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民謠組合柚子訪港開騷 岩澤︰Live是和樂迷最佳的交流方式

撰文:胡劍威 袁曉君
出版:更新:

常言道:「全心全意做一件事的人最有魅力、最值得尊敬。」日本殿堂組合柚子(ゆず),兩位成員北川悠仁和岩澤厚治,兩張嘴兩支結他,由街頭唱到坐滿3萬觀眾的舞台,20年來醉心民歌風格,只有進化沒有忘本,將這種清新音樂散播全日本甚至遍及亞洲。難得柚子首次訪港開騷,《香港01》和他們進行了深度訪談,一窺這個站於亞洲民謠頂點的組合為何一件事可以做足20年,對音樂到底有多執着?
攝影:符祥定、梁碧玲      

雖然未至於全世界,但我也很希望日本的音樂能成為亞洲的共通語言,流行起來。
北川悠仁
我相信現場演出才是樂迷和歌手、音樂人的最佳交流方式,這也是我多年來都醉心於唱live的原因。
岩澤厚治

柚子成軍20年,推出的歌曲數以百計,相信連同出道前和沒有公開的歌曲肯定多不勝數,兩個腦袋和四隻手,為何能作出這麼多歌?靈感何來?而歌曲中又想傳遞怎樣的訊息呢?

以歌曲寫人生

北川:「我的想法是,盡自己的全力去做可以做的事情,把生存的喜悅傳遞出去,當然人生中必定有喜怒哀樂,但在經歷過後必定有所得着,用正面的態度從音樂中表現出來。不是說笑,有時腦中會突然跑出一些音樂、音符,這是沒有原因,我也不知如何解釋。」

岩澤:「你問我為何能有這麼多靈感,其實只要生存在世,對每日發生的事都有所感受,就能觸發創作神經。而我覺得音樂是一種人生記錄,我很希望寫出大家都會感受到的情懷,在每一位聽眾整個漫長的人生之中,有其中一頁或兩頁,能刻上柚子的歌曲,伴隨着大家成長,以及起到一份鼓舞作用,這就最好了。」

由街頭唱至舞台,柚子現已成為殿堂級民謠組合,不過岩澤坦言他們仍在摸索創作路向。

現場演唱才是真音樂

人會長大,時代亦會進步,世界各地樂壇風氣不停輪轉,日本也不例外。近年興起較文青色彩的組合,如「生物股長」般兩男一女樂隊現在有很多,而帶有民歌風格的folk pop更在柚子之後成為主流,作為此門派的現役領導人物,二人是怎看現今樂壇的氣候?而柚子自身在音樂和人生觀等範疇上又起了什麼變化?

岩澤:「我們初出道時,1990年代很流行細細張的3吋碟,其後慢慢變成大張的CD,目前唱片公司都已轉向以網絡發布單曲,這種時代步伐是很自然的。當然,我們還是會繼續推出CD,而日後可能有一天CD完全消失,但就算載體如何轉變,音樂的本質精神都不會變,無論是我們音樂人還是聽歌的樂迷,最重要還是對音樂的熱愛之心。現在的網絡世界實在是很方便,大家都擁有相應器材,可以發放自己的歌曲,音樂人能更隨意和容易把想做的音樂散播出去,而樂迷在選擇上也更簡單和多元化。但不論透過什麼途徑去接觸到音樂,最直接應該還是去看歌手的演唱會,我相信現場演出才是樂迷和歌手、音樂人的最佳交流方式,這也是我多年來都醉心於唱live的原因。」

柚子着重演唱會的安排和細節,與台下打成一片。

柚子雖然出道多年後才首次踏足香港,但他們的歌曲早就流傳於本港樂迷之間。再往前看一點,香港樂壇和日本自80 年代起一直息息相關,不論是流行曲還是民歌,當年都有大量改編歌,譚詠麟、張國榮、張學友等天王巨星均唱過。近年不止改編歌銷聲匿迹,玩民歌都變成「另類」,趁着這次柚子帶起的話題,我們請來幾位鍾情日本音樂的本地歌手、音樂人,說說香港樂壇的大氣候。

陳偉文 —資深音樂監製,1990年代改編過多首日文金曲,曾是王菲固定製作班底之一,經手名曲包括《夢中人》、《郵差》等,現時和Supper Moment、Dear Jane、C AllStar等樂隊合作無間。

日本音樂對香港樂壇之啟發

改編過多首日本天后中島美雪作品的陳偉文,就表示日文歌是亞洲音樂的翹楚,其結構健全,旋律和句法都很適合填上中文歌詞。「日本人很崇尚簡單音樂,民歌可說是他們所有流行曲的骨幹,其實好多亞洲地區如台灣、菲律賓都是這樣,只是香港人太忙,連聽歌都比人複雜,才很少去欣賞民歌。」

他指新一代的民歌已由folk song變成folk pop,這些「城市民歌」可以好貼地,因為這類音樂較簡單不必大製作,尤其適合街頭演唱者和網絡歌手。

「一支結他就能伴唱,民歌不一定是田園,現在的歌詞一樣可以講時事、政治、生活百態,是屬於城市人的民歌。」他指其實現時很多歌手也是這樣出身,如黎曉陽、張美儀、羅啟聰和組合Robynn & Kendy、C AllStar等。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