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堅」去哪了?

撰文:周萱
出版:更新:

自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去年11月敗選以來,中國外交似乎進入一個較平靜的階段,雖然間或有與加拿大、英國、澳洲等國的交鋒,但此前最為劍拔弩張的中美關係隨白宮易主進入了戰略調整期。而在拜登政府對中國的攻訐聲音明顯降低分貝之際,中國的外交辭令也變得較為柔和。民眾感覺最明顯的,便是「戰鬥力極強」的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的存在感似乎不如過往,所謂「戰狼外交」也有所降低調門。

當然,其中最直接原因便是趙立堅近期輪崗較少,距離他上次主持發佈會(1月29日)已有三個星期。而他的另一主戰場Twitter,也主要是轉發另一發言人華春瑩的言論,再加上正逢春節假期,轉發或自主發佈內容也多為恭賀新禧、與各國展望未來的積極祝福。

他最近一次與美國的唇槍舌戰,是2月18日反駁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加入加拿大發起的《反任意拘捕宣言》。趙立堅嗆聲布林肯「最好把任意拘捕的帽子留給自己,孟晚舟沒有違反任何加拿大法律,但卻被任意拘捕逾兩年。」這番言論力度相較於他過往的激進風格,顯然平和許多。

事實上,趙立堅一直對拜登政府有所保留,他在1月28日新聞發佈會上回應布林肯認可前任蓬佩奧的「中方對新疆少數民族實行種族滅絕」一事時,雖然激烈攻擊「蓬佩奧之流炮製涉疆世紀謊言」、「蓬佩奧的反華言論已經被掃入歷史的垃圾堆」,但對於布林肯則明顯放緩了語氣,表示「希望拜登政府有關人士正視新疆穩定發展的事實,傾聽包括新疆2,500萬各族人民在內的14億中國人民的呼聲,本着基於事實和負責任的態度,穩慎處理相關問題。」

這就可以看出,所謂「戰狼外交」並不是一味的激進、對任何批評之聲都強力反駁,而會有張有弛地隨國際輿論環境調整。在拜登政府重新審視對華路線、放棄了病毒起源污名化及暫停強迫TikTok買盤等做法後,趙立堅也放低了調門,在回應中美分歧事項時也採取了較為克制的言論。

甚至可以說,所謂「戰狼外交」本就是對外界「狼」的防禦式反擊,當外界不再有「狼」,也就不再需要保持「戰狼」姿態。

「戰狼外交」源於國際逆勢

事實上,中國近年來外交風格的調整,一方面固然是隨國家利益外擴而實行更主動的外交政策,這一策略的轉變從胡錦濤主政後期就已相當清晰,但以趙立堅為代表的這類更為帶有攻擊性的言行,則是在特朗普政府與中國關係轉惡之後,對美國乃至國際社會各種質疑與攻擊的回擊。

面對愈發偏激乃至顛倒黑白的外界輿論攻擊,中國自然不願意被動挨罵,乃至會以更加激烈的語調反駁,在外國社交平台上積極傳遞觀點。例如華春瑩從2019年10月起註冊Twitter,直接與外國民眾對話。而言語頗具進攻性、常在Twitter發表觀點並與人激辯的趙立堅,也於去年2月正式出任外交部發言人,用於對抗國際越發猛烈的輿論炮火,遂被貼上帶有貶義性質的「戰狼外交官」標籤。

中國外交部現在的三位發言人風格不同。(Twitter@Lijian Zhao)

但正如以上所言,趙立堅所代表的「戰狼外交」,比起是處處主動進攻,更多地是對於國際輿論環境的反應。而一旦國際輿論有所緩和,外國政府不再主動發起攻擊,中國外交部也會隨之調整風格,例如在尊重事實、講求正大光明的競爭的美國新政府上台之後,趙立堅的尖銳言論也隨之減少。

我們可以預期,即使再輪到趙立堅主持發布會時,只要拜登政府不重蹈特朗普政府刻意污衊的覆轍,那麼趙立堅也不會那麼刀刃向人。

「豺狼來了有獵槍」

另外,「戰狼外交」始終只是中國外交的一個面向。單從外交部發言人配置來看,華春瑩之風格以溫和親切及講道理為主,而在去年7月上任的汪文斌也中規中矩,氣質偏向傳統中國外交官,趙立堅則多以進攻性風格示人。

再以中國處理中印邊界衝突為例,在中印去年6月在邊境地帶加勒萬河谷爆發流血衝突後,相較於印度方面的高調,中方從頭至尾都未表現出任何「戰狼外交」的痕跡,直到雙方達成撤軍協議、結束對峙狀態後,才公開犧牲將士的姓名和還原事發經過。

「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來了,迎接它的有獵槍」,回望1958年內地戰爭電影《上甘嶺》中備受傳唱的插曲《我的祖國》之歌詞,「趙立堅」和所謂「戰狼外交」其實不正是「獵槍」之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