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溫室氣體」字眼唔用得 華府開創語言偽術新境界

撰文:楊紫微
出版:更新:

美國改朝換代後迎來的種種變化,一次比一次令人猝不及防。冷待氣候變化問題有目共睹的特朗普政府,又有新「傑作」:發出指引將大堆氣候變化相關字眼「佛地魔化」,例如不能直說「減少溫室氣體」,要改成令人摸不著頭腦的「開闢土壤有機質,增加養分利用效率」,把「語言偽術」發揮至超越想像的另一高深境界。

美國碳排放量佔全球總排放量約四分一,為第一大污染國。(網上圖片)

「語言偽術」新境界

美國農業部(USDA)向員工發出指引,要求工作時避免使用「氣候變化」(climate change)一字,要改用「極端天氣」(weather extremes)。

《衛報》報道,農業部旗下的國家自然資源保護局(NRCS)負責土壤健康的主管Bianca Moebius-Clune向部門發出通告,列出一連串員工應避免的用字, 並附上建議用字。例如不用「氣候變化調適」(climate change adaption),要改用「應變極端天氣」(resilience to weather extremes)。

而人為氣候變化成因亦一直是特朗普政府的狙擊對象,「減少溫室氣體」(reduce greenhouse gases)被列入黑名單,反而應用「開闢土壤有機質,增加養分利用效率」(build soil organic matter, increase nutrient use efficiency),即是以減少溫室氣體的方法將其取而代之。

2017年6月1日,特朗普於白宮玫瑰園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定》,消息震驚全球。(Getty Images)

員工堅持「正字正確」

新政府有關氣候變化政策的調整,可追溯至1月24日,僅僅在特朗普就職典禮後數天,NRCS部門副主管Jimmy Bramblett便向高層員工發出一封電郵,指過去的管治團隊和即將上任的團隊有着明顯不同的優先順序,尤其在處理氣候變化問題上,要求員工與下屬留意兩個政府「觀點上的不同」,更特別註明在討論溫室氣體問題上要抱持「審慎」態度,否則部門處理溫室氣體有關的空氣質素問題工作或會被中斷。

部分員工對新用字指引抱批判態度,有人以電郵回覆指「我們傾向用以往的用字」,又強調部門需要維持「工作中的科研精神」。

特朗普與氣候變化政策似是無法共存,他多番質疑氣候變化研究的真實性,甚至曾揚言那只是「中國發明的騙局」。由執意要美國退出遏止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開始,到下令國家環境保護局(EPA)「暫停」發表有關科研成果,並對新聞稿及官方網頁上的內容作審查,又在能源政策上走回頭路,重啟煤炭業發展,一一都令美國在對抗氣候變化問題上處境堪憂。

(衛報)