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殼青年.一】三十年沉痾難解 高房價讓今日香港成明日台灣?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這個風風雨雨的社會要怎麼花開?少年家(年輕人)怎樣落地 ?」,這首由茄子蛋樂團演唱的閩南語流行歌曲〈浪流連〉,它之所以獲得高度的傳唱,不外乎是因為它唱出了不少年輕人的心聲。對於1980年代出生,2000年代步入職場的千禧世代而言,在薪資停滯、房價高漲的環境下,「安居樂業」成為浪漫的幻想。
於此同時,「今日香港,明日台灣」這句在港台社會發酵的口號,台北市長柯文哲卻對其賦予不同的意義。9月10日他出席記者會時表示,「台灣如果不解決高房價的問題,今日香港就真的變成明日台灣。」台灣在社會住宅供給不足、相對薪水高得不合理的房價、大量寧願空著也不願釋出的屋子,種種因素相加,使港台青年在不同的土地上,面臨「租房耗掉大半薪水,買房又遙不可及」一樣的困境。
「無殼青年」專題透過訪談學者、NGO組織來看台灣的「高房價」、「高空屋率」以及「租屋黑市」如何壓在年輕人身上,使得他們即使沒有殼,卻背負沉重的負擔,並藉由分析台灣政府祭出的政策能否有效對症下藥,解救台灣的「無殼蝸牛世代」來反思香港如何落實居住正義?
撰稿:陳炯廷、何安

便宜的美食、衣服和玩樂景點,台灣一直是香港人遊玩和移居的理想地點,但台灣和香港同樣面臨與收入相比房價過高的問題,年輕人買不起房的問題。(視覺中國)

台灣房市三怪象 第一怪:與所得相比居高不下的房價台灣房地產1980年代因炒作而飆漲時,曾出現以「無殼蝸牛」為名倡議居住權的社會運動,這場社會運動最廣為人知的一場集會是1989年高達5萬市民於8月26日晚上集體夜宿在當時台北市地價最昂貴的路段台北市忠孝東路上。

2014年,25年過去,居高不下的房價仍是台灣年輕人身上沈重的枷鎖。而「巢運」發言人、台灣民間NGO「Ours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秘書長彭揚凱也以「滅金權,爭公平」為口號發起遊行,當年台灣共近萬人上街,千人響應夜宿台灣首席豪宅「宏盛帝寶」(每平方呎約港幣2,1037元)的示威行動。

2019年,彭揚凱在「無殼蝸牛運動」30周年記者會上表示,台北市房價所得比從1989年的8.58上升到2014年14.94(根據美國房產顧問機構Demographia,香港的房價所得比為20.9)高房價問題不但無解,青年買房更無望;他要求各政黨舉行論壇說明青年安居政策主張。有一隅棲息之地成為港台青年看似樸實無華,但在現實卻是太過奢侈的夢想。

2014年共有千人響應夜宿帝寶活動,抗議不合理的房價。(聯合報)

第二怪: 高空屋率香港政府9月13日宣布將「2019年差餉(修訂)條例草案」進行刊憲,預計10月立法會復會後就將提交審議,而在台灣課徵囤房稅的討論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但台灣「空著房子不租」的問題非常嚴重。根據台灣內政部營建署公布的資料,台灣2017年的低度使用住宅比例為10.12%,但這已經是一路從2009的11.49%下降的結果。(香港空屋率約在4%)但於此同時,2017年每一個季新建的房屋都在7萬3000宅到7萬5000宅徘徊。

但政府為何不願意大刀闊斧的改革呢? 根據台灣主計總處最新調查,2017年台灣的房屋自有率仍高達84.83%,顯示「有土斯有財」的觀念難以撼動。但在有進8成的房產是自有的情況下,政治人物擔心改革會流失選票,但其實空屋的產生卻並非是多數只有一個房屋的有殼族,而是擁有眾多房產的多殼族,房產被當成投資的標的,造成台灣高空屋率看似房子供過於求,房價卻遲遲不降低的怪現象。

台灣的青年買不起房,租屋市場越來越活絡。(多維新聞)

第三怪: 租屋黑市在台灣常常可以看到貼在電線桿上的租屋廣告,但這些租屋通常都是不須繳稅的「黑市」。台灣許多北上尋找工作機會的南部青年在購屋力有未逮的情況下只好轉向租屋黑市,而台灣青年薪資增長緩慢房價沉重的壓力上,在未受保障的租屋環境下力拼生活。

造成租屋黑市關鍵在於台灣的房東為了避稅房客為了便宜一點租到房子,造成租屋變成一個不透明的「地下市場」,政府難以管制,租屋的防火或其他安全設備也無法檢查,造成租屋的品質參差,影響租客的安全。

2017年時,新北市一個分隔成25間的分租套房竄起惡火,使8人死亡1人重傷,房子不只缺乏消防設備、逃生出口被堵塞,加上本來就是用木板隔間隔成的違建而釀成嚴重的災禍。一把火也燒出台灣違法租屋遍地都是的事實。民眾能否借租屋安居,多半只能自求多福。

這屬於台灣房市的三大怪象在30年前就已經出現端倪,但30年後的今天,問題不只沒有緩解甚至還加劇,而台灣政府又打算如何解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