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寬長的「新金融大道」上,以為滿街都有手拿咖啡杯走路的白領上班族,但這裏,只有小貓幾隻。歡迎來到天津于家堡(「堡」音同補)金融區!這裏曾自稱是「中國曼哈頓」,但實際走訪過,可能更適合被看作中國官員胡亂決策的紀念碑。金融區內,有五分之四的辦公空間是空的;有些高樓的建設已經停止,只留下高聳的骨架;一個龐大的購物中心幾乎沒有顧客,裏面有一家沒有動物的寵物店等等。也因此,這裏被附近的當地人稱為「死城」。(何安攝)
天津於2009年計劃建立全球最大的金融區,打算將濱海新區于家堡建成全球最大的金融區,也就是中國的曼哈頓。(何安攝) 于家堡呈半島型,位於天津濱海新區的核心,整個地塊東、西、南三面臨海河,佔地3_86平方公里。從空中看,整個于家堡地區的形狀像一個「錢袋」,因此被稱之為風水寶地。它的西側是已經開工建設的響螺灣商務區,南側是未來將要規劃建設的生態居住區,東側為形似鯨魚的島嶼藍鯨島生態區(紅色圈起處)。(Googlemap) 然而,政府大手筆的投入,卻沒有衝進大眾的視野,也沒有按照設想上演一場「迅速崛起」,反倒變成一座「鬼城」。街道的冷清,高樓的空置率在百分之50以上,讓它飽受「鬼城」、「空城」的詬病。(何安攝) 2019年8月,《香港01》記者深入天津,拍攝了響螺灣、于家堡金融區。從響螺灣、于家堡金融區看到,很多大廈目前處於停工狀態,空置大樓隨處可見,部分投入使用的商辦大樓也門可羅雀。(何安攝) 圖為響螺灣商務區,當地市民陳伯東不免抱怨,「這些大樓已經停工好幾年了,一直沒什麼動靜,有的大樓外面都裝好了,但也沒看到有人入駐,一直還用圍擋圍起來,實際投入使用的只有幾棟樓,大多都住不滿。」(何安攝) 2010年就被報道已完工的碧桂園國際會議中心,總投資高達20億元建成,如今卻已荒廢。會議中心主體竣工,門前的工程設施還未拆除,但已損毀嚴重。(何安攝) 圖為碧桂園國際會議中心大樓。當時政府打算利用國際會議中心,加快響螺灣和于家堡中心商務區的建設,希望能彙集各省市和中央企業駐津機構,實現與于家堡金融區的功能互補,但是現在看來遙遙無期。據了解,響螺灣商務區作為濱海新區中心商務區規畫區,在2007年9月11日舉行了盛大開工奠基儀式,已開工建設39個項目,共計48棟樓宇。(何安攝) 場景轉到鄰近的于家堡金融區,隨處可見道路指示牌,縱使街道都有名字,但沒有使用,仍是空有其表。(何安攝) 于家堡金融區街道車輛稀少,紅綠燈也該歇息,避免浪費電。(何安攝) 一處室外停車場,看起來已經荒廢,不少地方都長滿了野草。(何安攝) 海河沿岸的廣場,寥寥幾個行人在休閒,放遠望去都是停工的工地,令人感到寂寞。(何安攝) 海河沿岸公園裏的廣告牌上,寫著中國社會主義和諧價值觀。的確,沒有人的都市,一切看起來都是和諧的狀態。(何安攝) 隨處都掛滿了這樣的標語,看似浪費資源的建設,實際上成了中國城市的特色,同時也能達到宣傳的效果。(何安攝) 大樓的願景圖,再看看四周,覺得格外諷刺。(何安攝) 擔任這裏停車場入口的工作人員,應該覺得天天都有小確幸,畢竟挺清閒的。(何安攝) 于家堡金融區的一處購物中心的宣傳車,似乎被棄用很久了。(何安攝) 不過,這家購物中心的電梯入口依然在開放。(何安攝) 空蕩蕩的地下購物中心,伴隨著寂寞的空氣。(何安攝) 雖然說是停車場,但看不到車輛,就像沒有牛肉麪的牛肉,食之無味。(何安攝) 響螺灣商務區位於天津市濱海新區海河南岸、津京區域發展軸和天津市東西發展軸上,與于家堡金融區、外灘公園隔海相望。根據官方介紹,這裏承載著建設外省市、央企駐濱海新區辦事機構、集團總部和研發中心承載區的重要功能。(何安攝) 在於家堡隔海河對望,是一座響螺灣商務區的廣場。(何安攝) 有時很難理解,一座金融區,卻擺放「送子觀音」。(何安攝) 海河南岸圍擋起來的工地現場,內部空無一人。此時此刻,想起歌手汪小敏歌曲《空》:「我的期待已空空,只剩下給你那份~以為問題,放一放就好了~ 以為責任,等一等就懂了」。(何安攝) 原本期待來的是人流、金流,結果留下來的卻是垃圾。(何安攝) 海河南岸一處荒廢的土地上覆蓋著藍色紗網。(何安攝) 據外媒報道,這個地區的許多建築現在都是鉅額逾期貸款的抵押品,由當地銀行持有。(何安攝) 1994年,國務院就批准了天津建立第一個國家綜合改革創新區,二十年的時間,河東也能河西。但這處「中國曼哈頓」仍未起色,還變成了鬼魅。歷史通常能學會教訓,但人類從沒有在歷史中吸取任何教訓,盼「于家堡」會是中國最後一座鬼城。(何安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