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殘奧︱烏克蘭運動員戰火中勉力參賽 「我們要如士兵般堅強」

撰文:吳慕兒
出版:更新:

烏克蘭代表團浩浩蕩蕩出戰巴黎殘奧,跟奧運會一樣,烏克蘭派出140名運動員參賽。這個在戰火中的國度,奧運會成績不算突出,近廿年突然一躍持續成為殘奧前列份子,上屆東京殘奧豪取24金24銀27銅共98面獎牌,緊隨一眾體育大國之後獎牌榜高佔第六位,當中有賴當地體育政策配合,為殘疾選手提供專門訓練設施。
2022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上述不少設施受到破壞,每晚不停空襲警報也讓運動員無法安睡,影響作息,烏克蘭殘疾奧委會會長蘇舒基茨(Valeriy Sushkevych)聲言:「我們的運動員需要如我們的士兵般堅強。」

烏克蘭派出140名運動員參加殘奧,代表團在開幕禮浩浩蕩蕩進場。(路透社)

烏克蘭在殘奧突飛猛進的原因

東京奧運烏克蘭在獎牌榜排第44位,巴黎奧運升上第22位;相對而言,烏克蘭殘奧代表隊自2004年雅典殘奧起一路名列前茅,那年在獎牌榜排第六,2008、2012兩屆均排第四,2016里約殘奧更排第三位,東京殘奧也排第六。他們在1996年首度以烏克蘭身份參加殘奧,當年只排第44位,2000年也只排第35位,是什麼令當地殘疾運動表現在世界最高舞台突飛猛進?

烏克蘭1989年開始發展殘疾運動,兩年後烏克蘭宣布獨立,投放在殘疾運動的資源持續增加,1993年更成立專門機構Invasport發展殘疾運動。Invasport不止是一個機構,更是一套系統,它在烏克蘭各地成立多個殘疾運動中心,過百間體育會為殘疾人士提供復康文體設施,還有23間專為殘疾兒童和青少年而設的體育學校,另有3間聽障兒童和青少年特殊體校,讓殘疾孩子能跟同齡小朋友一樣接觸體育文化和受訓。

根據烏克蘭政府2017年向歐洲議會提供一份文件,當地4萬名殘疾人士參與不同形式的體育或復康運動,並發展近40種殘疾運動,超過5000殘疾兒童在專門體校參與體育運動。

烏克蘭選手近屆殘奧表現突出,東京奧運豪取98面獎牌。(Getty Images)

烏國殘奧最大推手:「我們的運動員要如士兵般堅強」

烏克蘭殘疾運動的成功,跟奧委會會長蘇舒基茨也有相當關係,他本身為殘疾人士,1998年當上國會議員,也是Invasport計劃背後主力推手。可是當地良好的殘疾體育基建不少受戰火摧毀,他說已有500個殘疾體育設施受破壞。

他形容今屆殘奧備戰情況「惡劣」,他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訪問時稱,「每天、有時是每小時都有炸彈和火箭炮帶來的人身威脅,當在戶外訓練的選手看到火箭炮橫飛,知道那些火箭炮正飛去殺人和殺死他們的親友,我們還有什麼準備工作可言?」

他認為,今屆殘奧要像他們過去數屆那麼成功會很困難,「勝利很多時視乎運動員的情緒,舉例說,一個快要去比賽的運動員,開賽10分鐘前發現烏克蘭接近他們家庭附近發生空襲。我們的運動員需要如我們的士兵那樣堅強。」

烏克蘭殘疾奧委會會長蘇舒基茨(Valeriy Sushkevych)聲言:「我們的運動員需要如我們的士兵般堅強。」(Getty Images)

殘疾游泳名將家園被毀仍能闖生涯巔峰

烏克蘭運動員的堅毅,確是毋庸置疑,巴黎奧運我們已見證過劍后卡蘭的驚人毅力,而殘疾游泳名將朱法羅夫(Danylo Chufarov)的家鄉馬里烏波爾(Mariupol)2022年在開戰初期一度被俄軍包圍,他曾言:「我已作好死亡準備,死亡的機率高到你必須接受」,他曾在三星期活在槍林彈雨下,靠少量食物和無水無電狀況下,靠飲雨水活下來。

家園被毀,失去一切財物,長達半年未能訓練,朱法羅夫仍能在2023年成為三料世界冠軍,寫下游泳生涯高峰。當時他已經34歲,之後獲羅倫斯獎提名,紅地毯上與網球巨星祖高域合照。他自2008年起出戰殘奧,累積2銀3銅,這位視障泳將希望今次終能成為殘奧冠軍,「我們已準備好戰鬥,我們的國家在戰場戰鬥,而我們在運動場上戰鬥,這是我們的任務。」

殘疾游泳名將朱法羅夫獲羅倫斯獎提名,紅地毯上與網球巨星祖高域合照。(IG)

烏克蘭選手備戰殘奧陷兩難

烏克蘭選手無論選擇在國內還是國外訓練和比賽,都不容易,海外訓練的代價是遠離家人甚至是教練,留在國內一來生命仍受威脅,二來不少設施受到破壞,很可能也要離開家園。

以朱法羅夫為例,他要離開馬里烏波爾到未受俄軍破壞或佔領的迪尼普(Dnipro)訓練,他表示因而減磅數公斤,精神狀態也受影響,「我相信那創傷會永遠陪隨我。」迪尼普距離前線不足100英里,他說:「空襲警報不停在響,我們要逃到防空洞,還有電力短缺,我們要在這些情況下訓練。」

朱法羅夫家園被毀仍能闖生涯巔峰。(Getty Images)

烏克蘭今屆殘奧派出140名運動員參加17個體育項目,俄羅斯和白羅斯有96名選手以獨立中立運動員(AIN)身份參賽,但跟巴黎奧運一樣,不能出席開幕及閉幕禮。

烏克蘭殘疾奧委會會長蘇舒基茨在巴黎殘奧開幕禮領代表團進場。(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