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奴】不做奴隸的人們 葉劉40歲置業大賺 尹兆堅負資產後覺悟
不少香港人為買樓上車節衣縮食,淪為「樓奴」。《香港01》邀請6名立法會議員分享對樓奴的看法,以及自身置業經驗。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形容自己是較幸福的一群,她憶述在40歲時以2000多元呎價,購入一個位於九龍雅士花園的1000呎單位,其後於1996年以約700萬元賣出,大賺逾三倍。葉劉自言明白樓奴的困境,她指現在很多年輕人花大部分積蓄供樓,不可以去旅行、看法國電影和喝咖啡,理解他們因此感到憤怒。
民主黨尹兆堅卻沒有葉劉那般幸運,他於1996年在將軍澳新都城置業,豈料翌年爆發金融風暴,淪為負資產,負下重債,這次失敗經驗讓尹兆堅明白到自己不能夠成為樓奴,他認為不應因供樓而放棄個人夢想和壓縮生活開支。
新民黨葉劉淑儀 - 明白年輕人為何憤怒
葉劉淑儀近年積極就房屋和土地議題發聲,早前還公開撕毀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就公眾諮詢推出的「點心紙」,火氣十足。葉劉接受訪問時憶述,她40歲時首次置業,當年她以2000多元呎價,購入一個位於九龍亞皆老街雅士花園的1000呎單位,其後於1996年以700萬元售出,大賺逾三倍。
葉劉坦言能夠趕及在樓市爆破前售出單位,屬相當幸運。自己雖然毋須當樓奴,不過葉劉自言明白樓奴的困境,她指現在很多年輕人花大部分積蓄供樓,不可以去旅行、看法國電影和喝咖啡,理解他們因此感到憤怒,「所以我諗起依家啲年輕人要用大部分嘅收入或者儲蓄供樓,我都明白佢哋好憤怒」。
葉劉目前居於馬己仙峽道的一個單位,1999年以3400萬元購入,她表明不會售出這個單位,故不知道目前的樓價。葉劉明言會把單位留給女兒,故此女兒亦避過成為樓奴的厄運。
葉劉早前倡議香港在內地水域填海,獲得跨光譜支持,有網民甚至形容葉劉才是「真正本土派」。惟製造土地需時,即使落實有關措施亦非一蹴即就,葉劉認為政府應推出措施處理需求,其中建議推出限購政策,只准永久性居民購買本地物業,「有個更辣嘅招數就係限購,只准永久性居民買,樓價會大跌,一定會大跌!」
民主黨尹兆堅 - 港人感染「樓毒」
民主黨尹兆堅卻沒有葉劉那般幸運,尹兆堅於1996年在將軍澳新都城置業,豈料翌年爆發金融風暴,淪為負資產,負下重債,這次失敗經驗使他清楚明白自己不能成為樓奴。尹兆堅在金融風暴後擔任社工多年,收入尚算穩定,因此當時亦有置業,「做社工年代收入相對安穩嘅時候,自己住一層樓,亦都供多層,但都唔係用炒賣心態」。
作為過來人的尹兆堅,對港人淪為樓奴感到悲哀,他形容香港人主動或被動地感染「樓毒」,乃身不由己。他解釋若一個人以香港為家,自然需考慮居住和置業問題,同時在傳媒、家人、伴侶不停渲染下,買樓上車便成為港人「無選擇之中的選擇」。
尹兆堅認為,若要令熾熱的樓市降溫,政府應將資助房屋售價與市場切割。至於增加土地供應方面,尹兆堅指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走唔甩」,同時應收回三軍會等私人遊樂場用地,以即時騰出大幅土地作建屋之用。
曾經多次置業,到現在無樓一身輕,尹兆堅認為置業不應成為人生所有價值,不應為了供樓而放棄個人夢想和壓縮生活開支。
民建聯柯創盛 - 安居樂業是港人終極期望
柯創盛同樣是較為幸運的一群,他年輕時趁政府推出租者置其屋計劃,購入他原本居住的公屋單位,使他毋須為供樓而煩惱。在民建聯負責房屋政策的柯創盛在觀塘區紮根多年,經常「落區」聆聽市民聲音,不少「樓奴」向他訴苦,故他深明市民的置業困難。
他舉例說,若市民欲購買一個500萬元的單位,需支付170萬元首期,倘每月儲1.3萬元,要儲接近11年才能儲到首期。柯創盛坦言,對香港的樓奴現象感到非常擔心,亦感到可悲。
柯創盛認為,安居樂業是每一個香港人的終極期望,政府應落實更多措施,協助等待上車的市民,讓市民感受到政府在房屋政策上有長遠方向和規劃。他認為政府應透過提高按揭成數和稅務安排,協助市民上車。
人民力量陳志全 - 無悔為投身政治賣樓
1994年,剛從大學畢業的陳志全加入商業電台任職唱片騎師。金融風暴後,月入約2萬多元的陳志全亦加入業主行列,透過首次置業貸款借來的60萬元,於佐敦購入一個200多萬元的單位。
2007年辭去唱片騎師一職,從事自由工作,其後轉型投身政治,陳志全亦因此出售位於佐敦的單位。陳志全直言,有人曾指他賣樓是他人生中最錯誤的決定,「買嗰時200萬元,依家最少升咗一倍,甚至更多,有人呢個係我一生人最錯嘅決定!」
現在租樓住的陳志全坦言沒有為當年賣樓決定感到後悔,亦不會再打算置業,「當你做咗(樓奴),你唔敢跳草裙舞,你就會唔敢辭咗份工幾年無正職,唔敢去創業試新嘢,呢個係代價!」他又笑言自己無資格成為樓奴,「香港買樓需要做按揭,你知我做議員係好唔穩定嘅職業,今屆選到,下屆未必選得到。以前就係咁,依家就算選到,中間都可能畀人DQ。」
陳志全又從政治層面分析樓奴現象,他指政府的房屋政策以置業主導,實為維穩和政治操作,「因為你有咗層樓,就要安安份份打份工,就會唔敢去抗爭,會驚隨時無咗工,所以越多人係樓奴,社會就會越穩定」。
工聯會麥美娟 - 只求有瓦遮頭
在香港擁有物業的麥美娟認為,樓奴是指一群為了置業「捱死一世」的港人。麥美娟自言她並不是樓奴,「我唔係一個為渴望買樓,而為層樓捱嘅人,我只係求有一個瓦遮頭(地方)」。
眼見樓價升至無法控制的地步,麥美娟亦不禁慨嘆,麥美娟九十年代從中文大學畢業,她憶述當時她的同儕尚有足夠能力租住一個小單位,但到今天,相同的價錢卻只能租住環境惡劣的劏房。
麥美娟認為,樓奴現象是因樓價和樓市過熱而衍生,在工聯會負責房屋政策的她建議,政府應為劏房居民提供租金津貼,同時推出租務管制和物業空置稅,三管齊下,減輕捱貴租市民的負擔。
公民黨譚文豪 - 供樓雖有負擔但自言非樓奴
擔任議員前,譚文豪是民航機師,4年前他榮升父親,育有一對龍鳳子女。雖然他目前仍為供樓而努力,但他不認為自己是一名樓奴,「我有小朋友、有屋企,變咗你就會有需要出嚟住,家人亦無話留單位畀我,所以都係要靠自己,供樓當然有負擔,但我覺得未至於要用個『奴』字嚟形容自己」。
譚文豪認為,一個人是不是樓奴,不是取決於每個月花多少月入供樓,真正的樓奴是為了上樓,但實際上無法負擔高昂的樓價,「樓奴就係本身負擔唔起,即係你格硬去上會(上車),甚至要叫埋屋企、親戚為你做擔保人,而你搵嘅錢根本不足以令你供得起層樓,喺咁嘅情況之下,你先會用到七成、甚至八成人工去供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