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參院外委會通過《台灣政策法》 中美關係面臨瓦解可能
美國參院外交委員會14日以17對5票的壓倒性票數,通過了《2022年台灣政策法》(Taiwan Policy Act of 2022)。接下來由參眾兩院審議並經拜登簽署,此案就將成為法律。考慮到美國「兩院」的一貫對華立場、拜登在民主黨內無力壓制黨閥的「弱主」地位,以及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與現實政治需要,該案成法恐怕只是時間與時機問題。
《台灣政策法》由美國兩黨議員共同提出,且獲得兩黨廣泛認可。該法案的提出者,正是今年4月和6月率團訪問台灣的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民主黨議員梅嫩德斯(Bob Menendez),和預算委員會成員、共和黨議員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
根據參院外交委員會透露和媒體挖出的內容,《台灣政策法》共包括九個章節。
其中第一章節就直接插入到中美關係的最敏感部分和美國所謂「一中政策」的核心,以宣示美國新對台政策的方式,賦予了台灣「準國家」地位,解除了多年來美國在法律與政策上對發展美台官方關係的種種限制,掏空了「一中政策」的所有內容。
如,法案重申美國堅持《台灣關係法》和六項保證的立場,「以推動台灣安全、維繫民主及經濟、軍事體制為目標,保障台灣海峽兩岸穩定」,錨定中美關係的「三個聯合公報」至少在現有已經被曝光的內容中無處覓蹤。
之前,在定義中美關係時,美國一直將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放到第一位,將《台灣關係法》放到第二位,對台六項保證並不在此之列,只是美國方面在與台灣交往中的一項口頭承諾,為列根政府1982年在與中國簽署「八一七公報」時為安撫台灣提出。
這六項保證是2016年7月才正式登堂入室,被參眾兩院以書面表述形式放到了與《台灣關係法》同階位置,雖然如此,這一表述也僅為國會與政府共識,美官方雖在與台灣交往中多次重申這六項保證,但其並未經過美國總統批准,未能成為美國法律。
對台六項保證在2016年7月首度被納入共和黨黨章,在特朗普時代被反覆提及,並在對華外交政策層面開始被放到與「三個聯合公報」和《台灣關係法》同階位置,成為美國處理對華關係的三個指導性文件之一。
拜登上任後,美國政府又進一步調整三者順序,將《台灣關係法》提前,形成了「一法」、「三公報」、「六項保證」的順序關係。此後,在美國政府官方文件、談話,以及多次中美會談與最高層對話中,美方一直採用這一順序來定義中美關係。
這次「對台六項保證」被寫入《台灣政策法》,經兩院審議和拜登批准後,就獲得了法律地位,其影響不容小覷。而這還只是其中一個變化,更多的變化還包括:
美國支持台灣加入「印太經濟架構」;美國將把台灣的民主政府視為台灣人民的合法代表,禁止美國聯邦政府對跟台灣政府的官方互動施加限制;磋商將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ai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Representative Office)更名為「台灣代表處」(Taiwan Representative Office),外交待遇相當於其他外國政府等等。
法案第二章「強化美台之間的國防夥伴關係」表示,美國將修改《台灣關係法》內關於對台軍售的範圍,從「防衛」性質擴大為「嚇阻解放軍武力行為」的武器。為達到嚇阻目的,法案還表示將打造一個「台灣安全援助倡議」(Taiwan Security Assistance Initiative),在4年內提供45億美元加速台灣軍力現代化。
美國也會跟台灣共同推動軍事訓練計劃,以提高台灣的防禦能力並增強武裝部隊的互操作性;美國防部長還要與台灣建立高層軍事計劃機制,以監督聯合演習計劃,協調國際軍事教育和訓練援助。
另外,針對台灣對美的軍售要求,將以「不對稱戰力」為原則展開協商;美國還將進一步修改《援外法案》,把台灣列為「重要非北約盟友」。這是一個非常重要、此前從未有過的表述,此舉不僅將台灣實質上放到了「北約」成員的地位,而且等於以法律方式,明確了與台灣的「盟友」性質——這是中美建交、美台斷交幾十年來從未有過的顛覆性變化。
與《台灣關係法》所定義的軍售條款相比,《台灣政策法》可以說就是一個現代豪華版的《台灣關係法》,如果美台雙方在軍事層面的合作照這個法案推進,未來若台海發生軍事衝突,即便美國不直接介入,也會大大提升我們完成統一的難度。它恐怕也因此會鞏固我們儘快徹底解決台灣問題的決心與行動。
法案第三、四、五、六、七、八章,還分別從訊息戰,美國幫助台灣參與國際組織解決所謂「台灣代表權」和「主權問題上缺乏立場」的問題,美台經濟合作以及建立海關和邊境巡邏預通關設施,雙方人文與教育交往,各種日常行政事務雜項,以及制裁等。
這些內容雖然相對於第一、第二章更為瑣碎,但是卻從美台交往合作的各個層面,對美國政府提出了非常具體的政策與操作要求,尤其第八章制裁部分,還亮出了美國一貫擅用的長臂管轄、治外法權措施,包括制裁涉台大陸政府官員與台灣有關的大陸主要金融機構,可能有損美國安全利益的中國採礦業(包含石油、天然氣、煤炭和其他礦產),以及其他被指「破壞台灣穩定」的組織、個人與團體等等內容,美式霸權作風盡顯其中。
看完前八章內容,才能領會到第九章內容是多麼蒼白無力,法案第九章內容目前被透露出來的只有短短一句,說明其他八個章節的條文「均不得解釋為與台灣恢復外交關係或改變美國政府對台灣國際地位的立場」——這真是典型的自欺欺人。
《台灣政策法》從根本上改變了美國對台灣的定位,也系統顛覆了中美建交幾十年來美國堅持的所謂「一中政策」。從上述法案內容可以看到,美國實質上就是要通過此法,賦予台灣「準國家」地位,解除美台只能進行非官方交往的限制,在法律與政策上掏空「一中」,塑造「一中一台」格局,抽掉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石。
一個月前,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對台灣進行的歷史性訪問,已經重創了中美關係與台海穩定,創下了一個非常惡劣的先例,如果這次《台灣政策法》獲得通過,它對中美關係及台海局面的毀滅性衝擊,將是佩洛西訪台遠遠所不及的。
據媒體報道,今年8月23日,中國駐美大使秦剛與美國副國務卿舍曼會面,秦剛曾當面警告舍曼,若「台灣政策法」過關,中美關係將面臨瓦解。
美國方面,有消息顯示,該法案內容之大膽冒進,令白宮都有些擔憂。白宮擔心這項法案會顛覆美方的「一個中國」政策,尤其是佩洛西竄台後,恐怕會引起大陸更強烈反應。所以拜登政府想通過國會民主黨任對這項法案踩剎車、上保險,起碼也要對內容進行調整。
9月7日,法案審議前一周,美國總統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和國會領導進行了閉門會議,專門討論該法案。沙利文對媒體表示,法案中有些條文的確能改善台灣的「安全領域」,但也有些元素讓白宮「感到擔憂」。
只是,《台灣政策法》在國會兩院是向來撕裂的民主、共和兩黨難得共識之一,由兩黨議員合作提出,而且,連佩洛西這樣同屬民主黨內的黨閥拜登都壓制不住,通過挖掘台灣地緣潛力、強化美台關係打壓中國既是拜登的政策工具,又有利於挽救民主黨選情,拜登政府有制止或修改這項法案的能力與意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