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掉幻想的中美真能握手言和嗎?
從「存在較大分歧」到「達成原則共識」,再到「取得實質性進展」,中美兩個大國之間的貿易磋商,自去年2月開始至今,歷經13輪高級別談判,終於在12月13日等來「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文本達成一致」的消息。
為了公布這一重大磋商進展,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臨時於當日晚間22時30分召開記者會。記者會前,中國輿論普遍猜測,如此興師動眾於晚間召開記者會,要麼是「好消息」,要麼是「壞消息」,而且持有「壞消息」的為數不少。畢竟在此之前,中美兩國在貿易戰之外的「戰場」上,比如香港問題、新疆問題等等,已經是劍拔弩張。
具體到貿易戰,這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已經消耗了人們的耐心和期待,中美撕破臉面、脫鉤,乃至新冷戰,終將掉入修昔底德陷阱等,眾說紛紜,瀰漫在中美兩個大國上空,揮之不去。而當協議達成的消息傳來,人們也分明從中美各自不同的表述中看出了端倪。
中方發佈的聲明側重於說明這份協議達成之後的宏觀好處,譬如符合中國深化改革的大方向,符合中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要,協議相關內容的落實,將有助於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改善營商環境,擴大市場准入,更好維護包括外國企業在內的各類企業在華合法權益,也有利於保護中方企業在對美經貿活動中的合法權益,等等。對於外界關心的已加徵關稅會否取消等,中方聲明亦僅從側面回答,「雙方達成一致,美方將履行分階段取消對華產品加徵關稅的相關承諾,實現加徵關稅由升到降的轉變。」
再看美方的聲明,則更為着眼於具體數字,譬如在加徵關稅部分給出了具體的降幅,「根據就中國在技術轉移、知識產權和創新方面的行為、政策和做法的301條款調查,美國先前對中國進口施加關稅。美國將對價值約25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維持25%的關稅,以及對價值約1200億美元中國進口的7.5%關稅。」此外,美方聲明在字裏行間也流露着「中方就此作出重大讓步和妥協」的意味,譬如聲明中寫道,「第一階段協議還包括中國承諾在未來幾年大規模採購更多美國商品和服務。」以及白宮所言,「美中已達成一貿易協議,該協議要求在知識產權、技術轉移、農業、金融服務以及貨幣和外匯領域對中國的經貿體制進行結構性改革。」
不管是宏觀還是具體,達成協議這一結果本身至少是值得肯定的。中方媒體不出意外地集體報道了官方「通稿」,一些過於突出中美兩方「一議各表」的文章已經無法查看,敢於在熱點話題上博出位的《環球時報》所刊社評也並沒有大張旗鼓去「慶賀」,反倒低調表示,「如何定義雙方邁出的這一步,它對重整被貿易戰攪亂的全球市場所產生的積極效應能否持續穩定,形成正能量的更多聚集,還取決於中美雙方接下來的努力」。西方媒體也期待不高,因為以往有過太多「翻臉不認人」的情況,今天的握手言和最終能走多遠,誰也不敢拍着胸脯下定論。
作為美方負責談判的牽頭人,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即表示,談判取得了「非常多」的進展,在兩國貿易關係的重大領域取得「重大改善」。但他也警告說:「大量艱難的事情還沒有解決……我不會盲目樂觀。」因為雖然「雙方已同意在任何一方認為出現違背協議的情況時,通過磋商體系來強制執行協議。如果未能解決爭端,懲罰性措施(如關稅或其他貿易限制措施)可能重新施行。」
「不會盲目樂觀」,這大概是中美兩國當前對彼此最為實事求是的態度。而這樣的態度背後,其實是中美兩國已經對彼此丟掉幻想的境況。於美國而言,不少人幻想,或至少期待中國可以在不斷的市場經濟和改革開放後走上西方道路,但過去這麼多年,中國不僅沒有走上美國預設好的道路,反倒走出了一條自己的道路和一套模式,更讓美國覺得後背發涼的是,中國這條道路愈來愈成為一種切實的挑戰和威脅。而今,美方已經丟掉了「中國會走上西方道路」的幻想。
而於中國而言,此前一直幻想美國可以認可自己的和平發展理念,就算是中國崛起,也是和平崛起,不會謀求霸權,也無意於世界老大的位子,因為太平洋足夠大,足以容納得下中美兩國。但中方的這一幻想也已經丟掉,因為中國固然可以和平發展、和平崛起,但一旦要超越美國,就不可能是和平的超越。因為超越本身,已經讓美國坐立不安,無法忍受,為了遏制中國崛起和中國超越,美國必然會做出一系列反應。持續了近兩年的貿易戰,還有華為遭遇的圍攻堵截,不正是美國反應之下的結果嗎?
所以,基於這樣的前提,中美之間就算是達成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也不用大驚小怪,過於樂觀,就好像在新疆法案、香港法案之後,美國再來一個台灣法案或是西藏法案一樣,也沒什麼好奇怪的。因為這就是中美兩國的現實,也是世界大變局下必然要經歷的一場你來我往的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