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上市】難為「軟硬」定分界? 兩組數據拆解小米賺錢方程式

撰文:文顥宗
出版:更新:

小米集團(1810)周一(25日)起招股,預計上市估值將高達4,200億至5,460億元。以此推算,小米明年預測市盈率(PE)介乎22.7倍至29.3倍,相當於今年預測市盈率39.6倍至51倍,隨時超越騰訊(0700)、阿里巴巴、蘋果(Apple)等行內巨頭。
然而在高估值背後,卻隱藏着一個連內地監管機構都無法解答的疑問:小米到底是硬件公司還是互聯網公司?中證監早前就小米的CDR(中國存託憑證)申請提出84條質問,當中重點之一正是其互聯網公司定位!

面對估值及定位質疑,小米創辦人雷軍近日出席上市記者會時回應,小米屬於「罕有的全能型企業,可能是獨一無二的新物種」,強調不會糾結於小米「是硬件還是互聯網公司」。小米是「軟﹙件﹚」是「硬﹙件﹚」公司,真的如此難以分界?

手機賺9成收入 惟毛利率少於1成

翻查小米招股文件,驟眼看來,小米屬於硬件公司似乎「無得拗」。去年小米收入達到1,146億元(人民幣‧下同),硬件佔整體收入超過9成,而單是智能手機業務收入已佔去7成,互聯網業務收入則僅佔8.6%。但由於小米手機講究「性價比」,集團的手機業務毛利率僅得8.9%,即小米每出售一部1,000元的智能手機,真正「落袋」的只有89元。

不過,單看收入分布,就定斷小米是「硬」,又可能會捉錯用神,事關小米的「搵銀方程式」原來遠遠不止於此。目前每部小米手機均內置大量小米自家Apps,包括遊戲平台、影音平台及支付工具等。小米期望以「高性價比」手機吸納手機用戶,吸引他們使用小米Apps,再透過在自家Apps賣廣告、賣服務「搵真銀」。雖然小米去年互聯網業務只佔收入的8.6%,但由於毛利率高達60%,足足為小米貢獻接近4成的毛利﹙約59.6億元﹚。反觀手機業務則只屬「山大斬埋有柴燒」,雖然貢獻超過9成收入,惟毛利僅佔整體46.8%﹙約71億元﹚。

為了表明心迹發展互聯網業務,小米承諾未來硬件銷售的淨利潤率將不會超過5%,若然超出此水平更會向客戶「回水」。

小米智能手機業務雖然佔總收入7成,惟毛利率低於一成,拖低手機業務毛利表現。(林若勤攝)

小米屬於硬件公司還是互聯網公司?從收入及毛利兩方面考慮,將會得出截然不同的答案。但相比起「軟硬之爭」,投資者其實更應關注小米高達51倍的市盈率,到底是代表其獨特商業模式的亮麗前景,抑或純屬「市夢價」?

手機市場飽和 銷量增長難重演

小米將其「硬件+新零售+互聯網服務」稱之為「鐵人三項」商業模式,但比起專注單一業務的硬件公司,複雜的盈利模式未必意味着更豐厚的利潤,背後牽涉的隨時是更大的風險。事關小米這個「鐵人」同時面對兩個戰場,表現必須「瓣瓣掂」,一旦其中一方表現未如理想,集團的全盤業績都會大受影響。

在小米的商業模式下,雖然互聯網業務才屬「搵銀工具」,但互聯網服務的主要流量,正正來自小米自家的智能手機。換言之,小米要在互聯網業務「搵真銀」,就必須令更多消費者使用小米手機。然而近年隨着環球智能手機市場逐漸飽和,廠商競爭趨白熱化,小米手機銷量要重演過去10年的驚人增長,難度與過往相比可謂「十級跳」。

研究機構IDC早前發表報告指,今年首季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約3.36億部,按年下滑2.9%,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更大跌至1億部以下,為2013年第3季以來首次。雖然小米首季出貨量逆市勁升86.5%,但在消費者換機需求減少、市場趨於飽和的大環境下,集團能否繼續逆流而上搶佔市場,並帶動互聯網業務「豬籠入水」,仍然值得觀望。

延伸閱讀:

【小米上市】預測PE高達51倍!  透視小米利潤兩大「誤區」

【小米上市】李嘉誠入飛 招股表現卻失威 專家指股價腰斬才可買

【小米上市】小米抽定唔抽?   黃國英勸大家玩少鋪︰佢對手係騰訊!

【小米上市】多家銀行券商抽小米免手續費    兼提供低息或零息孖展​

小米的「鐵人三項」商業模式,意味公司必須於硬件及軟件兩路作戰。(視覺中國)

軟件競爭激烈 或對陣騰訊阿里

在擊敗一眾手機廠商搶佔市場後,小米在「鐵人三項」中只是過了第一關,接下來更要將手機用戶「點石成金」,轉變成互聯網服務用戶,才能將流量變現成源源不絕的收入。然而在軟件領域,小米同樣面臨激烈競爭。由於小米使用的MIUI操作系統(OS)是基於Android設計,用家要下載其他廠商出品的App「易過借火」,意味小米仍需與市面上其他App直接競爭,對手不乏騰訊、阿里、百度及三者的系內公司。

此外,小米互聯網業務的收入,其實絕大部分來自廣告服務及互聯網增值服務。在廣告服務方面,小米去年收入達56.14億元,按年增長46.2%,佔互聯網業務整體收入超過一半。雖然收入大幅增長,但近年小米廣告服務毛利率拾級而下,由2015年的91.1%降至去年的81.8%。箇中原因管理層並無於招股文件中解答,但如果跌勢持續,難免會拖慢小米轉型互聯網公司的鴻圖大計。

內容夥伴粒粒皆星 叫價能力受限

在廣告收入以外,小米的互聯網增值服務收入,則主要來自手機線上遊戲玩家的「課金」,小部分則來自用戶訂閱影視文學內容、直播及互聯網金融服務等。去年集團互聯網增值服務收入達到42.82億元,按年勁升58.6%,佔互聯網收入約43%。

海外市場對小米增長愈趨重要,去年海外收入佔集團總收入約3成。(視覺中國)

然而,小米提供的其實只是分銷平台,而遊戲、影音、文學等內容的製作仍要依賴其他公司,例如遊戲主要來自騰訊及網易,影片則來自愛奇藝及搜狐,而閱文(0772)則負責提供網絡文學內容。小米與這些公司訂立收入分成協議,從中抽取利潤。但由於小米的內容合作夥伴粒粒皆星,全數為叫價能力極高的行業龍頭,加上影視內容的質素將牽動小米的廣告收入,相信小米要提高收入分成比例絕非「口講咁易」。

故此小米互聯網增值服務的毛利率,近年只能徘徊於3成左右,預料未來上調空間亦相當有限,只能靠催谷流量提升相關收入,即最終仍取決於集團以硬件銷售刺激軟件流量的能力。

海外市場冒起 本土化成考驗

再者,近年小米大力開拓海外市場,集團的互聯網服務能否真正「貼地」,迎合當地顧客口味,至今仍屬未知之數。去年小米於海外市場的收入達320.81億元,按年大增2.5倍,佔總收入28%。今年首季,小米已成為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的出貨量冠軍,集團更計劃進軍歐洲,已先後在西班牙、巴黎、意大利開設專門店。

小米於海外的增長潛力尚未完全發揮,就連雷軍亦形容,自己每天望見世界地圖都「心潮澎湃」。不過正如招股文件所指,小米目前的互聯網服務變現集中於內地,而印度、俄羅斯等海外市場仍處於「培養」階段,未來海外客戶是否同樣「受軟唔受硬」,又是否能夠為小米變出無限「錢途」?相信仍然有待時間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