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拜三藩巿會晤能談成什麼?中美脆弱平穩期 關税最值得期待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即將出訪美國,將於11月15日抵達三藩市,參加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峰會,並與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會晤,以及會見美國商界高層。自習拜峇裏島會晤後,中美關係出現各種磕磕碰碰,美國政府一輪一輪外交攻勢好不容易促成了這次的習拜三藩市會晤。全球聚焦三藩巿,美國政府亦表示對將舉行的中美首腦會晤準備工作非常慎重。可以說,整個國際社會對於這次的會晤還是非常期待的。那麼,這次會面會談什麼?對於中美關係有什麼意義?未來中美關係會如何發展?
中美關係進入脆弱的平穩期
自從2018年美國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將中國定義為競爭對手後,中美關係發生了巨大震盪。貿易戰、科技戰、輿論戰轉眼已經打了5年的時間了。中美關係一路走低,甚至輿論越來越多的用「新冷戰」來形容。而這次習拜三藩巿會晤最重大的意義,其實是中美可能開始進入一個脆弱的平穩期。如果一定要更直觀的加以描述,那就是,短期再壞好像也壞不到哪裏去了。
從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到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再到拜登最近的口風同以前相比,確實發生了較大的改變。目前美國統一的口風是:不追求打壓中國,與中國脱鈎,轉而追求與中國合作的去風險。
其實本質就是在經歷了與中國5年的各方面對抗後,雙方都有些疲勞,疊加美國目前面臨的地緣政治壓力、美國國內經濟壓力,所以,想稍微溝通下,以期後招。如此,可以說,長期而言,中美關係拐點雖然還沒有出現,不過短期來說,會維持一個脆弱的平穩階段。
如若中美短期進入一個脆弱穩定關係的過程,那麼實實在在的對於美國的「小弟們」與中國的關係將比較有推動作用。目前,全球地緣政治環境複雜、經濟增長乏力,與中國維持一個經濟上合作窗口,是符合大多數國家的利益的,所以這次的首腦會晤對於中國和美國的盟友國家,有較大的正面意義。畢竟中美打架,美國這些盟友國家也都並不想當炮灰。近期,馮德萊恩即將於12月訪華、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已完成訪華行程,日本前段時間也在期待在本次APEC峰會上與中國領導人會談,見風使舵的味道還是很濃的。
依然別抱太高預期
那麼,本次首腦會談究竟談什麼,能有什麼成果?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恐怕需要清楚促成這次會談的催化劑。
首先,美國地緣政治壓力增大。以色列對加沙地區慘無人道的無差別襲擊,已經犯了眾怒引發了全球多國不滿,而以色列現階段有明顯捆綁美國的意圖。另一頭,烏克蘭的反攻已經是以失敗而收場。就在上周,美國在軍援法案裏,否了烏克蘭的軍事援助同意了以色列的援助。歐盟配合美國支援烏克蘭已經開始有些陽奉陰違,而在以色列的問題上,歐美也出現了明顯分歧。所以,美國在中東、歐洲方面的地緣政治壓力近期陡增,此時有強烈穩住中國的訴求。
其次,現階段,習近平國事訪美是很難的,國際環境、兩國關係都不支持,所以藉着APEC峰會進行會晤達到某種程度的戰略互信做個鋪墊是非常重要的,這是為2024年能否實現中美國事訪問的最後窗口期。當然,這一點主要還是美國國內政治環境決定的。2024年是美國選舉大年,跟中國建立一定的互信以及溝通渠道,是確保選舉年中國不會劇烈反彈的重要窗口期。
以上就是促成這次習拜會的催化因素。也恰恰基於此,對於能談成什麼也就不要抱太大的預期。但是確實也會在一些微觀層面,特別是經濟方面,可能出現一些改變,不過整體中美競爭的趨勢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之所以強調不要抱太大的預期,是中美目前的國策造成的。美國將中國定性為未來唯一能在全方位挑戰美國的競爭對手,中國議題是兩黨唯一的共識也是競爭選票的重要手段之一。
無論是共和黨背後的傳統工、農階層,乃至石油等傳統資本,還是民主黨背後的都市人群乃至移民人群,以及背後的科技、金融資本都對於中國的崛起有深深的擔憂。而中國的國策,就是崛起,產業鏈升級,爭奪全球產業鏈的高點,所以中美矛盾在某種層面屬於發展的矛盾,在中國實力大超美國之前,很難有太大的根本性改變。
而面對美國的打壓,中國的應對之策也說的非常明瞭「要談,大門敞開;要打,奉陪到底」,所以美國想談,無論有沒有結果,中國還是願意談的。而對於中國而言,就算拜登政府真能承諾什麼,也無法相信。一方面就如峇裏島也有共識,但重要的不是你說什麼,而是做什麼。另一方面,因為一旦2024年拜登敗選,無論拜登現在承諾什麼,一旦共和黨上台肯定是撕毀的。所以對於這次會晤,千萬別抱太高的預期。
最值得期待的是關稅問題
至於具體談什麼,能談成什麼內容?首當其衝的應是經濟方面。美國目前能夠在經濟層面能拿出來的對價,主要還是關稅。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曾公開說過關稅是美國談判的籌碼,所以這裏是明顯有空間的。聯儲局在過去2年瘋狂加息,美債收益率一路走高,美債的銷售成了個大問題,這關乎到美國的財政問題。
如果中國象徵性的買點美國國債,然後雙方取消關稅,於此,樂觀點,是可以期待的。畢竟降了關稅,有利於雙方經濟、還可以幫助美國控制目前的通脹,在給美債點利好,這估計就是中國能拿出的最大誠意了。當然,能不能成,特別是公開宣佈,就要看拜登的魄力了。這是本次中美會晤最值得期待,也是相對於其他的核心訴求,最有可能達成一致性的地方。
另外就是針對科技封。半導體設備、AI晶片、投資限制,這些問題其實是中國的核心訴求。不過,無論是布林肯還是拜登,在之前的發言中,對於科技封鎖的表態,也基本是板上釘釘,不可能有什麼改變。但關鍵是,美國不能把這條路走絕,科技完全脱鈎對於中國科技產業鏈影響還是太大。美國在上半年同日本、荷蘭等國家進一步對中國進行半導體封鎖,中國也無法接受,所以用包括稀土在內的原材料進行反制。這次的在科技封鎖方面,是不會有什麼共識的,但是在進一步科技全面脱鈎方面,應該能防止美國走的太快。
北京一定會在台灣問頭、南海問題再次重申北京立場,而華府大抵也會官范式的表達一貫立場,但從來行為又是另一回事。再有就是針對地緣政治的話題,現階段仍在進行中的俄烏戰爭、以巴戰爭,必然是雙方需要探討的。 但恐怕雙方更多是立場的表達,恐怕很難有共識。其他方面主要是氣候、芬太尼管制這些方面,這些東西之前都有共識,肯定能形成共識。另外,就是在溝通協調方面中美的民間交流會進一步恢復,軍事政治上邊的溝通渠道可能會有些機制方面的改變,相交之前順暢些。
綜上,本次中美元首會晤,會談什麼能談成什麼,基本除了氣候、全球健康、芬太尼管制、民間交流、官方溝通一些方面,最值得期待的是關稅問題,能否取消關稅。不過,能否官宣,也就是最多一半的幾率。而至於科技封鎖等相關問題,不要抱任何期望,雙方沒有達成共識的基礎,能夠短期別再升級,就已經非常不錯了。
中美自2018年開始,已經貿易戰、科技戰、輿論戰的混合競爭、對抗5年了。中期看,目前還看不到什麼曙光,中美的本質性矛盾,很難中短期調和,是個震盪向下的過程。 不過,短期看,在經濟、地緣政治、全球金融環境的大背景下,中美有一定的空間,可以維持一個脆弱的穩定期,即便這次談不成什麼,中美短期維持一個脆弱的穩定期,是大概率事件。當然,即便談成了什麼,也不用樂觀,美國出爾反爾不是一天兩天了,談成什麼落地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這次即便談成什麼,也需要清楚,落地還是很困難的,一定會有反覆。
↓點擊睇片↓專訪美國前駐華大使博卡斯:三藩市習拜會後不能再有「氣球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