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拜會主要談什麼?北京定談一中 美國關注市場准入與軍事溝通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經過幾個月來中美高官的頻繁互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終於將在三藩市(San Francisco)舉行會談。這也是拜登就任美國總統後中美元首舉行的第二次會晤,中美關係能否止跌回穩,將是本次「習拜會」的最大看點。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作者為于澤遠。

2022年11月14日在印尼峇里島(Bali)舉行的「習拜會」上,美方向中方承諾「五不四無意」,即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通過加強盟友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持「台灣獨立」,也不支持「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也無意尋求同中國「脫鈎」,無意阻撓中國經濟發展,無意圍堵中國。中方也向美國作出「兩不一無意」的承諾,即中方從來不尋求改變現有國際秩序,不干涉美國內政,無意挑戰和取代美國。

但過去一年中美關係的實際狀況顯示,雙方都對對方多有指責,敵意不僅沒有化解,反而繼續加深。美國仍將中國視為最大戰略競爭對手,在台灣、科技和經貿等問題上對中國的制衡和打壓毫不放鬆。中國更是認為美國言而無信,對中國的承諾不過是「戰略欺騙」。

另一方面,儘管中美博弈的大勢難以更改,但雙方也深刻認識到難以通過對抗壓垮對方,除了對抗還必須有溝通與合作,否則也將損害自身利益。近幾個月來,中美通過一系列高層交往展示善意,終於確定在三藩市舉行第二次「習拜會」。

中國外交部發消息稱,這次「習拜會」將就事關中美關係的戰略性、全局性、方向性問題,以及事關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大問題深入溝通。美國白宮也表示,這次美中元首會晤將尋求穩定兩國關係,開放溝通渠道。

所謂「戰略性、全局性、方向性」問題,即中方一貫強調的元首外交應該在中美關係中發揮戰略引領作用。從大的方面說,中國希望中美堅持互相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三大原則,通過元首會談繼續探討和確立中美關係指導原則或戰略性框架,有效管控分歧,增加戰略互信,並通過一系列對話機制將元首共識落到實處,減少經貿摩擦;同時激活地方、民間、人文等領域交流,實現中國外長王毅所說的「重返峇里島、面向三藩市」,推動中美關係止跌企穩,盡快回到健康穩定發展的軌道。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2022年11月4日在峇里島二十國集團(G20)峰會期間會面。(Reuters)

在具體問題上,習近平最關心的仍是台灣問題。台灣大選在即,儘管選情尚不完全明朗,但一向主張「台獨」的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當選的概率很大。如果賴清德當選,很可能會對台海局勢帶來新的挑戰,甚至迫使大陸大幅調整對台政策。北京不得不未雨綢繆。

預計習近平將向拜登重點提出台灣問題,強調中國大陸對台政策底線,指明「台獨」可能引發台海局勢劇變的後果,明確要求美方重申「一中政策」,不支持「台獨」或「一中一台」,盡可能拉住美國共同給「台獨」畫出紅線。

拜登原則上也希望美中關係穩定,將重申美方不願與中方「脫鈎」,無意遏止中國發展等承諾。在中國最關注的台灣問題上,美國當然也不希望台海爆發戰事,否則美國將陷入與中國爆發直接軍事衝突的風險,預計拜登將重申美國堅持「一中政策」,不支持「台獨」。

但美國不支持「台獨」並不等於支持中國統一。近些年來,美國在不支持「台獨」和支持台灣對抗中國大陸之間愈發得心應手,不時利用「台灣牌」與中國討價還價,佔了許多便宜。因此,即使拜登重申美國不支持「台獨」,美國今後也不會放棄打「台灣牌」的機會。

同時,美國更看重在中國擴大市場准入,阻止鴉片類毒品芬太尼(Fentanly)進入美國,恢復美中軍事溝通機制,避免美中兩軍在台海、南海等地發生誤判和意外等具體問題上取得進展。預計拜登會在「習拜會」上提出美方訴求。

習近平當然也會向拜登提出美國制裁打壓中國企業、對華出口管制、對華加徵關稅等問題。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23年10月18日在人民大會堂同來華出席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會談(Pool via REUTERS)

在國際事務方面,拜登將繼續要求中國不向俄羅斯提供包括軍工在內方面的援助,並在以巴衝突方面希望中國發揮有利於美國和以色列的作用。習近平則會重申中國站在公正、和平的立場之上,希望俄烏戰爭、以巴衝突早日結束。

「習拜會」還可能就恢復中美兩軍對話達成共識,避免兩軍因缺乏溝通發生意外事件。

11月8日至12日,中國副總理何立峰訪美。按照中方說法,何立峰這次訪美為「習拜會」做好經濟成果準備。這些成果包括:雙方同意管控分歧,避免誤解意外導致摩擦升級;雙方牽頭人同意定期直接溝通;雙方歡迎發展健康的經濟關係,為兩國企業和工人提供公平競爭環境;雙方同意一道努力應對共同挑戰,包括經濟增長、金融穩定和監管;同意就氣候變化相關經濟問題,低收入和新興經濟體債務問題展開合作;同意加強國際金融架構,加速推動多邊開發銀行改革等等。

從目前氣氛看,中美雙方已為「習拜會」做好準備,但能取得多大成果,不僅要看雙方談什麼,更要看會後雙方的行動。從上次「習拜會」後中美關係的表現看,未來一年的中美關係恐怕也很難讓人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