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專家:動盪時局下的中俄關係(上)
俄羅斯2018年總統大選在即,然而對中文世界而言,與其說對選舉的結果感興趣,不如說是更好奇普京這位執掌俄羅斯權柄近20年的鐵腕總統,將會在接下來的6年中作出怎樣的舉措。
而當美國對中國、俄羅斯的態度愈發強勢,在過去數年中本已愈發緊密的中俄關係,又會有怎樣的發展?俄羅斯政府決策高層對中國的看法、對俄中關係本身,又有怎樣的判斷?
歷史學家、俄羅斯科學院直屬安全問題研究中心副主任布洛金(Блохин Константин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就這些問題在《香港01》刊文,給出他的看法。
在我們眼裏,在美國佔據全球主導地位下而形成的世界格局已經過時。美利堅治世已經不復存在,世界格局形成了真正的多極化。的確,舊體系的解體是痛苦的,鞏固新生局勢的規則和工具尚未形成。新世界的輪廓是在衝突和矛盾中艱難形成的。西方的統治精英,特別是美國,不願承認這些國際關係中構造性的改變,這些改變是巨大的。在自己所有的問題中,西方傾向於將中俄作為敵對的代表,將他們形容為「修正主義大國」。
美國的規劃者有理由認為,這些國家都是其霸權的挑戰。而當中俄一起合作,就成為了美國真正的「地緣政治噩夢」:他們不僅在全球和區域框架下協調自己的外交政策,也在強化本國的軍事和科技潛力。美國對這兩個國家致力於確立平等國際關係的「修正主義方針」不滿。在「專制的政治體系」中,美國看到了其對西方社會意識形態的威脅。民主和共產主義冷戰時期陳舊的意識形態,在今天被美國思想家巧妙地轉化為自由世界和獨裁主義之爭。
西方擔憂中國的經濟實力可以成為俄羅斯軍事科技實力的補充,俄羅斯許多軍事科技已經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根據客觀的戰略評估,中國的經濟和科技增長將在不久的將來使其成為世界領導,從而也令其成為美國的主要對手。可以預見,美國急於將俄羅斯從「地緣政治大博弈」中除去,以便更專注地應對中國。華盛頓遏制中國的政策具有長遠性。在特朗普的智囊團,他最親近的圈子裏,擔任國家貿易委員會主任的納瓦羅(Peter Navarro),因其所出版的《死於中國》以及《即將到來的對華戰爭》而名聲大噪。數十家美國智庫一直在找尋能夠削弱中國在世界經濟影響力的方案。美國智庫提供的方案各有千秋,但目的顯而易見:一定要對中國做些什麼!
華盛頓已經開始討論「修昔底德陷阱」,將中美同斯巴達和雅典做比較,從而指出軍事衝突是不可避免的。美國專家認為,國際關係的歷史已經為這個問題提供了答案。任何國家的崛起,一旦對霸權構成威脅,都會令其自動開啟威懾進程。
戰略失誤
在2001年9月11日之後,美國試圖鞏固其在世界上的霸權地位並且加速以自身為首的世界格局變化的進程。這便是由美國新保守派提議的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軍事行動。有計劃的戰爭能夠給予美國確立其控制中東的機會,這還使華盛頓強化了其同盟友——日本和西歐的聯繫,因為他們在能源進口領域嚴重依賴中東區域。
與此同時,美國在21世紀初擁有了強大的軍事實力,這個事實推動美國繼續加速鞏固自己的地位,並彌補經濟逐步下滑的損失。
然而,小布殊(George Bush)執政時期美國的戰略誤算,損害了其在世界稱霸的可能性。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耗資4萬億和6萬億美元,也造成了美軍7千人死亡,5 萬人受傷的局面,而這僅僅是粗略的估計!
伊拉克戰爭與新保守派希望看到的結果截然相反,油價的飆升使得普京可以集中精力進行代價高昂但十分必要的改革,以強化俄羅斯的國防實力並幫助其走出90年代的經濟休眠。
對當今地緣政治局勢分析可知,與其說是美國軍事實力退步,不如說是其經濟實力世界政治影響力的弱化。2010年美國在全球生產中的份額比1945年時要少得多。二戰之後全球生產的50%都集中在美國,而在2010年,只有18%。可以說,美國霸權主義的「單極時刻」是相當短暫的。
美國當下所面臨的局面更為糟糕,甚至還背負了20萬億美元的巨額債務。1945年美國的黃金儲備占世界的2/3。當時的美國只有一個地緣政治對手——被二戰消耗得筋疲力盡的蘇聯。而在當下更為複雜的世界格局中,美國要面對的既包括中國這樣的經濟巨人、復興中的俄羅斯,也包括堅持自主外交政策的朝鮮和伊朗。各種分析顯示,在未來三十年,中國的經濟將躍居世界第一並且明顯超過美國。根據俄羅斯和西方分析中心的預測資料,中國在2035年GDP將達到82萬億美元,而美國則為44萬億。這將導致世界經濟和金融體系發生重大重組,美國將不再是第一角色。而這還不是美國衰退的唯一指標。
當今的美國新保守派對他們錯過了摧毀俄羅斯的最佳時機而感到遺憾。弗里德曼(John Friedmann)在自己的作品《未來一百年》中痛恨地寫道:「如果當時美國、歐洲和中國能以摧毀為目的來猛攻俄羅斯,那麼俄羅斯問題將不復存在。但是在20世紀末歐洲人太過軟弱和分裂,中國人又太封閉,忙於解決內部問題,而美國在9o11後,被同伊斯蘭教徒的戰爭分心,以至於未能果斷出手。
整個局勢的諷刺之處在於,正是那些堅持打造世界霸主地位的人做出了錯誤的戰略估計,令美國深陷中東泥沼。試圖征服和重塑阿拉伯世界成為了美國在21世紀上霸主地位無法克服的障礙,而大量的戰爭也削弱並分散了美國的實力。
與此同時...
中國的崛起,這是已經發生的世界歷史事實,並且在不久的將來會改變世界政治格局。此外,還很難預測其規模。很明顯,從這個角度來說,遠東和東南亞對於美國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當然,美國著力於掌控美國、中國、日本在東亞地區的三角關係,從而保障自身在該區域內的地位。在平衡崛起的中國的同時,美國將會重新裝備日本並支持其快速轉變成核強國。美國精英一致認為,美日戰略聯盟是無可替代的,否則美國將失去自身在東亞和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
美國與東亞和東南亞其他國家聯盟也符合其遏制中國的目的,這樣一來其便可從各個方位圍堵中國。在這個戰略中,印度似乎佔據著特殊的地理位置,更何況這是意識形態上最親近華盛頓的亞洲國家,也是亞洲人口最多的民主國家。
美國不願接受中國的不斷崛起,這迫使北京重新考慮自己的優先事宜。首先,北京對其經濟潛力與軍事政治影響力之間的不平衡感到不滿。現在可以就中國作為世界超級強國這一話題開始討論了。
中國經濟的增長、技術的進步、在社會政治和教育上的成就,所有的這些都證明,不管是在內政還是外交上,中國都已經找准了航線。「北京共識」,這種富有成效的經濟模式正令美國感到擔憂。不出意外,美國的專家們將會制定計劃來封鎖中國的戰略交流和全球貿易之路。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在新的全球體系、安全理念和世界秩序是無法承擔其全球化角色的。在這個方面,中國和俄羅斯利益在戰略和價值上都是一致的。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