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上市】首日孖展反應冷清 分析指與市況及息口抽升有關

撰文:許世豪
出版:更新:

本港首隻以「同股不同權」形式上市的小米集團﹙1810﹚今日起招股,雖然不少中港富豪「捧場」,長和(0001)聯席董事總經理霍建寧更證實,李嘉誠透過基金會入股,但至目前為止,公開發售部份,反應依然冷清。

據本地4間證券行數據顯示,首日孖展合共只有32億元;當中耀才借出孖展13億元,其次是輝立的12億元;信誠及致富分別錄得5億及2億元,與去年由股王騰訊(0700)分拆出來的閱文(0772)首日招股,孖展錄逾千億元比較,差距非常明顯。

許繹彬:名人效應難帶動氣氛

耀才證券行政總裁及執行董事許繹彬表示,小米招股反應冷淡,主要有三大因素。

他指,由於今日(25日)恒生指數已經跌穿29,000點水平,市場上有不少值得買入的股份可以考慮,投資者未必會「抽新股」;而小米暫停在內地發行中國存託憑證(CDR)後,市場有不少「負評」聲音,加上目前本港息口上升,孖展成本超過兩厘以上,投資者隨時「賺價蝕息」。

許繹彬又指,雖然小米獲得不少城中富豪撐場,但他們主要以長線投資為主,而「抽新股」的投資者,大部分都希望短線獲利,因此認為,名人效應的影響不大。

小米集團首日孖展反應冷清。(路透社)

張智威:明星股股價「無好下場」 投資者有保留

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亦認為,現時市場氣氛下,投資者有機會「賺價蝕息」,加上考慮到小米39至51倍的市盈率過高,以及過去的大型新股,包括閱文、雷蛇(1337)、易鑫(2858)及平安好醫生(1833)等新經濟企業上市後,最終股價都「無好下場」,因此投資者對小米有所保留。

張智威指,公司預留約240億元孖展額度,息率為2.88厘,暫時未見有「頭槌飛」出現,他相信,認購期結束後出現「頭槌飛」機會不大:「未見有勇士出現」,又建議,有興趣的散戶應盡量減低認購成本,以分散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