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民進黨中國部副主任:喊話蘇貞昌 兩岸路線應以蔡英文為尊
新冠肺炎蔓延全球,然而過程中帶來的不只是傷痛與死亡,也激起許多仇視與對立。台灣大選後未平息的反中氛圍,也乘着新冠疫情衝上高峰,不只兩岸官方,連民間也陷入對立的惡性循環。蔡英文正式宣示第二任期開始的5月20日即將到來,針對疫情中兩岸民間敵意高漲的原因與解方、台灣如何拿捏與中美的距離、民進黨政府在兩岸議題上出現「多頭馬車」,以及蔡英文5•20就職演說可能方向等問題,原民進黨中國事務部副主任、2000年陳水扁競選總統國防白皮書撰述委員、台灣「兩岸政策協會」現任秘書長張百達,以個人身份接受多維新聞專訪,文分上下兩篇,本文為下篇。
【兩岸關係】前民進黨中國部副主任:「反中」並非民進黨的DNA
ECFA是否中斷 蔡520談話是關鍵
多維:待新冠肺炎疫情結束後,外界都等着看大陸對台政策是否發生變化,最直接的就是ECFA是否中斷,您覺得這個可能性高嗎?
張百達:大陸對台政策有一定的延續性、穩定性及發展性,我們不敢排除ECFA中斷的這種可能性,但就時間點來講,這是下半年的事情,取決於上半年兩岸關係上的發展,特別是蔡英文520的談話。如果兩岸關係在這之前有局部緩解或逐步穩定,北京當局在主觀上應該不會有想透過中斷ECFA這種方式來懲罰台灣。
如果ECFA對兩岸有利,我認為北京不會想要中斷ECFA,特別是從習近平相關對台談話來看,大陸早期提出三通,到習任內除了提出兩岸融合發展外,也提出包括新四通的政策主張,那維持ECFA其實是符合大陸對台整體戰略的方向;相反的,北京如果取消,代表兩岸經貿會進一步脱鈎,這並非他們的戰略選項,他們反而希望,兩岸經貿能有更緊密的結合,即所謂的「下層結構決定上層結構」。北京對台政策是希望透過兩岸在經貿上的整合,強化兩岸之間的互賴關係,來避免台灣在政治上走向分裂的情況。
我們也要注意到,一些像是防疫物資或滯漢台人返台議題上,雙方能夠善意溝通,互釋善意,共同合作,或是蔡政府2月初在大陸疫情特別艱困的情況下,原擬捐助支援1萬件防護衣給第一線抗疫的醫療人員,這件事雖然沒能落實,但相信對岸應該能夠理解我方所努力想要表達的善意。
多維:若北京改變對台思維,未來兩岸間發生軍事衝突的可能性如何?
張百達:就算北京思維不變,台灣也要避免兩岸衝突的可能性,如果北京改變對台思維,就要先問改變的方向為何?有沒有可能基於過去對台政策的實踐、反思及檢討,而有新的戰略性突破。也就是說,北京基於綜合的全面評估,如果有意願跟蔡政府突破目前的僵局,那對台政策的改變,就不一定是往壞的方向去,這還要觀察;但軍事衝突的可能性,我們始終不能排除,對於長期研究軍事與戰爭個人而言,「我們非常不希望看到兩岸發生軍事衝突,或走向戰爭之路」,我們都應該深刻認識戰爭的殘酷性與後遺症。
多維:您預估蔡英文第二任的就職演說,會維持在2016年「尊重九二會談歷史事實」,以及提出《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基調嗎?或者會對大陸更加強硬?
張百達:有一個可以觀察的點,以法律面來講,蔡英文的第二任期雖然在520才開始,但就政治面而言,她勝選那天晚上就開始第二任期了,所以其實蔡英文在勝選那天晚上的談話,我認為是非常重要的,甚至2020年5月20日的就職演說,如果兩岸關係沒有出現太大、太壞的變化,基本上勝選當天晚上的談話,就已經確立了「520談話的基調以及未來四年的基調」。蔡英文當天提出「和平、對等、民主、對話」八個字,基本上是一個善意,希望對話而不是對抗;至於兩岸僵局要如何解決,這需要兩岸雙方領導人共同努力。
但當然也不能排除蔡英文對大陸態度更強硬的這種可能性,假設在520前,大陸對台文攻武嚇,升高對台威脅,那北京又如何能期待蔡英文能繼續釋出善意?因為領導人不只要面對外部的壓力,也必須面對內部的壓力。因此,如果大陸對蔡英文520的談話有某種期待,或不期待她往一個比較對抗性、敵意的方向發展,那北京也要思考,從現在到520之前,至少避免利用一些動作去刺激台灣。
特別是大陸目前因為疫情,導致內部發展受到衝擊,台灣也有很多內部問題要處理,防疫壓力以及連帶衍生出現的問題,到下半年都未必會解除,「雙方理性上都不希望兩岸上出事情才對」,但怎麼去避免,讓兩岸穩控,就需要雙方各自採取理性、克制的立場。
兩岸發言多頭馬車 善意變敵意
多維:您提到兩岸雙方需各自理性克制,但在整個防疫過程中,可以發現台灣政府在兩岸議題上,出現「多頭馬車」(註:多頭分向前進的一輛馬車,彼此的力量會相互抵銷而無法前進。比喻團體內部意見不一致,無法為共同的目標而努力。)的狀況,閣揆蘇貞昌和外長吳釗燮對大陸強硬,而原本對北京強硬的陸委會反成鴿派,蔡英文本人對兩岸事務的發言,又相對緩和,您怎麼看待這種「多頭馬車」的狀況?
張百達:我個人認為,關於國安和兩岸相關議題,政府最好先統合,避免台灣內部認為政府陷入紛亂的狀況,再來,如果訊息出現矛盾、不一致,對岸就很難判斷「你究竟是要傳達善意,還是傳達敵意」,特別是在兩岸現況下,往往都會往負面方向去解讀。
我不認為台灣一些政治人物用「武漢肺炎」這四個字,本意是歧視大陸,但這個問題確實在兩岸之間是一個問題,但我們要注意到,政府有在逐步淡化名稱使用的頻率和排序,應該是高層也意識到這個問題,並有心想處理,但還是要給他們一些時間,所以大陸這時候,不應該又派軍機來繞台,「有時候用這個名稱是為了抗議,而不是真的歧視你」。
就過去觀察,如果北京對台灣好一點,蔡英文會用一些對陸相對友善、雙方都能接受的用語,例如中國大陸、大陸,而不一定全用中國。當然我不建議用「武漢肺炎」這四個字去表達抗議,台灣可以選擇其他方式表達訴求,但大陸也要理解,有時候就是互相,「你對我好,我當然也對你好」。
多維:多頭馬車問題,台灣有些官員會有意無意說一些違背《中華民國憲法》的話,例如蘇貞昌說「說台灣不是一個國家,就沒資格當國會議員」,某種程度是在刺激大陸,讓台灣善意全變成惡意,這種狀況該怎麼處理?
張百達:我想不只行政院長,所有行政官員都要有「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與看齊意識」。第一,憲法跟法律規範的是甚麼?第二,總統的兩岸政策是甚麼?因為依照憲法,兩岸政策是總統的決策權,行政團隊應該要尊重總統在兩岸政策的權威性,所有關於兩岸的發言,要了解法律規範,充分掌握蔡英文的兩岸政策內涵及精神,避免個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導致人民覺得政府溷亂,並傷及總統的領導威信。
兩岸問題,憲法上的權力在總統,不在行政院,這種狀況應該要避免一再發生。
多維:蔡英文執政進入第二任期,民進黨內的中國政策,還有沒有討論、辯論、進而調整的空間?
張百達:關於這點,可以回頭去看2019年的民進黨全代會,通過《社會同行世代共贏決議文》,這個決議文非常重要,基本上就是回到1999年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大陸在看民進黨問題,他們是看1991年的《台獨黨綱》,但其實決議文的位階形同黨綱,依照新法取代舊法的原則,最新決議文就是最新的黨綱,所以2019年的《社會同行世代共贏決議文》就是最新的黨綱。
這個決議文重要的點在於,在1999年的《台灣前途決議文》之後,民進黨在2007年曾出現《正常國家決議文》,在蘇貞昌擔任民進黨主席任內,曾舉辦「華山論壇」在黨內辯論,當時的共識是以《台灣前途決議文》為黨內主流共識,但仍沒有解決《正常國家決議文》的位階問題,因為儘管黨內主流共識是《台灣前途決議文》,但以法律位階來說,還是以《正常國家決議文》為最高,這個矛盾一直沒有解決,直到2019年的《社會同行世代共贏決議文》。
也就是說,經過20年,民進黨再次重新正式確認1999年《台灣前途決議文》在民進黨兩岸政策中所具有的優位地位,也形同凍結1991年的《台獨黨綱》與2007年的《正常國家決議文》這兩份政治文件。若冷靜觀察,包括2015年選舉期間,蔡英文在美國智庫CSIS提出「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的說法,到2016年520就職典禮時,公開提到《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現行規定內容來看,民進黨這幾年已經逐漸朝向重返「中間路線」的方向進行調整,而非走向更激進化。
賴清德對陸釋善意北京應點滴在心頭
多維:賴清德被中共官方認定為台獨,對於520就職後的兩岸關係,會有什麼影響或衝擊?
張百達:民進黨很多人對兩岸關係及台灣前途有不同想法,大陸方面也很清楚,但政治人物或政黨,不管過去有什麼主張跟立場,他一旦進到體制裡面,就必須有整體性的共識,這個共識「就是蔡英文的兩岸路線是甚麼」,賴清德在520後就是副總統,在經過這段時間的歷練,我想他應該會適當扮演他的角色,應該不用太擔心。
過去這段時間,包括選舉時期,賴清德的角色拿捏都滿好的,並沒有什麼太大的踰越,北京對他的態度,就我個人觀察,最近也對賴清德似乎有些重新評價,當然不是認為賴清德在兩岸立場有什麼改變,而是賴清德之前在防疫問題上,在台灣內部政治那麼艱難的狀況下,他是綠營第一個對大陸表達善意的政治人物,這點,「大陸方面應該點滴在心頭才是」,所以大陸近期也沒有點名在罵賴清德。
之前國台辦發言人對賴清德訪美的批評,有點反應過度、自信不足,因為賴清德去美國,是選前就安排好的行程,「他有越界嗎?美國有要跟台灣建交嗎?特朗普有見到他嗎?」台美關係這幾年來確實有在提升,但基本上還是在美國既有的框架內;賴清德雖是準副總統,但畢竟尚未就職,在法律層面上不具官職,但賴清德還是相當低調,沒出格的發言或刺激大陸的話,也沒超出蔡英文兩岸政策的立場。
我認為即使在520後,賴清德一定會尊重、配合蔡英文的兩岸政策,這點應該沒什麼問題,賴清德之前在防疫上的表態,在他就任後,如果沒有太大的意外,大陸也應該會往前看,不會老是停留在過去,畢竟兩岸關係不只是北京跟賴清德之間的關係,需要往前看,如果老是停留在過去,那兩岸關係就走不出來。我對賴清德就任,沒那麼悲觀,可以再觀察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