為「武林百傑」,還被評為「全國武術十名師」。1996年,年屆84歲的她應山西科技出版社之邀,在弟子白普山的協助下重新拍攝拳照,最終整理成《孫氏太極拳、劍》一書,成為了近代普及孫氏太極拳的經典著作。

而在往後十年間,孫劍雲繼續奔走各地,先後在北京、沈陽、定興、涿州、保定、香港等十二個地區創辦孫氏拳研究會。而日本、美國、英國及瑞典亦相繼成立了海外分會,讓孫氏內家拳一脈發揚光大。

2003年10月2日,孫劍雲因病去世,終年89歲。除了上文提到的劉樹春、黃萬祥外,內家名師張大輝、雷世泰、武術史家童旭東等人,亦為他的著名弟子。


主要參考資料:
童旭東。2007。《孫氏武學研究》。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