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有話說】拜登新局或將高開低走  歐洲想當選手不想當籌碼

撰文:蕭予
出版:更新:

中歐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中歐投資協定》終於如期在2020年底達成。這份蹉跎了7年的協議此時達成,被解讀為中歐聯手,應對未來世界不確定性的一個重要獻禮。尤其是全球還在經歷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衝擊,歐洲此刻正深陷疫情泥潭。另一方面,中美變局之下,美國視中國為主要競爭對手的基調不會變,未來中國還將持續遭遇美國高壓。中歐雙方為何急於此時達成協議?美國如何看待中歐這份協議?圍繞以上問題,《香港01》採訪了中國人民大學歐盟「讓·莫內講席」教授兼歐盟研究中心主任王義桅。此為第二篇。

01: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在推動歐盟各國敲定中歐投資協議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你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這份協議如果年底沒能達成,將會錯過德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的窗口,未來中歐關係會面臨更多變數。再加上拜登即將上台,可以預見美國還會持續施壓。那麼如何理解美歐在這一問題上的立場?

王義桅:面對美國的施壓,歐洲其實心裏也清楚,美國不可靠。現在簽署的協議,利好歐洲企業在華投資,這是最大的利益誘惑,美國製裁中國的公司,背後又給美國自己的公司提供豁免,這不就是貿易保護嗎,這個市場只許我進入,不許你進入。歐洲知道,美歐之間也是競爭關係,美國和歐洲都是發達國家水平,很多產業都有同質性,美國的國家安全理由,是為了排除異己。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2月30日晚在北京同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馬克龍、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舉行視頻會晤。(Reuters)

德國作為歐洲理事會輪值主席國的時間馬上就結束,歐盟有27個成員國,每個成員國輪值半年,也就是說要過14年才能輪到下一場,好不容輪到德國,好不容易又是默克爾執政,再過14年,就不再是默克爾的德國了,從歐盟的角度看,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

歐盟的領導力也在衰落,領導力意味着一方面要平息不同成員國的反對聲音,一方面要頂住美國的壓力,過了默克爾這一茬,誰還能頂住?英國脱歐之後,法國和德國在歐盟內部的影響力上升,但他們之間也有競爭關係,法國的優勢在於,馬克龍正當年,而默克爾距離卸任的日期不遠了。

01: 在特朗普(Donald Trump)的美國優先政策下,美國過去四年,在一定程度上疏遠了盟友,所以可以看到,歐洲其實是歡迎拜登(Joe Biden)上台的,因為這意味着,盟友關係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得到修復,這也被拜登列為優先事項。拜登上台之後,必然要面臨一個疫情加速下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也有一種觀點認為,未來世界的中心會從歐洲轉移到亞洲,那麼在中美歐三方關係內,歐洲未來會如何定位自己?

王義桅:拜登上台肯定是高開低走。拜登上台一年時間內,不可能取消特朗普對中國加徵的關稅,這些關稅還可能作為與中國討價還價的籌碼。歐盟其實也有這樣一個心態,反正我現在籤協議是在特朗普時期籤的,不是在拜登時期籤的。

對於歐盟而言,前面提到的這種矛盾性,或者虛偽性依舊會存在。一方面,歐委會新成立一兩年,一直說要做大國博弈的選手,不要做戰場,不要被別人當作籌碼。但是,首先它天然就不是一個選手,因為歐洲不是一個國家。再者,歐洲的所長不是地緣政治,不是權力,而是法律,是多邊,是規範。

另一方面,歐洲內部不統一,平衡受限,各方面為美國所掣肘。當然,歐洲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並試圖改進,比如他們正嘗試改變表決方法,放棄一致表決通過,採用有效多數等方式。

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的完成,為中歐自由貿易協定的啟動奠定了重要基礎。這也是歐盟在英國脱了以後法德團結一致更好地執行一體化的取得的積極成果。所以,也預示着全球化從雙邊、區域到多邊化的重要轉型。

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提名的國家安全顧問提名人沙利文,引用了一篇路透社有關中歐投資協議進展的報道並稱「就我們對中國經濟行為的共同擔憂,儘早與歐洲夥伴進行磋商。」(AP)

在中國投資協定談判即將達成的時候,傳出了拜登候任總統團隊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Jake Sullivan)公開向歐盟方面施壓,不過,目前看來,歐盟頂住了誘惑和壓力,考慮到美國在達成跟中國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時候也沒有等歐盟,而且美國頻繁地使用制裁實際上是排除歐洲企業在中國的市場。

總的來說,中歐都尊重與美國關係,但是不會受制於美國。美國能夠在拜登上台後繼續領導世界嗎?中歐是有質疑的,某種程度上達成這個協議就是一種默契,所以歐盟要成為地緣政治的選手(player),而不是地緣政治博弈的場所(playing f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