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總統】令特朗普和普京鬧僵 出身仁醫巴沙爾踏上成魔之路
美國前國務卿克里(John Kerry)曾經說:「巴沙爾(Bashar al-Assad)跟希特拉和侯賽因一樣。」不論奧巴馬或特朗普政府,甚或很多國家領導人都異口同聲說,這位敘利亞總統一定要下台。為什麼?
如果命運能選擇,相信巴沙爾未必想做敘利亞的領導人。父母不由人選,巴沙爾生來是總統阿薩德(Hafez al-Assad)的兒子,也只能說是命運使然。但在他之上還有一名兄長,換言之,他其實不必踏上政壇,染指複雜的政治。
事實上,他的兄長在大馬士革訓練跳傘,是軍隊的人中之龍。相反,巴沙爾唸的卻是醫科,打算懸壺濟世。27歲那年,他還去了英國倫敦,接受眼科的臨床訓練。在那裏,他跟後來的妻子阿斯曼(Asma)談戀愛,日子過得好端端。直至29歲,他的人生驟然改變。
人民寄予厚望 巴沙爾不走改革路
1994年是巴沙爾的人生轉捩點。那年一月的某個清晨,兄長駕着一輛平治飛馳,朝向大馬士革機場趕飛機。福禍難料,他在迴旋處上高速撞車,當場死亡。一家人都很傷心,作為次子,巴沙爾奉命放下手術刀,回國打理家族業務,亦要做好準備,他日接手父親的政權。
在6年之後,阿薩德心臟病發死亡,巴沙爾獲選為總統,那年他34歲。巴沙爾年輕有為、在英國「浸過鹹水」、新婚,且平日喜歡聽Phil Collins的搖滾樂,應該看來挺開明。很多敘利亞人以為他會揭開國家的新一頁,走上改革和開放的道路。很多學者和政治人物都發起討論,不如廢除特別法庭,還有取消緊急狀態。那一年,敘利亞生機勃勃,人稱大馬士革之春。不過巴沙爾沒有選擇此途,將求變的聲音壓了下去。
接觸過巴沙爾的外交官員,不少也形容他為人友善。美國的中東專家萊施(David Lesch)說:「他很正常。你看見侯賽因或卡達菲,你馬上會覺得不妥。但看見巴沙爾,你一定不會這樣。」不過看人不要看表面,鄰國的一宗命案很多人都說跟他有關。哈里里(Rafik Hariri)是黎巴嫩的前總理,素來不喜歡巴沙爾,事事與他作對。到了2005年,他在首都貝魯特遇弒身亡,聯合國派人調查後相信,巴沙爾是幕後黑手。
他很正常。你看見侯賽因或卡達菲,你馬上會覺得不妥。但看見巴沙爾,你一定不會這樣。
與人民打內戰 12萬人「被消失」
這位敘利亞是否心狠手辣,不得而知。不過他的立場向來備受爭議,例如支持伊朗發展核武。在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中東多國出現示威,民主改革的呼聲也來到敘利亞。與剛上台的大馬士革之春相比,過了10年,巴沙爾不想改革之心仍然沒變。他雖然依應訴求,撤走緊急狀態令,但派軍警重手鎮壓民眾,激起更大的反抗,更加有反對派另組民兵與政府打起上來,一場敘利亞內戰就在巴沙爾的治下爆發。
人權觀察(HRW)說,六年內戰以來,敘利亞多達12萬人「被消失」,政府關進獄中的囚犯亦死了很多,聯合國的調查團甚至以滅絕(extermination)來形容。在2013年的時候,政府軍已經涉嫌使用沙林毒氣,一次過害了近300人的性命。就是那個時候,當時的美國國務卿克里說了這句狠話:「巴沙爾跟希特拉和侯賽因一樣,在戰爭中用上這武器。」美國、歐盟、約旦等很多國家的領導人都義正辭嚴,明言巴沙爾一定要下台。
巴沙爾跟希特拉和侯賽因一樣,在戰爭中用上這武器。
但巴沙爾不肯,而且得到盟友俄羅斯和伊朗的支持。例如在聯合國安理會上,俄羅斯已經多次否決議案,令各國未能有所行動,連制裁都可以避過。到了上周,敘利亞政府再次涉嫌動用化武,2013年的那段歷史又再重演,人人「喊打喊殺」,堅持巴沙爾一定要下台,而普京又再一次站在他那邊。
延伸閱讀:【炮轟敘利亞】特朗普不排除進一步行動 巴沙爾命運再次成為焦點
炮轟容易 新共識困難
但先不說俄羅斯和伊朗的立場,敘利亞人六年來受盡折磨,還孕育了極端組織ISIS橫行,又是否真的拉倒了巴沙爾,他們就可以進入新天新地?過去十多年來,美國趕走了侯賽因(Saddam Hussein),但伊拉克卻是ISIS的發源地。又例如獨裁者卡達菲(Muammar Gaddafi)被拉下馬,但利比亞還是有各路人馬在爭權逐利,人民不得安寧。
美國學者阿爾弗(David Alpher)研究衝突多年,他用了一個生動的比喻說,政治不同象棋,殺了一個王之後沒有結束一切,反而是新一盤棋局的開始。他斷言即使現在就趕走了巴沙爾,敘利亞面對的問題可能更加大。他相信若果沒有公民社會和政府,獨裁者下台只會出現權力真空,不只陷入派系鬥爭,ISIS亦會乘虛發難。
延伸閱讀:【中東棋局改】巴沙爾無力凝聚國家 敘國難逃利比亞伊拉克厄運?
所以,即使特朗普政府千方百計,要逼使俄羅斯總統普京棄保巴沙爾,但另一邊廂,敘利亞的和平談判還是少不免。他們能否達成共識,以至在後巴沙爾年代的敘利亞如何安排,這些棘手問題都不是59枚甚或590枚巡航導彈就能解決得了。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