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殘奧.羽毛球|陳浩源的最後一戰 香港輪椅羽毛球卻面臨失傳
巴黎殘疾人奧運會(巴黎殘奧)如火如荼,但賽事的簡稱惹來不少討論——一般作「殘奧」,但也有人認為「殘」字有貶義,不如以音譯「帕奧」或許更好?
「正正因為我們有殘缺和殘病,卻做到跟正常人一樣、甚至更多,才顯得難能可貴。」陳浩源自信滿滿地說,對於輪椅羽毛球,他引以為傲;然而矢志獎牌「換顏色」的他,也不禁為讓他自豪的手藝面臨失傳而苦惱。
陳浩源在2008年一次北上工作,乘坐朋友駕駛的汽車卻遇上交通意外,失去左腿,自小熱愛足球、也打羽毛球的他,意外翌年便加入港隊,自此在輪椅羽毛球奪得許多國際賽獎項,包括世錦賽、亞殘運。
3年前的東京殘奧開始設有羽毛球項目,陳浩源當時首度參賽便獲得一面銅牌,來到巴黎殘奧,他已39歲,傷患不少之下,近一年常進出治療室,他也決意打完殘奧便告別國際賽舞台。不過,作為WH2級男單世界排名第二、即二號種子的他,仍希望在這場最後奧運獲得更好的成績。
上屆東京殘奧因疫情延期且閉門作賽,陳浩源本已為家人準備好門票,最終只得無奈退票,今屆奧運回復昔日熱鬧,有10位親友會入場親眼看他作賽,連太太也是第一次有機會現場看他比賽,令他期待萬分。
陳浩源一直保持正面、也充滿自信,因車禍截肢後翌年,他不僅成為運動員,還考獲駕駛執照;現在除了是殘奧獎牌運動員,場外也熱心推廣傷健運動、力爭殘疾運動員權利。談到「殘奧」的簡稱,他另有一番看法:「有人會熱議,這個奧運會應該叫什麼?有人叫殘奧、有人叫健奧、有些人會跟其他地區叫『帕奧』,很多創意。」
但他強調,「殘疾」二字本身並不負面,「我自己、還有跟很多不同運動員討論過,『殘奧』是最有意思和原汁原味,代表了殘疾人士奧運會,殘疾本身是中性的,代表我們有殘缺和疾病,但也正正因為我們有殘缺和殘病,才顯得我們做到跟正常人一樣、甚至更多,才顯得難能可貴。如果避開了這個字,並沒有令事情正面了,反而是避開了原意,還是叫殘奧吧。」
陳浩源是香港首位輪椅羽毛球運動員,當年他靠自學,終於圓滿出戰殘奧的心願,巴黎殘奧不僅是他個人最後一屆殘奧,也可能是短期內,香港最後一次有輪椅羽毛球運動員在殘奧作賽。
陳浩源透露,尋覓下一個香港輪椅羽毛球手非常困難:「這個項目的選手是可遇不可求,我自己也是因為意外前已打羽毛球(才會打輪椅羽毛球),不然我可能是個輪椅劍擊手、輪椅籃球員……如果有合適的人才,我不收錢也會教。」惟他嘆道,這項「手藝」也許會失傳。
今屆殘奧,陳浩源會在WH2級男單爭取再奪獎牌,8月30日作分組賽首戰,他以21:10、21:8順利擊敗智利對手Jaime Aranguiz,其餘賽程如下:
9月3日 上午2:30 決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