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四節氣.立冬】冬令食療首選四神湯 進補需因人因地因時

撰文:尹淑君 藍善婷
出版:更新:

剛過去的周三是廿四節氣中的立冬,意味著冬季的開始,立冬之日,農作物即將或已經收藏入倉,動物也會為過冬做準備。如此季節裡,菩提堂中醫診所註冊中醫師余健楚教路,養生原則應遵從一個「藏」字──藏精、藏氣、藏神,並應針對不同身體狀況進補;而在香港地區,食療可循補助陽氣及祛濕祛寒來入手,其中四神湯會是個不錯選擇,至於北方人愛吃的羊肉,反而不建議港人隨便食用。

余健楚中醫師表示,立冬後養生及進補也要注意,而觀察和了解大自然的運作規律,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生活,「見到春天的時候各種植物開始萌芽,夏天的時候動物就會繁殖、植物生長茂盛,秋天的時候農作物收成,而到了冬天的時候就要封藏,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就是四季特性的一個高度概括。」至於人的生活,作息是否順應這個自然規律,也都會和我們的身心健康有關係。

所以,他提倡「回歸自然」的思維,認為對現代人來說是相當寶貴智慧財富。他又指出,來到立冬之日,但香港地區依然天氣不太冷,故有「小陽春」之稱,養生原則是遵從一個「藏」字,意思就是大家注意要「藏精、藏氣、藏神」。生活方式方面建議大家一定要早睡,補養陽氣。

香港氣候不宜食羊肉進補。(資料圖片)

進補不可盲目需因人因地因時

不少市民著重的冬令進補,余醫師提醒,一定要注意不可以盲目進行,需要因人、因地、因時而定,譬如氣血陰陽平衡的人是不需要進補的。偏向於氣虛的人,例如經常不夠氣、面色蒼白、容易疲勞等症狀,就需要偏用補氣的藥物或食療;偏向於血虛的人,例如月經量少、面色黃、容易頭暈等症狀,就需要偏用補血的藥物或食療;偏向於陰虛的人,例如經常盜汗、口乾、暴躁、多夢等症狀,就需要偏用補陰的藥物或食療;偏向於陽虛的人,例如經常手腳冰冷、容易健忘、精神不集中、反覆感冒等症狀,就需要偏用補陽的藥物或食療。這樣才能夠有效地達到冬令進補的目的。否則補得不恰當,反而會擾亂氣血陰陽的平衡。


不少餐廳開始供應羊腩煲、羊肉湯等冬季食品,但余醫師則不建議市民隨便食用,他解釋,由於北方地區和香港地區的氣候特點有差別,一般而言,北方地區偏用大溫大熱的食療配方,例如羊肉湯。對於香港地區而言,四神湯是其中一個選擇。

四神湯適合不同人飲用。(資料圖片)

立冬後早晚溫差偏大要注意保暖

四神湯的中藥組成包括淮山、芡實、薏米、蓮子。四神湯的作用最主要是補助陽氣又可以去濕。對於食素的人來講只要將以上中藥各一兩,然後煲水就可以了。對於有食肉的人來講也可以加少量豬肉煲水,但切忌不要隨便食用羊肉湯,而任何情況下也反對食用狗肉進補。

另一方面,如果患有一些心血管疾病,例如高血脂、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等,切忌不要食用肥膩的食物,避免影響病情。值得一提是,如果自行購買藥材進補的話,要記住感冒的時候是要避免進補。此外,立冬之後會容易出現早晚溫差偏大,對於一些體質虛弱的人,例如老人家或某些小朋友來講就一定要注意保暖。避免容易患上感冒或流感,嚴重的話會容易引起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