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好兄弟? 俄羅斯學者:搞掂三大矛盾先

撰文:吳迪
出版:更新:

無論是在人們的印象中,或是在中、俄兩國專家的認知裏,中國與俄羅斯都保持著相當親密的關係。然而兩國實際仍存在三個矛盾。
俄羅斯總統大選前夕,《香港01》記者走入俄羅斯國立研究大學高等經濟學院(HSE)亞洲學院主任馬斯洛夫(Alexey Maslov)辦公室與其洽談。在談及中俄關係時,馬斯洛夫教授在肯定中俄關係的同時,也直指兩國仍存在的嫌隙。

關於中俄合作,馬斯洛夫表示,長期以來兩國只在經濟方面有合作,更準確地說是僅在貿易維度。「對俄羅斯而言,我們錯誤地認為俄中之間貿易規模的增長本身就是成果。但我不認為事實是這樣的。中美貿易規模巨大,超過六千億美元。但這不代表中美就是好朋友。商貿不是所有,僅是其中的一面。」

馬斯洛夫認為,雖然俄羅斯與中國試圖尋找構建真正友誼的方式,但官方層面的「戰略夥伴」關係更像是一個口號。

沒錯,中俄正合作推動政治穩定,尤其是在亞洲,兩國在軍事層面的合作可能是最成功的,包括軍事技術和聯合軍演;其次,俄羅斯和中國面臨同樣的問題,也即未獲准進入世界全部金融資源,為此兩國也在合作推動世界政治體系的平衡。「我們見證到習近平2017年在達沃斯的精彩演講,我們可以共同解決這些問題。在這方面兩國也保持著很順利的高級別合作。」

中俄政府之間的合作密切程度可能也是全球最好的。馬斯洛夫解釋,中俄之間有100多個各領域的工作小組,56個涵蓋教育、旅遊、到天然氣合作的委員會,4個由副總理級別牽頭的委員會,每年兩國總統或總理都會會晤,討論很多領域的事宜。「從合作框架來說,中俄關係是很好的。」

「然而,俄中關係不好的地方,在於兩國利益的不同」,馬斯洛夫如是說。

首先就是貿易。馬斯洛夫表示,俄羅斯需要更多的投資來發展自己的產業,中國則將俄羅斯視為一個大市場,希望向俄羅斯出口商品和服務。

其次則是「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基礎設施建設與合作。馬斯洛夫說,「俄羅斯全面支持『一帶一路』,我們認為該項目是完全由中國主導、投資、管理,我們無法全面參與。在這些重疊的利益範疇中,我們應該共同合作,但中國卻不完全認同這個方法。」

馬斯洛夫眼中中俄兩國的第三個問題,是俄羅斯與中國在一些其他國家的小摩擦,譬如中亞各國。「原因在於兩國都在該地區推動大型倡議項目。我們在拉丁美洲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兩國都是拉丁美洲的主要夥伴。」

相較於後兩者,馬斯洛夫認為最主要的矛盾還是經貿領域。「我們應該重新構建我們的經濟和商貿合作,另闢蹊徑。如果我們細看俄羅斯對中國的出口結構。從1991年開始直到現在,石油和天然氣一直都是最主要的部分,直到今天都還沒變。世界離當時已經變了太多,但俄羅斯70%的出口仍然是石油和天然氣,以及一些木材。在高科技產業、化工、教育等領域,我們應該有更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