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大陸學者唐永紅:終止ECFA有助於「反獨促統」

【兩岸關係】大陸學者唐永紅:終止ECFA有助於「反獨促統」
撰文:楊家鑫
出版:更新:

台灣2020年總統大選未散的反中氛圍,遇到新冠疫情,猶如「火上澆油」,兩岸對立激化,政治口水不斷,北京也開始出招,包括取消陸生赴台升學試點。然而,2020年將是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十年大限,兩岸關係惡化也讓協議存續再次成為輿論焦點。

對此,大陸涉台經濟學者唐永紅發文指出,發展兩岸關係是為和平統一創造條件,在民進黨政府不斷推動台獨分裂活動背景下,繼續運行ECFA,只會陷入「一中一台」框架。而終止ECFA做為反制台獨的措施,將有助於台人體認到台獨的危害性,有助其「政治覺醒」,達成「反獨促統」目的。

唐永紅認為,不談兩岸政治基礎,繼續維持ECFA,只會陷入「一中一台」框架,對「反獨促統」反而是障礙。(洪嘉徽/多維新聞)
唐永紅認為,不談兩岸政治基礎,繼續維持ECFA,只會陷入「一中一台」框架,對「反獨促統」反而是障礙。(洪嘉徽/多維新聞)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永紅於陸媒「華夏經緯網」刊文指出,ECFA生效與實施即將10年,現在的確是評估ECFA利弊得失,並決定存續與否的時候。ECFA早收清單成效有目共睹,以致現在民進黨當局不得不表態呼籲「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妄圖想在「一邊一國」或「一中一台」的政治基礎上繼續獲得ECFA紅利。

唐永紅指出,毫無疑問,ECFA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事實上,國際上任何經貿合作協議都建立在必要的政治共識與雙邊關係的正常發展基礎上。「九二共識」或其兩岸同屬一個國家的核心意涵,一開始就是兩岸公權力協商談判的政治基礎與前提條件。一旦不承認,所有協議包括ECFA在政治與法理意義上當然也就失效了。

至於部分觀點認為,終止ECFA不利於加強兩岸經濟交流與聯繫,進而不利於兩岸關係發展。唐永紅表示,這種觀點似是而非。首先要明確發展兩岸關係的目的為何,顯然絕非只是為了兩岸和平發展,否則大陸大可接受台灣「一邊一國」或台獨主張。

在民進黨政府不斷推動台獨分裂活動背景下,繼續運行ECFA,雖有助維持經濟紅利,但台灣民眾對於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認同,將會更加疏離,統一意願更加弱化,不利「反獨促統」,更可能設置障礙,2020年1月11日的台灣大選結果就是明證。

ECFA早收清單中,台灣539項產品輸入大陸零關税,其中多數是農漁產,這些農漁民將是早收清單失效最大受害者。(中央社)

唐永紅認為,兩岸經濟、社會、文化等交流合作分為民間和公權力層面。民間層面,任何時候都宜鼓勵發展,以增強兩岸聯繫,但公權力層面的制度化合作交流,「政經」不宜分離。

唐永紅指出,蔡英文2016年上台時,並未明確接受「九二共識」或其兩岸同屬一個國家的核心意涵,但大陸基於善意繼續運行ECFA等協議,希望民進黨當局迷途之返。然而近四年來,民進黨當局大肆推動台獨分裂活動,還勾結國際勢力呼籲形成聯盟對抗大陸。顯然,當前兩岸已毫無ECFA繼續運作的政治共識基礎與前提條件了。

另外,從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角度來看,通常有10年期限的原則性慣例,而ECFA所推進的貿易自由化90%目標顯然未達成,也應按照WTO規範要求對ECFA的何去何從進行檢討。

唐永紅表示,在兩岸關係現狀之下,終止ECFA運行,對大陸總體上利大於弊,負面影響相當有限,台灣民生經濟發展則會受到較大的負面衝擊,造成這種衝擊的責任完全應由民進黨當局承擔。

他指出,對台灣民生經濟的直接影響在於早收清單失效,間接影響則是衝擊投資人信心,導致在台灣島內投資、生產意願下降,不利於島內經濟發展。而島內產業、資本、人才將可能進一步向大陸等其他經濟體轉移,尋求發展。

作為當時ECFA主要反對者,執政後的蔡英文政府希望「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圖為2009年6月14日,民進黨推動ECFA公投。蔡英文率先在ECFA公投連署書上簽名。(中央社)

最後,唐永紅強調,終止ECFA運作,做為反制民進黨當局「台獨」主張及活動的有力措施,將有助於台灣民眾體認到「台獨」主張及活動攸關自身福祉的危害性,進而有助於儘快從「經濟覺醒」走向「政治覺醒」,從而有助於島內統一勢力的發展壯大,達成「反獨促統」的目的。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