汆水貼士|菜、肉、海鮮汆水凍水或滾水下鍋?6類食材咪搞錯!

撰文:余曉彤
出版:更新:

對於汆水你的認識有多少?除了煲湯時一定會把肉類汆水外,在平常處理某些食材時都需要汆水。到底什麼食材需要汆水?汆水時間要多久?滾水下鍋還是冷水下鍋更好?普通一個準備步驟,原來也有不少學問!

汆水是什麼?不只煲湯肉類要汆水?

汆水,又稱汆燙或飛水,是將食材放入沸水中片刻後撈起。最常需要進行汆水的步驟,必定是熬肉湯的時候,因氽水可把肉類中的污垢物及血水逼走,以保持湯水清澈沒異味。熬肉湯需氽水的原因相信不少人都知道,但為何其他食材也要汆水?

氽水看似簡單但深藏學問!(資料圖片/黎靜珊攝)

按圖看汆水7大作用:

+10

1. 帶走蔬菜異味:某些蔬菜如西蘭花、四季豆本身帶有草青味,汆水後便可將味道帶走。

2. 去除食物油分:粉麵如伊麵、河粉及銀針粉的表層帶有油脂,以防止儲存時黏住,烹煮前需汆水以洗走部分油脂,減低油膩感。

3. 保持彈牙:海鮮類食材如鮮蝦、魷魚,為了防止烹調後有「霉」的質感,會先汆水處理。

4. 保持賣相:水分較重的海鮮如生蠔,在烹調前先汆水,有助定型同時確保在烹調過程中不會出水,影響菜式的賣相及味道。

5. 去除肉類血水、雜質及油脂:保持湯水清晰及辟走異味,避免湯的顏色變得混濁,滿布污垢物。

6. 助食材熟透時間及口感軟硬一致:炒肉片和蔬菜為例,如果蔬菜經氽水後至半熟,當肉片炒熟後,加入已氽水的蔬菜,菜餚便可一同出鍋。

7. 容易去皮:如番茄經氽水後,更易去皮,便於進一步加工。

食材汆水 冷水、熱水下鍋?

各類食材的汆水時間略有不同,但時間要多短?水的分量是多少?坊間亦有不少爭議關於冷熱水氽水的說法,作為入廚新手也可能感到無所適從。其實滾水或冷水汆燙,兩者均可,主要是視乎食材和情況決定。

按圖看適合冷水鍋氽水的食材及原因:

+7

適合冷水下鍋食物

1. 新鮮肉類連骨如豬骨:
豬骨一定要以凍水氽水。因骨頭裡面許多骨髓,要與凍水同時下鍋,慢慢升溫,才可將骨頭內的血水及髒物逼出。若待水滾後才放豬骨的話,面層會被「蠟實」,把污物鎖在豬骨裡,無法去除。到正式煲湯的時候,湯依然會濁。氽水時間約10分鐘,同時可加數片薑片來避味。

2. 血水多、異味重或剛解凍的食材如排骨、豬腳等:
與凍水同時下鍋,可把藏在細縫中的血污、油污及雜質慢慢逼出從而徹底清除。氽水時間約10分鐘,同時可加數片薑片來避味。

3. 質地較硬的食材如薯仔、蘿蔔:
目的令較硬的食材易於煮熟、在烹煮時令其食材與別的食食材同時熟透。

按圖看熱水鍋氽水的食材及原因:

+6

適合熱水下鍋食物

1. 蔬菜類:大部分蔬菜的烹煮時間較短,否則會令蔬菜顏色變黃及口感過老,故氽水可以縮短炒製的時間外,也令蔬菜翠綠爽脆。

氽燙蔬菜只需少量的水,約1吋便可。在水滾後加入1茶匙的油及1茶鹽,有助保持蔬菜翠綠及易於調味。如覺得蔬菜寒涼亦可加數片薑片。

2. 肉類不連骨,如瘦肉、雞肉:滾水有助凝固表面的蛋白質,讓其味道不要流失。

3. 快熟海鮮如鮮蝦、蜆:利用滾水快速汆燙,再以冰水浸泡,可縮短隨後的烹調時間,海鮮的口感也會更佳。而且可以挑走已死的海鮮,避免影響整道菜式。

資料參考:《Gigi煮嘢》第十八集 - 汆水的好處

汆水是什麼?

汆水,又稱汆燙或飛水,即把食材放入沸水中片刻後撈起,但也分凍水鍋汆水和熱水鍋汆水兩種,視乎食材或烹調模式而定。

汆水有什麼好處?

帶走蔬菜的草青味、去除食物油分、保持食材彈牙、賣相、去除肉類血水、雜質及油脂...詳情按此

哪些食材需凍水鍋汆水?

新鮮肉類連骨如豬骨、血水多、異味重或剛解凍的食材、質地較硬的食材如薯仔、蘿蔔

哪些食材需滾水鍋汆水?

肉類不連骨,如瘦肉、雞肉;快熟海鮮如鮮蝦、蜆;蔬菜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