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不連任|「AO黨」、「林鄭粉」將失勢?政界料AO治港走入歷史
特首林鄭月娥宣布不會尋求連任,特區第二把手、政務司司長李家超盛傳參選,如他參選並成功當選,將象徵「武官」系統勢力進一步躍升。但有人歡喜有人愁,政界關注,隨著林鄭月娥的特首生涯步入尾聲,過去一些林鄭支持者會否四散,轉投其他陣營?
政務官(AO)出身的林鄭月娥,任內起用不少AO出任局長,這批「AO黨」又何去何從?政界人士及學者都相信,無論接任特首的人是誰,公務員系統勢必迎來一場大改革,其中主導香港半世紀的「AO治港」舊秩序,將走入歷史。
背景:政務官撐起港府半世紀 問責制推行後改變有限
六七暴動後,英國殖民地政府開放行政架構,被視為管治團隊精英的AO,華人成員逐漸增多。這批政務官一般來說並非某一特定範疇的「專才」,而是更看重其形象、中英語俱佳,屬於「通才」,透過調任不同部門累積公共政策經驗,成為管治骨幹。這批六、七十年代加入政府華人政務官,在中英談判後至1997年香港回歸的過渡期大放異彩,成為各政府部門的首長,代表人物當數回歸前升任布政司、財政司的陳方安生和曾蔭權。
公務員平穩過渡,獲得《基本法》的保障,第一百條明確指出:「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前在香港政府各部門,包括警察部門任職的公務人員均可留用,其年資予以保留,薪金、津貼、福利待遇和服務條件不低於原來的標準。」而實際上,「AO治港」的格局在回歸前後已深入骨髓,正面來看,他們的特徵是廉潔、高效,但相對地較少涉足政治,行事多講既有程序,亦因此引發1998年新機場大混亂後,時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拒絕負政治責任的爭議。
由於時任特首董建華察覺到問題,於2002年推行主要官員問責制,局長及司長皆為政治委任官員(2008年擴展至副局長及政治助理)。原意是希望問責團隊可物色一些與特首理念相近的政治人才,並就政府施政問題負政治責任。不過實際執行下來,由於本地政治人才供應有限,即使有頂尖人才亦未必願意加入政府,不少高官都是由頂層公務員直接晉升,因此「AO治港」的格局多年始終沒有大變。
2012年無政府高官背景的梁振英當上特首,當時政界其中一個流行的說法是,政務官對於梁振英政府的施政出現「陽奉陰違」現象,某程度梁亦須依靠AO出身的林鄭月娥駕馭政務官。
修例風波有政務官「倒戈」
2019年修例風波,進一步將「AO治港」與「新秩序」之間的衝突推向極點。當時不少公務員團體打破「政治中立」,加入批評特區政府與警方執法,甚至舉行集會反對政府。其中在元朗7.21襲擊事件轟動全港後,逾百名政務官匿名聯署,要求林鄭月娥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修例風波以來在社會所引起的大小事件,震動政府內部。須知道整個政務官編制(根據公務員事務局資料)只有區區七百多人,一百多人「作反」已是一個很高的比例。而作為管治骨幹,公務員是政府不能失去的一個板塊,遑論被視為政府「明日之星」的政務官。
最終修例風波亂局冷卻,《國安法》的制訂扭轉香港政治格局。其中對於公務人員,明確要求他們就任時須宣誓或簽署聲明擁護《基本法》、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首次將公務人員的政治效忠,清楚列入法定要求。政府現時已完成相關工作,百多名公務員由於拒簽聲明離職。
政府調整公務員升遷、聘任要求
在政界層面,改革公務員聘任和升遷制度的聲音也不止於耳,政府內部的用人標準,亦出現微妙變化,例如政務官出身的李百全,去年3月空降香港電台出任廣播處長,短短數個月即全面整頓港台這個被建制派形容為「頑疾」的部門,收服得妥妥貼貼。
2021年《施政部告》,林鄭月娥首次提出將會檢視首長級公務員的選拔和聘任機制,開放更多高級公務員職位,同時讓公務員與外間人士競爭,被視為改革公務員制度的第一步。
林鄭「愛將」聶德權前途如何?
有資深政界人士分析,隨著林鄭月娥這位出身政務官系統的特首未能連任,象徵AO在政府架構內的角色進一步削弱。林鄭月娥曾經說過,在新政治環境之下「個熱廚房冇咁熱」,相信可以吸引到更多外間的政治人才加入政府,估計在新政治局面下,日後「AO黨」在政府內部的影響力會進一步減低,或必須展現政治忠誠及執行「硬任務」,才可在未來特區管治中佔有重要席位。其中一個在新格局下可能受到影響、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當數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
1986年加入政務職系的聶德權,於2017年接任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被外界視為林鄭的「愛將」。2019年的區議會選舉,建制派「崩盤式」落敗,政府當時未有延遲選舉,據報主事選舉的聶德權被建制派「篤到背脊開花」。
據了解,政府在2020年4月首輪人事變動中,聶德權在林鄭力保下,平調至公務員事務局。聶德權接掌公務員事務局後,表現相當積極有為,負責公務員宣誓這項「辣手」任務。他亦繼續獲得林鄭器重,於疫情期間獲安排統籌疫苗接種計劃,主力谷針;於高官「洪門宴」醜聞中,負責調查公務員系統內的涉事者紀律行為。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表示,觀乎現時的特首熱門人選,全部都非政務官出身,無論最終誰人當選特首,可以肯定的是「AO治港」神話將會幻滅。他指,「武進文退」是過去幾年明顯的現象,如政務司司長李家超當選固然會再進一步,但即使最終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跑出,「AO黨」的地位無可避免會繼續矮化:「以前北京尚且可能想借林鄭月娥管治經驗,帶領公務員團隊,但過去幾年還是搞得一團糟。」
他預期,新任特首無論由誰人擔任,大規模的公務員體系改革已難以避免,具體如何做現時言之尚早,但一些首長級職位「橫插」,不一定內部晉升,政府現時已在做。
劉兆佳:AO通才難應對西方壓制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表示,AO一向謹慎施政、程序掛帥,面臨重大行政問題時,在政治領導上有不足之處,特別是AO通才在應對西方壓制、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明顯心有餘而力不足,無膽識推行改革。他認為在政府最高層位置,不排除從外界引入更多具政治歷練、國際視野的人才。
湯家驊「有感而發」:一些人盡心竭力只換來誤解
伴隨政府換屆,行政會議的任期亦會隨之結束,林鄭決定不連任,一些曾經表態支持林鄭的行會成員前途亦成疑問,例如湯家驊。他昨日社交網「有感而發」,寫道:「有些人從政,是為了權力;有些人從政,是為了名聲,或利益;但也有些人只是為了一點信念、一份回饋社會之心。一些人毫不費力便贏得一片掌聲,一些人盡心竭力只換來一些誤解;但如果你計較這些,你便根本不應從政。」
湯家驊回覆筆者時指,該帖文沒有刻意指明任何人,「希望讀者心領神會」。至於未來如獲邀請會否再擔任行政會議成員,他指現階段不宜評論:「政治一日變化都可以很大,不可能現在劃定一個界線。」他認為,現屆政府5年任期內,行會與特首互動良好,而個人亦透過今屆行會的工作,實踐到一些個人的政治信念。
陳智思讚李家超勝任特首
曾任林鄭競選辦主任的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昨日接受傳媒訪問時稱,林鄭不參選決定適當,可讓香港有一個新開始,又相信李家超有經驗及能力勝任特首,可以立即接手處理香港經濟復甦等議題。有資深政界人士笑言,隨著林鄭宣布不參選,其支持者或盟友很快便會「過檔」,轉為支持最有機會的參選人,這些情況在以往特首選舉已屢見不鮮,昨日就有多名政界人士大讚李家超,或許這就是政治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