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am起動】喚醒身體的清晨

撰文:余婉蘭
出版:更新:
香港的速度快、噪,難以聽見大自然的聲音。水池認為,在晨曦這個時候,應該可聽見城市最片刻的寧靜。(沈君翰攝)

土瓜灣某工廠大廈的舞蹈室內,數人陸續梳洗過後,就鑽入睡袋,偶爾翻翻身或查看手機。燈一關掉,未幾,眾人安靜下來,只有一、兩人藉著牆角燈泡的幽暗光線,在被鋪外繼續伸展身體。夜晚十時,窗外街燈比起那燈泡的暗淡微光還要亮。雖說土瓜灣是舊區,人聲、貓叫聲或車輛疾馳聲,整夜沒息止。直到凌晨三時多,才稍為沉寂下來,雖算不上完全寂靜。


清晨4時,舞蹈室的燈亮起,數人陸續鑽出睡袋,起床梳洗,準備上一堂由台灣資深舞者水池(林晏甄)帶領、 與身體對話的課。她要求學員每晚十時入睡,凌晨四時上課,展開身體,迎接晨曦,直至早上九時。這段時間,對香港人而言,過於超現實。這幾天,他們的作息與這城市脈搏背道而馳。

 

工作坊以脊椎訓練為主軸,並訓練肌肉力量。因為當脊椎不夠力量,就沒有辦法做好基本的形體動作,甚至影響整個形體結構。

緩速進行的仰臥起坐,令學生瀕臨「崩潰」邊緣,不住喘息和歇斯底里地叫嚷。水池會用手掌撫著學員的胸口從旁指導。然而,原來一半以上的學員,胸口都像被重重壓住,無法暢順呼吸。水池說:「心中有許多秘密,都壓著在心口了。」(沈君翰攝)
水池追隨直覺,按學生釋出的訊息而調節課程內容。她感覺到他們給予的訊息是:需要擁抱。她覺得香港人的心理壓力特別重,但在城市裡,人們還是希望開心,所以她讓學員透過擁抱,放下冷漠,並思考如何分配兩人的空間,思考願意打開多少空間。(沈君翰攝。)
每個人手持幾近溢滿的水杯閉目慢行、蹲下。水池說,水杯像一面鏡子,或者像一種很珍貴的東西,你想奉獻。當你願意奉獻時,自感豁然開朗;當你放棄時,感覺更為強烈。 (沈君翰攝)
在水杯練習過後,水池老師讓學生找回自己最舒服、最自在、最放鬆的位置,每個學生放鬆和自在的姿勢不一。有的完全地躺卧在地上,也有的半垂身體在半空,每個人的安放都有各自的原因。(沈君翰攝)

 

形藝祭——迎接晨曦身體工作坊

資深舞者水池(林晏甄)在台灣辦這類身體工作坊是根據二十四節氣去設計,一般會在白露(9月7或8日)和驚蟄(3月5或6日)進行,因為白露代表甦醒和豐收;驚蟄代表能量的打開,都有迎接的意思。而在香港開辦時則改作迎接晨曦,因為晨曦是城市以及人心最為寧靜的時候。

 

形藝祭的創辦人莫穎詩(Vinci Mok)曾在台灣上過「迎白露凌晨工作坊」,她感覺香港人日常被工作及資訊淹沒,沒空閒認識自己的身體。於是將晨曦工作坊帶來香港,挑戰香港人的「不動」與「不眠」。

形藝祭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movingarts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