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施毅行者增40公里 變招吸善款 陳智思爆參賽者最嚮往係呢樣嘢

撰文:劉凱欣
出版:更新:

「樂施毅行者」今年迎來40周年,身為樂施毅行者督導小組召集人的陳智思,是毅行者「老鬼」,在1993年起參加,直到1998年才退役,由參賽健兒變成主辦方,換個方式繼續參與下去。談起一手一腳所湊大的毅行者,陳智思一直與有榮焉。事實上,樂施毅行者籌款額,一直是各地毅行者之冠,惟疫情過後,經濟下行,善款一度不如預期,但拒絕「躺平」的他決定諗計自救,自言「咩都要試」,推出新招吸金。結果?參賽隊伍破千,迎來空前盛況。未跑,已先贏一仗!

毅行者其實是一個100公里的步行籌款活動,以4人一隊,必須在48小時內完成100公里麥理浩徑以及其他接續路段。陳智思指,毅行者是樂施會「招牌貨」,特別在於4人一組,要共同完成。他搞鬼謂:「我一共參加過四次,但參加四次,四次啲隊友都全部唔同,電話簿都要換埋。咁你就知,4個人夾一隊去限時行完100公里,係幾咁難嘅一件事,哈哈。」

4人一隊毅行者限時團體挑戰固然困難,但主辦方要組織如此盛事,同樣亦是向高難度挑戰。陳智思坦言,要成功,絕對無「老奉」,「全球都有樂施會籌款,全世界又有咁多山,你要諗,點解一定要喺香港度行?咁要諗特點囉,You have to do this!」所以,雖然明知個人賽較易執行,但陳智思仍決定向「虎山行」,籌備隊制賽。

而事實證明,全球各地分區的樂施會,都難以動員如此多人眾志成城搞一個籌款活動,而籌款額長年成為各地之冠。他指,能人所不能,令人難以抄襲,背後有其歷史原因。「呢個活動(毅行者)本身係當年駐港英軍啹喀兵搞嘅,舉辦又係佢哋,補給又係佢哋。你知唔知我哋早年嘅參賽者,參賽嗰陣最嚮往係咩?」

陳智思陷入回憶,繪形繪聲道,「係第五個補給站,啹喀兵嗰煲用蕃茄煮嘅雜菜湯呀!」他指,毅行者補給站共有九個,去到第五個補給站,一般已是凌晨三、四點,跑友們又凍又餓,一碗熱湯絕對令人窩心。「碗湯好出名嘅,只不過我唔知真係好好食,抑或太肚餓,嗰碗湯簡直係...」他所流露出的夢幻表情,光想也知不得了。

咦,但明明談起如何籌辦毅行者,為何會說到一碗湯呢?他慢慢說道,正因為97年回歸,駐港英軍撤離,毅行者由樂施會接手,但98年初辦時,成績卻未如預期。「98年開始由我哋接手,由湯轉咗做杯麵,結果畀人投訴到暈低,話係兩碼子嘅事。當時覺得死喇,樂施會不嬲都係受惠者嚟,我哋平民百姓,邊識搞咩補給啫?」

幸而,不少過往參與過毅行者的各大紀律部隊,都願意舉手當義工,補給的難題,才漸見曙光。「最後唔止樂施會自己做,組織埋警察、消防等7大紀律部隊同我哋合作,派人做補給,又會一齊落場玩。大家將原來一個英軍嘅活動,轉化成一個香港人自己嘅活動。」得到眾多紀律部隊義工出錢又出力協助,自此毅行者就成為香港最大規模的體育籌款活動。

而今屆毅行者首度增設全長40公里的「40周年限定版」路線,可以讓一些經驗較少或從未參與的公眾一齊參與。陳智思精明眼光一轉,來個坦承大揭秘:「其實你以為40公里今年先諗出嚟架咩?我做咗廿年主席,內部年年都講架,爭拗咗好耐,但都無做。你諗下,要控制咁多人潮起步、要封路、要增加義工工時,挑戰太多,技術性處理唔到,難呀嘛,哈哈!」

他指,過往一說起毅行者,別人感覺一定是很艱難兼辛苦,如再推一個40公里入門版,定會令過往跑100公里的毅行者感到矜貴不再,不是味兒。但驅使他引入初階牌40公里的毅行者路線,是因為不能不接受現實。

毅行者是年度運動界盛事。(資料圖片)

「我見唔對路喎,經濟差咗,COVID之後唔少人身體亦無咁好,有啲人又可能移咗民,種種原因加埋,結論就係籌款額少咗。管理層都好現實咁諗,咦,真係唔懶得,唔好食老本啦喎,唔好理喇,嚟個新模式試吓啦。係咪一個好嘅方法呢?連我都唔知架,但同依家嘅香港一樣,就係咩都要試囉。唔通躺平咩?」

樂施會毅行者雖然11月才舉行,而今次所加入的新形式,亦未知是否能完滿大成功。但會方透露,報名人數由去年的約776隊,增至今年超過1000隊,活動籌款目標金額為超過3000萬元,料回復至接近疫情前水平。未跑,可謂先贏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