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打黎巴嫩真主黨 以色列的三大利弊考量
近來,因為傳呼機與對講機連環爆炸事件,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的衝突再成國際焦點。
回顧過往,雙方對峙由來已久。1975年黎巴嫩爆發內戰,這場戰爭涉及不同宗派和政治派別,一直打到1990年,以色列於是在1978年首次入侵黎巴嫩,趁機打擊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隨後又在1982年發動更大規模的入侵,直接介入黎巴嫩內戰。
而也就在同年,真主黨在黎巴嫩南部成立,最初宗旨就是抵抗以色列的軍事佔領。隨著時間推移,真主黨逐漸發展為強大的政治和軍事組織,並且受到伊朗支持。在此之後,真主黨在跨足黎巴嫩政壇、與以色列的持續衝突中,逐步塑造了自己的政治身份。
2000年,以色列雖結束對黎巴嫩南部的軍事佔領,但衝突並未結束,真主黨與以色列的摩擦還是持續上演。2006年因為真主黨扣押以色列士兵,雙方爆發了大規模的衝突,這場戰爭雖只持續34天,卻造成大量平民傷亡和基礎設施破壞。
2023年加沙戰爭爆發後,以色列與真主黨的緊張局勢再度升溫:真主黨作為「抵抗軸心」(Axis of Resistance)的重要板塊,不僅公開聲援哈馬斯,更持續對以色列發動火箭襲擊;以色列也為此疏散北境10萬民眾,並且回以空襲、砲擊,目標包括真主黨的武裝設施、指揮中心、軍事高層。近來的傳呼機、對講機爆炸事件,更讓外界擔憂新一場黎巴嫩戰爭的到來。
不過從以色列的視角來看,打不打真主黨,最終還是要回歸戰略層面的利弊考量。
利:削弱與震懾
首先站在以色列視角,觀察打擊真主黨的「利」。
在軍事層面,以色列的軍事行動可以有效打擊真主黨的武裝力量。畢竟真主黨擁有大量火箭彈、無人機及其他先進武器,對以色列構成了直接威脅。進行地面和空中打擊可以摧毀真主黨的武器庫、指揮中心和訓練設施,從而削弱其作戰能力。且以色列的軍事力量還有精確的情報能力和高科技武器加持,能在最短的時間對真主黨的關鍵目標進行打擊。
此外進攻行動還可能讓以色列佔領黎巴嫩部分領土、控制重要的戰略地帶。尤其黎巴嫩南部是真主黨根據地,如果以色列能在這一地區建立穩定的控制,將有助於提高以色列的戰略防禦能力,減少來自北方的威脅。
在內政層面,成功的軍事行動有機會提升民眾對於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政府的支持。尤其以色列民意對於人質問題的不滿持續上升,就連防長加蘭特(Yoav Gallant)都與內塔尼亞胡意見相左。在這個背景下開啟北部戰線,如果以軍真能有效降低真主黨的威脅,將有機會增強內塔尼亞胡政權在國內的支持度。
在國際政治層面,「打擊真主黨」也可以發揮對外震懾作用,讓以色列向其他敵對勢力傳遞明確訊息:任何對以色列的攻擊都將遭到嚴重回擊。基本上這種邏輯也展現在加沙戰爭的報復力度上,以色列不僅要摧毀哈馬斯,更是要展現無懼毀譽的戰爭意志,迫使周邊的其他武裝組織重新考慮行動,減少對以色列的攻擊意圖。
此外,由於真主黨被視作伊朗在黎巴嫩的代理人,打擊真主黨也有機會削弱伊朗在該地區的影響力,防止其擴張。且行動過程中,以色列還可能利用與美國的特殊關係,爭取到更多軍援與政治支持。
弊:持久戰與戰略形勢衝擊
但前述基本都是短期視角的理論假設,如果視角拉長,打擊真主黨的「弊」也是不少。
在軍事層面,儘管入侵可能在短期內造成真主黨的損失,卻也可能引發真主黨的強烈反擊。作為一個具有深厚社會基礎的非國家武裝組織,真主黨可能會利用這一機會增強其在黎巴嫩的支持,甚至可能招募更多志願者參加戰鬥。
且進入黎巴嫩後,以色列可能面臨長期的軍事駐紮和資源投入,尤其如果情勢走向實質佔領、建立緩衝區,這對以色列的國內經濟和軍隊士氣都是一大挑戰。畢竟加沙的經驗已經證明,面對這種抵抗意志頑強的對手,以色列只能打持久戰,結果就是消耗大量資源。
在內政層面,進攻行動的決策需要考慮到國內政治的穩定。不同政黨和派系可能會對軍事行動立場不同,從而影響政府的內部團結。入侵後的短期戰果,當然有助提昇內塔尼亞胡的政治威望;但如果入侵時程因為持久戰被迫拉長,且未能如預期取得成功,可能導致政府失去支持,內塔尼亞胡將面臨更多輿論挑戰。
在國際政治層面,就算真主黨被視作伊朗代理人,入侵行動還是可能引發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因為軍事行動不可避免地會導致平民傷亡和人道主義危機,這就可能引發國際輿論譴責。而黎巴嫩平民將受巨大影響,結果可能導致大量難民流入其他國家,進一步加劇地區的不穩定性。這無疑會損害以色列的國際形象,讓本就因加沙戰爭重挫的國家聲譽,變得更加難看。
而以色列的入侵行動不僅會影響以黎雙方,還會對整個中東地區的穩定性產生深遠影響。真主黨作為伊朗的代理人,其反擊行動可能引發更廣泛的地區衝突,涉及伊朗、敘利亞、伊拉克、也門等其他板塊。因此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後,必須重新評估其長期安全戰略,與阿拉伯國家的關係也可能進一步受損。
整體來說,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打擊真主黨的行動利弊明顯。短期之內,這一行動可能有效打擊真主黨的軍事能力,增強以色列的安全感和國際地位。但長期來說,入侵可能引發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加劇人道主義危機,並導致真主黨的反擊和持久戰的風險。為了追求短期安全而貿然興戰,以色列恐怕要付出更大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